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迫切。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电视传播给大众文化带来的变化,从电视传播模式的变迁入手,阐述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邢晓梅 《东南传播》2015,(3):128-129
电视媒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电视节目主持人则是语言传播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为了促使中国进一步了解世界,也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承和普及异常重要,它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传媒语言的规范化和吸引力上,同时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精神引领功能和文化导向功能。本文着重从电视主持人语言传播的规范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并针对如何保证主持人语言传播规范化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主持人工作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体育电视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体育电视传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特网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兴起的第四媒体。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最大程度地发挥传播优势是应对竞争的必须,而最大限度地克服弱点也是必然要求。对于网络媒介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聋子式”对话,以及多通道传播带来的信息互相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5.
汤晓欧 《军事记者》2006,(11):45-46
一、深度报道的概念辨析电视传播中的深度报道(以下简称深度报道),不仅是衡量电视传播工作者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节目水平、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的一个综合性尺度。近年来,随着电视传媒对新闻事件深刻解析的报道逐步增多及其产生的广泛社会反响,深度报道日益引起广大受众以及学术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研究深度报道内涵的角度提出,深度报道的“深度”既不表现在“级别程度”上,也不表现在“写作难度”上,而应从超越文体和写作的视角看待深度报道,即深度报道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新闻旨趣。这一看法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蔡凯 《新闻前哨》2005,(10):67-68
电视传播和体育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一经结合在一起,便焕发出巨大的魅力。两种社会现象呈现出日益结合的趋势。体育是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是体育宣传的有力手段。电视体育节目已成为电视传播中的主力,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求。今天,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在集团化改革中纷纷推出体育频道,可以说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已经具备规模,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基本全覆盖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不断优化普及,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对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播渠道、新的娱乐方式的整合是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不再是主持人单一说教式的传播,而是转化为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实现这种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微信公众平台。本文就微信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做了几点分析,证实了合理利用微信对媒体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日益变成常见的重要的大众传媒的今天,电视人作为职业传播也愈加增强了自审意识,他们在客观而冷静地剖析自我中,学会了扬长避短,尝试着将人际传播中的一些优势应用到电视传播上来。  相似文献   

9.
王瑞  徐娜  李雁劼 《新闻界》2012,(1):72-73,77
由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组成的手机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日益成为传媒业瞩目的焦点.体育赛事传播也借助手机媒体,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共赢.本文探讨了手机媒体促进赛事传播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桂珊 《新闻前哨》2008,(12):64-65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电视传播事业快速发展。电视传播已越来越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随着电视功能的不断拓展和受众覆盖面的日益扩大.电视传播的社会地位快速提升,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这一职业充满了令人羡慕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张英 《中国传媒科技》2014,(23):102-103
融媒体时代语境下,信息传播平台和渠道日益丰富,受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凸显。在新的传播格局中,新闻记者被摘掉了以往的"无冕之王"称号,受众能够平等地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媒介传播要素之间的互动,而这无疑为电视新闻记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新理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严卫宏 《今传媒》2011,(8):82-83
本文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网络传播的长期观察,归纳出了以下五个特点:多渠道和多形式的立体化传播;网络受众规模日益增大;网络互动日益深入;网络平台将各娱乐节目集中展示;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内容合作上日趋紧密。这些结论有助于揭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进军网络媒体的规律,为电视媒体的相关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媒介竞争日益激烈,媒介产品的"碎片化"发展趋势也不断凸显。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有效把握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积极适应当下"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的传媒界正面临着分众化的发展现实,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有效满足电视观众快速变化的收视需求以及日益细分的收视需要,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选择实施了分众化传播策略。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展开研究,首先论述了分众化传播的内涵;其次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的具体策略:精确定位受众群体;强化节目品牌战略;注重主持人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樊新新 《声屏世界》2001,(10):31-31
日益增多的网上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聚成了波澜壮阔的潮流。如何看待这种发展趋势?面对信息传播技术革命的挑战,电视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由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功能、传播方式、传播方向、传播机制及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方面都优于电视,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就是要抢先利用各种最先进的电子科技手段来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传播的各种功能。同时,从传播观念、媒介形式到人员素质都来一个根本性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平  宋韧 《声屏世界》2013,(6):31-33
从电视媒介日益成为中国农村普法传播的主渠道角度看,重视和发挥电视涉农法制传播的对农普法作用,是极其重要的。①从"一五"普法到目前的"六五"普法,党和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充分发挥电视等传媒的普法宣传教育作用。中宣部、司法部、民政部、农业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积极发挥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7.
邓涛 《新闻窗》2005,(6):29-29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已深深介入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凭借自身视听结合的传播优势在众多传媒中脱颖而出,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电视的深度报道作为新闻传播活动深入发展的产物,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并日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杨霞红 《视听纵横》2005,(2):108-108
人类传播是信息的传播,而媒体则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作为当今能同时延伸人的视听官感的电视,是集多种符号于一身进行传播的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字幕作为电视传播的符号之一,不仅具有字传播的功能,而且在整个电视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除通讯功能以外,手机的服务、娱乐及传播功能日益突显。众所周知,除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外,手机已成为传播领域又一生力军,并且其地位日益上升。现阶段,各种媒介的融合和新业务的开发已成为媒介时代显著  相似文献   

20.
齐玉 《新闻窗》2013,(3):92-92
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背景从口头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这是人类信息传播经历的传播过程。电视媒介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给人一种空间感,能够将信息准确的还原。新闻是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也经历了上述的三个阶段。新闻从印刷时代转入电子传播时代后,电视新闻以自身的优势略胜纸质新闻。电视传播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虽然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却不如电视传播那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怀。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传统的新闻传播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