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雁萍 《时代教育》2010,(3):251-251
“一课四研”活动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4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通过执教、研讨、反思、再执教、再反思的循环,使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程霞 《贵州教育》2011,(13):19-20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方式,它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通过执教、研讨、反思、再执教、再反思的循环,使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提高,发展老师的整体能力。“一课三研”就是使大家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  相似文献   

3.
"一课三研"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开展的一项实践研究活动,由教研组内的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进行多次教学,目的是让教师在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自主地发展。一、活动的背景规则存在于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科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精准落地的关键环节。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组织专家团队与中学一线教师对接,以“改课”为支点,开展了“专家—教师”协同课例式研修,确定了“学习内化—实践外化—反思再内化”的实验项目的底层逻辑和工作脉络,探索出“实情分析—问题导向—协同设计—深研改课”的实验研究路径。通过“一次设计→专家诊断→互动研讨→修改建议→二次设计→反思提升”的研修流程,精准诊断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推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当我们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而且新问题往往是前一问题的延续或深入,于是,我们便引导大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我们将这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称作“问题推进式研究”。在研讨一个问题时,我们一般采用“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教研形式:先由执教者“说课”,然后大家根据“说课”进行第一次质疑和反思,执教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活动设计并进行课堂实践。在观摩执教者的课堂实践后大家进行第二次质疑和反思,并完善活动方案,再次进行课堂实践。由于新教材不提供具体操作的教案,只有…  相似文献   

6.
黄文芳 《早期教育》2006,(12):34-35
“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的多次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  相似文献   

7.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表达技能,在一次“一课多研”的园级骨干教师开课活动中,我园大班段教师就美术活动中的材料选择问题开展了热烈地讨论,“研讨→开课→再研讨→再开课”,经过教师们反复的商酌和实践,再经过专家的指导,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美术活动精品课例,教师们也在反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所谓“磨课”,即年级备课组确定课题,探究课案,或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每当执教教师上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就及时就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素养、整体效果”五方面展开热烈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最佳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然后再由同一教师或另一教师进行第二次课堂尝试。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的过程就是磨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Y”形式一课多研是指:第一次研讨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时不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从中选择某一方案,并进行第二研的实践教学,而是按照观点分组交流研讨,以组为单位进行同课异构。各组根据本组的共识调整与优化方案,再推举~人将优化后的方案展示出来,以验证大家的策略.最终揭开研讨中的疑惑。下面,以中班体育活动《小小解放军》一课多研为例来谈。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同一课题的案例式研讨,是帮助教师在思想认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较为成熟的一个好办法。下面以《动物面具》课例研究活动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教师在课例研究活动中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行为,尝试分析教师在实践和研讨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动物面具》是大班教研组推出的一个课例研究活动,先由执教老师自行设计活动。吴老师第一方案的目标定位是(:1)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掌握制作面具的方法(;2)激发幼儿参与纸工活动的兴趣,体验制作带来的乐趣。她设计的活动流程为:欣赏范例激发兴趣——老师讲解示范,解决制作…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背景《滚球追球》是教学研究的一次尝试,它采用"一课三研,连环实践反思"的教研方式,通过伙伴合作、专家引领、对教学活动过程实践反思,教师学会互动式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球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运动器材,他们喜欢玩球、和球一起做游戏,因此教师会开展一些简单的滚球运动,但幼儿在运动中的探索意识很少。  相似文献   

12.
一、话题链接话题一:校本教研需要特色化我校自2003年9月开展“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将教研活动的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五个步骤。两个阶段是指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使教师在试教、再教和发现、改进、比较之中反思、改进、提高;五个步骤指备课、学习—试教、观课—研讨、改进—再教、再观课—再研讨反思。毋庸质疑,两年来我们发现这种教研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将教师推到了教研活动主体的位置,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养融为…  相似文献   

13.
研课是教师通过系统地考察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专业发展过程.研课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效益.教师研课的过程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堂的感受、经历和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和经验,对课堂的各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个体研课的主要环节是:确定研课目标→收集课案→观课→研究→修改设计→总结.在研究性质上,个体研课是既联系理论、又联系实践的中层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校自2003年9月开展“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将教研活动的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五个步骤。两个阶段是指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使教师在试教、再教和发现、改进、比较之中反思、改进、提高;五个步骤指备课、学习一试教、观课一研讨、改进一再教、再观课一再研讨反思。毋庸质疑,两年来我们发现这种教研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将教师推到了教研活动主体的位置,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养融为一体,并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开栏语"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构思,运用不同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与研讨,是当前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的是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也就是教师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对同一个课题,进行多次设计、实践,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效果,提高专业反思能力。本期刊出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在一次次改进中,逐渐接近教学知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23,(10):36-37
<正>3月17日,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交流研讨活动。两校思政课教师以带教结对的形式,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安排。作为高校带动附校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同济一附中“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和同济大学马院“学生生涯教育实践基地”即将步入揭牌后的第三年。  相似文献   

17.
每学期我们请教研组中的经验教师和青年教师各一位围绕研究主题开展课例研究。每次研讨从执教教师说课开始,然后大家提出各自的观点。综合大家的意见,执教者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第一轮设计作修改,形成第二套教学方案。按修改后的方案,执教教师进行首次课堂教学实践,对于首轮课堂教学实践,听课教师再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结合各位评课者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同课异构”是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主题或同一课例的建构与实践,探讨教学的差异性,分析教学的因果性、可塑性与实效性,并及时进行诊断与修正、回溯与提升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在2008年5月10日厦门市第四届“激活课堂”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研讨活动中,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安排三位生物教师借班上课完成同一课题《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选修3)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研课框架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需要和掌握的理念选取自己擅长的角度对课进行研究.研课作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方法,源起于日本.数学研课以“教与学对应”与“教与数学对应”的二重原理作为研究的方法论.数学研课框架就是从事数学研课的基本程序结构,它的建立旨在将对“研什么”和“怎么研”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数学研课包括如下几个步骤:设置研课目标→听课前的分析与计划→听课中的教学与观察→听课后的讨论与修改→反思报告.  相似文献   

20.
课例分析模式是校本教研的四种模式之一。主要包括一个课例、二次反思和三轮研讨等环节。其设计的“原型”是“微格教学”,但又有别于“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注重对教师单个教学技能的反复训练,强调经验传递和实践指导,而“课例分析”则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并分析、跟踪、界定,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对研究的反思,通过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的实践过程,提高教师的整体教育素养。“课例分析教研”是以某个实际课堂教学为行动中心的教师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它以“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