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要让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然后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主要的探索过程可以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会需要收集数据;开展多样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会收集数据;提供不同形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会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信息;合并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作出合理的决策;延伸知识信息,增强学生的随机理念,优化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从数据谈节水》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节水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综合动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过程,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3.
以网购平台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科整合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真实情境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给出决策的全过程,借助“平均数”开启利用统计量分析数据的大门,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和应用意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并根据新课标理念提出统计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统计与概率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实例,进一步巩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与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个格子表示2…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P106-08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 ~ 2页。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的科学方法,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2.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比较、讨论、尝试、实践,自己探索、发现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向学生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3.创造性目标: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完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学会用画“正”字方法收集数据。2.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媒体:…  相似文献   

8.
年级:小学四年级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2.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3.通过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诱导学生产生小组合作的欲望,从中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信息观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语:前不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到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请同学们听一听他们说了…  相似文献   

9.
统计与概率     
王芳 《贵州教育》2013,(3):78-85,95,96
复习目标 1.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借助具体的操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取数据信息,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统计信息的思考,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合理预测与正确判断,并在交流中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统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宋云俊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感知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1.
沈琪  张丽娟 《辽宁教育》2003,(2):118-119
活动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物体重量单位.   2.通过称重、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活动准备体重秤(每组1台);示范统计表(自制).   ……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正不断被改变,包括工作方式、学习习惯、生活模式等等.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清洗、分析,从而找出人们的行为规律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文章阐述大数据在学生行为分析的应用,利用大数据计数来分析学生行为数据,根据学生行为数据及时发现学生的总体特征和行为异常等,以便学校尽早干预,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得学校能尽早掌握学生行为,从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让教师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收集实验数据是学生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听课,发现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所收集的数据失真,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实验数据不完整、不全面;有的学生实验数据误差偏大;还有的学生只顾操作忘记记录数据,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伪造数据或者涂改实验数据……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数据进行解释预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买气球》所在的单元,以统计活动为主线,安排了纵向简单条形统计图和横向简单条形统计图两项内容,通过调查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尝试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的决策。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横向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的、广泛的应用,全面地认识和初步掌握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能力及探索的精神,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4.通过调查、探究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复杂的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能够做出相应的预测,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促进学生统计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72):72-73
收集与整理实验数据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数据创设情境,感悟数学思想,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9.
《统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回答一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过程,了解简单的分类: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收集整理数据是这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概率     
罗娟 《贵州教育》2009,(3):82-90,51
复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知识与方法(统计图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决策和推测,让学生感受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