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琨娥 《大观周刊》2012,(26):185-18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教学指导时让他们贴近生活实际,亲近自然,放手习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那么,如何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陈会 《大观周刊》2012,(33):222-222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窠臼,积极开拓习作空间,定位于更宽广的视野,走出习作教学小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面向生活,自由创造,从而写出精彩的习作。  相似文献   

3.
程永琴 《大观周刊》2012,(7):182-182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小学生在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掌握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相似文献   

4.
聂永安 《大观周刊》2013,(11):216-216
要想让学生真正写出一篇结合实际,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狠抓习作训练,让学生除aY-式作文外,每人另有一个习作练习.把课内外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或看到的图片、景物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每天坚持写成段或篇,并让家长适当指导,天天检查.努力做到“贵在坚持”。同时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进果树园,庄稼地,让他们仔细观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也为学生寻找到了习作的素材。小学生习作起步要稳健有力,一步一个脚印,就要将他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自己寻找习作素材,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也只有多读、多思、多观察、多练习,才能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尽慨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练习活动。教学中要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神秘化,让习作走进学生生活;扫除学生习作时的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遵循认知规律,辅佐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只要以多样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授予写作技巧,习作教学就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21-322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变“厌写”为“乐写”,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教学,浅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刘清平 《大观周刊》2012,(44):313-3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年级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句子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半的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作文后要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曹印林 《大观周刊》2012,(18):228-229
写过文章的人都有种体会:有时搜肠刮肚挤不出一点“牙膏”;但有时却不用多想,而思泉涌、妙语连珠。学生习作,当然也是如此。这涉及到写作的“灵感”。而“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飘然而来,稍纵即逝,绝不是神妙莫测的东西。夏衍前辈曾说过:“所谓灵感只不过是作家从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材料,从量到质的那一瞬间迸发出来的火花而已。”鉴于此,在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不应当让学生坐等灵感的到来,而应该主动地激发学生,刺激其兴奋点,使他们的文思泉涌,从而妙笔生辉,写出巧、新、活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9.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儿”,这是学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师们也常常在作文教学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作文难、难作文还是师生一个共同的永恒话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写得快乐.让老师们教得轻松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认为片断练习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铺设一道通向习作成功的阶梯。  相似文献   

10.
田秀平 《大观周刊》2013,(8):175-175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难度的出现.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僵化而导致的。过于成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作文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行文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相似文献   

11.
张素杰 《大观周刊》2012,(52):262-26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立足农村,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根本。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村题材与习作知识紧密联系,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2.
裴晓云 《新闻世界》2014,(5):283-284
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的要求,对于习作教学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让习作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是我们从教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3.
冯洁 《大观周刊》2011,(42):114-114
应用文教学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它很有用”;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疯狂地实践”;教学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写得更好”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应用文教学的见解,旨在使学生的应用文知识真正转化为写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搭起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钟鸿 《大观周刊》2012,(52):301-301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对其思想情操的熏陶。也就是说,教作文的过程就在于育人——培养创造型、智能型的人才。然而,不少小学生怕习作,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习作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还十分令人担忧.师生一时半栽还不能从作文愁、愁作文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主动创造各种机套,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导之得法觯互共事作文成功的喜悦,在习作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张琳 《大观周刊》2012,(28):237-237
作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要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专项训练,让学生大胆想像;同时提倡学生写生活事件;尊重学生特殊的观察方式。  相似文献   

16.
吕贤 《大观周刊》2013,(5):165-16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丁彩霞 《大观周刊》2012,(24):333-334
叶圣陶先生也早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尽管我们的教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了习作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可是,我们小学生的习作说空话假话、表虚情假意的顽疾,仍然根深蒂固。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届届雷同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可供写作的材料内容不足。即使学会了一整套的表达方法、技巧,也终因无米难为炊。要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指导习作就必须从内容入手。  相似文献   

18.
欧如 《大观周刊》2012,(23):177-177
想象力十分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习作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打开学生习作之门的法宝,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尝到习作的乐趣,使孩子们愿写、乐写,让习作逐渐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歌唱。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陈元胜 《大观周刊》2012,(18):220-220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文”的教学则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与文字材料的理解、运用与再创作的能力。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倍感吃力的是无法完成一篇文字生动、语言较为缜密、人物形象鲜活的文章。信否,请看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一次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纪要。  相似文献   

20.
李惠敏 《大观周刊》2012,(19):215-216
《语文标准课程》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个性表达,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习作应关注现实,注重交流。要让孩子爱上习作,会写作文,就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从阅读和小练笔上都要有所积累,因此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