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Blog的崛起,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这种形式的教育叙事主要采取的是文字叙述的方式,访问的人和叙事者本身都不能够再次真实地重现当时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与传统的教育叙事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原音重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果撇开教育叙事研究这个概念来言说教育故事,那么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故事,即广义的教育故事,教师经常写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校愈加受到关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即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叙事”是我成长的阶梯
有人认为,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教育叙事”,已经成为基层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育叙事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攀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8):5-10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生活体验、诠释意义与价值,所叙之事非虚构之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有助于研究者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有助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有助于表达教师的个体实践性知识。其分析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建立合作关系;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现场文本;分析研究资料,重新讲述故事;撰写研究文本,形成扎根理论。 相似文献
6.
如果撇开教育叙事研究这个概念来言说教育故事,那么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故事,即广义的教育故事。教师经常写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校愈加受到关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者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具有普适性、现实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教育叙事研究包括教育故事的选择,对教育故事的反思和撰写几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描述情境与背景,与参与者全程合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从个体那里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个体的故事,按照主题或类属解释个体的经验故事,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过程、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叙事研究:故事中的生活体验与意义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
教育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性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合理性基础。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教育叙事研究仍然归属于叙事活动这一范畴,它强调研究结果的意义性和可诠释性,而不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文本写作上要符合一些基本的规范,本文提出教育叙事案例应体现问题性、情境性、故事性和意义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故事作为数字时代的新教学元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校将数字故事运用到德育、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高级思维培养中。总结数字故事的特点,探讨数字故事设计的关键环节及在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增强数字故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The Educational forum》2012,76(4):426-429
Abstract For any curriculum area that entails writing, digital storytelling could transform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nd their actual abiliti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rough the written word. The use of two Web sites has helped the students of one school go from staring apprehensively at blank pages to eagerly publishing stories.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远程服务体系提供了创新模式。从明确远程学生需求入手,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远程教育中的优势,提出了构建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的框架体系,并给出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科技及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人类社会交往与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图像化时代是信息化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的冲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校课程的呈现与教学手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是当代教育_T-作者应当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霞霞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技能在德国的关注度也日益加强,学生的数字化能力业已成为了德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为实现教育技术创新,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推动以“教育4.0”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变革,德国政府推出“数字教育战略”。通过对德国的数字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忆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8(2):16-18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手段的视觉化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章意在通过对教育视觉化的探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更加讲求人性化、更加符合时代性、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
招生数据是所有教育数据的基础来源。针对通用的数据可视化图表难以体现国家开放大学招生数据的分布特征,结合办学机构的区域性和招生时间的时效性,从时间维度和度量指标设计招生数据交互式可视化流程,采用AJAX技术异步加载全国和四川分部近4期招生数据,ECHARTS技术实现了招生数据交互式可视化,最终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决策层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信息可视化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达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3):127-130
讨论了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信息可视化的定义、特点,以及信息可视化的主要研究框架。作者认为,可视化变量研究、可视化模型的研究、符号系统的研究、空间认知与信息传输研究、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虚拟现实研究等,是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信息可视化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