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还是考试的问题.它主导着教育教学的运作,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主体发展的一个部分、一种手段和一个方法,就自身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才使考试的原意发生了扭曲.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才是考试真正的价值取向,为此,考试制度改革要保障学生主体发展,考试内容要检测学生主体发展,考试方式要适合学生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考试改革协同推进,新课程理念要求考试理念同向同行.本文围绕新课程下的学校考试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体功能,就打造适合学生的考试进行了论述.立足新课程,可以将考试比喻为"健康体检",是一种积极的保健方式.要借鉴认知诊断理论改革考试命题,变革考试方式,加强考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力度,改变考试结果使用的方式方法.学校要将考试、学业分析反馈、学习指导构成一个整体性评价体系.考试改革不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考试,而是让考试学着"懂得"学生,要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突出每个生命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曼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28-130
新的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应该根据这一目标及要求,进行相应的考试改革和评价改革,以此形成新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阐述考试改革和评价改革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中学化学评价改革中包括的学业评价思路、评价方法、评价激励机制、观察理解评价模式、实验考核、学业成绩评价改革,以及中学化学考试改革中涉及的考试内容方面、考试方式方面、考试结果方面、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首要问题.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措施,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要重视考试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积极作用,摒弃唯考试思想,力求考试内容全面化、考试形式多样化,牢牢抓住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构促进新课程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考试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院校目前的考试评价方式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实行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作业设计与阶段考试相结合,标准化考试与分层考试相结合的"三个结合"考试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政策、观念乃至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相结合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必须突破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的瓶颈,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中学校招生制度,健全考试招生改革相关配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业考试评价,又是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评价考试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评价考试体系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应辩证地看待传统的考试方法,批判地继承传统考试的优点,要充分利用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对传统的中小学评价考试观进行改革,还要引进相应的现代评价考试理论和方法,树立以激励学生发展,发展学生专长的评价考试观,使用先进的评价考试技术方法,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考试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课程评价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探索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新思路,是我们中学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发展性课程评价引入语文考试改革中,在发展性教育评价规范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语文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力求发掘发展性教育评价对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校内课程考核存在着考试目标错位,考试质量标准缺失,学生的评价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文章从制定课程考核大纲、建立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的考试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路径,并进行考试方式改革,实现教考分离,改革考核方式、评价方法及考试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如何建立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我们要通过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内容、改进评价形式等方面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考试改革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如果不首先进行考试改革,语教学改革就会成为一纸空。所以,我校“高中语教学全程改革实验”研究首先树立了科学的校内考试观,对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评价等等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和不断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的校内考试体系评价体  相似文献   

13.
杨建 《科学教育》2006,12(5):45-46
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而传统的考试过份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但由于用考试作出评价具有客观、精确、简洁等优点,使考试仍成为当前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如何实现考试与新的评价理念的融合,使“考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方面谈谈笔者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考试有校内考试和校外考试之分,下面主要就校内考试而言。1改革命题内容和命题方式1.1改革命题内容,实现多元评价传统的考试由于对客观、量化的过度追求,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14.
对考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可以检查和评价学业成就,促进学生学习,也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它也不断暴露出种种弊端。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改革它既能为教育工作注入活力,亦更有利于促进明考风的建设.考试改革对推进教育的“转轨”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理应成为学生学习世界中的亲密朋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考试成为一种残酷的象征,有的学生非常害怕考试,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数学教育评价主要方式之一的考试,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促进学生更健康、持续的发展,让考试不再成为负担,笔者结合南康市近几年来考试命题改革情况,就考试命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夏璐  黄春燕 《高教论坛》2001,(1):35-37,30
本文阐述了教育测量和评价应科学合理,使考试不仅能鉴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应能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有利于长远发展.利用课程考试改革为手段,培养大学生情报文献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考试命题要注意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这样,考试作为一种较公正、客观又严格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才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形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参加了《关于对普通高中考试评价规范化、科学创新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工作,本文主要从学校考试命题现状、考试研究的基本内容、实施的程序、研究的价值几个角度进行阐述。课程评价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面对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教材的编写与使用面临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考试作为一种较为严格的具体评价方式,政治科考试改革为课堂教学的导向无论其功能和价值,还是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甚至对升学考试制度及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真正发挥科学评价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的作用,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引领教育的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注入了活力。作为学生评价中的重中之重的考试评价,由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历来被广大师生所关注。为了确保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推进新课程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