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理论是以达尔文主义作为理论依据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模因的内化、记忆、模仿以及传播方式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本文通过着重介绍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2.
春节联欢晚会从开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每年春晚都会产生大量传播度很高的词句,口口相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语言模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流行语形成的源泉。基于模因论对2013年春晚流行语语料进行的定性研究,将2013年春晚流行语与语言模因论结合,探讨2013春晚流行语的模因形成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效应,丰富了对模因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仿拟是众多修辞格中的一种。模因"meme"一词最早由生物学家Dawkins所提出,现在也广泛应用于语言学领域。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视角来分析仿拟的形成机制。模因因子相当于仿拟辞格中的本体,而模因复制和传播产生的模因变体则相当于仿体。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仿拟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为仿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和模因论在外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并根据Chesterman的翻译模因论原理就外语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理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对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听、说、译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输入的模因进行复制、传播和应用,从而形成听、说、译各环节的模因复合体,将模因复合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不断检测和综合运用,以此构建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以法语听力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从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来阐释法语听力教学实践活动,并针对各阶段的制约因素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构建法语听力模因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法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模因的类型及生命周期的研究得出结论,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引进背诵、联想等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隐喻。隐喻已经从单纯的修辞学研究转变为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得以传播,换句话说,喻体复制、模仿了本体的某些内容。因而,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来研究隐喻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不但丰富了隐喻的研究内容,而且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2012年,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因古香古色,含蓄婉约而引起了大众的纷纷效仿,并被成为"甄嬛体"。"甄嬛体"在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使原本简单直白的语义可以被幽默婉转地表达出来,为生活增添许多色彩。这无疑说明"甄嬛体"在一段时间内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模仿基因",装饰着人们的语言。从语用学的角度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就是语言学中的模因。本文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因论对"甄嬛体"这种新式的模因中的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说明模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语言模因论为指导,从模因论的两大分类及其复制传播的四个生命周期角度,对语言模因论在医护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医护英语教学两种模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大众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人类语言和思想传播的基本模式。当前大众流行语在词汇、句子和段落三个层面体现了语言模因论的特点,是一种简洁易懂的强势语言模因。大众流行语正是基于模因不断自我复制、传播这一属性才得以流行。  相似文献   

12.
消防实用英语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但是消防部队院校的学员在此方面掌握能力较差。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研究,提出模因论对消防实用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以提升我国消防人的消防实用英语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及网络迅猛发展,网络新词大量出现,它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模因理论是语用学发展的一个新理论,其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的特点为网络新词的流行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本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ABB"式网络新词的盛行进行分析,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模因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对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理论。其实语言也是一种模因,二语习得的过程是语言模因进行复制传播的过程。模因论对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本文用模因论分析了二语习得过程,并着重从创设良好模因环境和教师应尽的职责两方面阐释了如何保证语言模因的输入和输出。  相似文献   

15.
品牌名称的翻译过程是异域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土消费者传播的过程.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品牌名称的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借助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套用,进而提高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也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一种理论。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尝试从新的角度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模因现象,探讨英语新闻标题模因的两种传播方式以及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强势模因的形成要素,旨在帮助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运用强势模因,促进英语新闻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英语写作是高职生的弱项。语言模因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基于该理论,阐述了模因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得出了从语言输入、仿写和写作活动设计三个方面指导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按英语思维方式熟练地进行书面表达是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模仿是人们学习语言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模因论作为揭示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可用于指导构建一种旨在改善语言模仿效果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英语语言模因进行写作训练。本文依据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的不同特点,探讨了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培养英语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语言教育的长期目标,提高其应试写作能力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模因论为指导,通过对模因定义、模因生命周期的分析,并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对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应试写作能力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讨论语言模因现象,分析了将模因论应用到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探讨了语言模因的四阶段规律给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