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拟态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艳 《青年记者》2010,(12):34-35
20世纪后期,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按哈贝马斯的话说,交往理性就是要让理性由“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最终实现理性的交往化。其中,“主体间性”就是他扬弃了近代认识论的“主体一客体”认识图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一主体”认识图式,即主张所谓的。以主体间性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值得“普遍模仿”的“黄金法则”。但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交往理性”始终面临着困境。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交往理性”受到非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阻碍。非理性主义削弱了交往行为理论的“理性”根基;民族主义以反启蒙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征破坏了“理性”和“平等”的前提;现实主义则以权力斗争为核心、以“泛安全化”为表现,破坏了“话语规范性”和“主体真诚性”。三者交织于国际舆论场中,对国际社会的“公共领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导致了“交往理性”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郭朗睿 《档案》2023,(10):71-75
档案学理论面临的“失语”困境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并成为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的一大障碍。通过对中国档案学理论与知识体系的现实处境进行反思,可见档案学理论自身陷入“迷走”而抑制理论发展,档案学科具有“对象”本位特征而遭受天然影响,把档案(学)作为方法或为有益的出路。在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需要对档案学学术共同体的主体意识发出“理性的再呼唤”。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主张“教化理性”,即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认为在道德上,理智德性表现在它能为行为提供正确的原理,能进行实践的思考、推理、谋划;伦理德性则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相似文献   

5.
策划,顾名思义,就是出谋献计,就是出“点子”,就是创造、创新。《哈佛企业管理》丛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当前研究主持人策划创新能力对提升主持人素质,对广播电视创造精品工程,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戴硕 《新闻实践》2010,(2):33-35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金融无小事,金融报道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专业理性、严谨稳健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是金融新闻报道所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金融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速度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除金融专业媒体,一些大众媒体也纷纷加大金融报道分量,投入重兵争夺金融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7.
马智勇 《大观周刊》2011,(15):291-291
我国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秩序比较混乱。金融领域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当突出。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反不正当竞争与强化金融管理的艰巨任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金融领域强化金融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报道在不可能完全还原的“事实”中去呈现事实和表达否定性的意见,这一报道特质使得批评报道与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即社会评价的改变)必然产生关联。撇开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系其行为的“咎由自取”这一面不说,意识到新闻媒介的意见褒贬与当事人社会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既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更理性地看待频繁出现的新闻侵权纠纷,用一种平和心态营造舆论批评的环境,也有助于媒体从业者意识到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风险,更加谨慎地表达意见,提高批评性报道“法”的含量。在权利本位意识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培养谨慎的批评意识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史啸 《新闻世界》2014,(3):118-119
在微博刚刚诞生的时候,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标志。但是在一些以微博平台为主的网络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两个“意见领袖”发生冲突的时候,在微博上的两派“粉丝”受众旗帜鲜明地对立了起来,并且在唇枪舌战中变得非常不理性,表现为语言侮辱,人身攻击等行为。本文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分析“韩方之争”这一网络事件,探讨在微博平台上的群体冲突行为,并分析这种行为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0.
要加强理性的思考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张天明中国的出版业重经脑不重理论,重梧性不重理性已成后疾。许会编辑理论文章,百米儿像经验总结;我们出书总在一条道上拥挤。这些现象在少儿出版民尤为突出。“365”和“十6个为什么”有数不清的要抑;我们一掷目D包装出...  相似文献   

11.
李霖 《大观周刊》2011,(30):16-16
“老鼠仓”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老鼠仓”这种背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证券市场秩序,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针对《刑法修正案(七)》的有关规定,试将“老鼠仓”行为予以犯罪化,建议《刑法》增设金融从业人员背信罪,以惩治“老鼠仓”这一背信行为,并对金融从业人员背信罪的罪刑规范进行具体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12.
资耀华同志是我国金融界耆宿。一代金融巨子陈光甫说他“才学兼长,服务精勤”,蒋介石说他“抗战有功”,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与之握手曰:“做了有益的工作,很好,很好。”他从1926年开始投身金融界,从业金融近七十年,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在海内外金融界声望很高。解放前他曾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金融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作为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兼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他为国家新金融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人类行动中的交往作用,将“交往行动”定义为“通向理解的交往”,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主张跳出主体一客体二分法的传统意识哲学范式,引入语言范式的交往理性,旨在将现代文明引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因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指“至少两个主体之间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为媒介、以理解、行动合作化和个人社会化为目的的社会行动”①.作为公民新闻的传播主体,公民记者是指草根的、自发的、独立的、非职业性的公民新闻报道者.对公民记者而言,生活世界是其采集公民新闻的来源,语言是其发布公民新闻的工具,公民新闻是其的一种社会行为.因此,本文拟从交往行动理论的生活世界、语言有效性要求、社会行为三个方面,审视公民记者虚拟空间的行为规则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视角,分析学术出版行为的社会理性与经济理性博弈,揭示学术出版失范行为产生的不正当后果,并对学术出版社会理性价值回归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看不见的手”与“看的见的手”──我怎样写《政府行为学概论》赵玲理性的渴望政府行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政府行为更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话题。我自1993年以来承担和主持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采用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系统采用是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行为模型的探讨方面,试图寻求一种理想的模型来解释人们为什么接受新的系统或技术。本文详细论述了三种常用的模型——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对这三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300条网友的回复,文章以传播学的视角对网课上学习者的“不务正业”行为进行解读。文章认为,学习者上网课时的“不务正业”行为本身具有意义,这些“不务正业”行为,大多数与传统教室里的“不务正业”无差别,少数有差别。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网课为学习者“不务正业”提供的便利、网课中“不务正业”的理由,以及“不务正业”与学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传播的仪式观”对相关理论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理论的学术背景 人、制度、文化是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存在状态的三个元素性概念。近代以来,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演化实际上就是这三个元素性概念在解释范式中的此消彼长和不同的组合排列。 理性选择范式继承了亚当·斯密著作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同时承接了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和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某些  相似文献   

19.
边珊珊 《大观周刊》2012,(12):34-34
在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中,“经济人”的概念深入人心,认为人都是有私利心;事实上,斯密并不否认道德在经济人行为中的影响。在揭示人类行为和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形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神奇力量。经济人和道德人,同时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外在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平衡私利与公益。  相似文献   

20.
机器行为在传播学中特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的信息传播活动。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受到了机器行为的挑战,以至于无法充分解释人机混合传播时代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根据周晓虹的社会学理论范式划分方法,在“微观—宏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基础上新增“人—机器”维度,拓展出“宏观—自然主义—机器”“宏观—人文主义—机器”“微观—自然主义—机器”“微观—人文主义—机器”四种传播学研究的机器行为范式;同时结合机器行为学提出的机器行为“产生机制、发展、功能、进化”四种问题类型,推导出传播学研究的新问题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