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的展开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只是"学理"上的道路.在实践中,它们紧密相联,交互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所谓佛教中国化,是指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出于传播的需要而逐步中国化,最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两千多年的"中国化"经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内在机制和发展动力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因此,科学地汲取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国儒学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中国农民运动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的历史逻辑,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民族化、大众化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这一辩证关系显现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显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伟人的决策中.  相似文献   

5.
王刚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通过考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历程,论述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必然性。该书视角新颖,方法独特,问题意识强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论述极具说服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第一人,综合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论述,我们概括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应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化的哲学前提,中国化的立足点,中国化的思想路线,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中国化的发展创新,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不断融入中国革命与建设,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继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过程。当前诸多学者对该理论展开研究,但大多集中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内容及如何实现中国化方面,并在中国化的内容研究上取得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提出,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发展的标志。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高度重视,国家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社会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此前,发生于1935年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具有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互为动力的,在这次关于"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也促进了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是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次,1930年代也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这次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文化建设的原则、途径、方法及文化的任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促进人们更加理性和清醒地思考中国文化建设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最后,在这次论战中学者们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中国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表述的雏形,论战同时引发了关于文化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如何使之中国化的思考,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恰是对这一问题深入思考后作出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有机结合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提出的"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等重要思想均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过程,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否结合或结合得好不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至关重要。对结合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的由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有三个维度: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论"关乎我们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源、路径等根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的不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条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具体的中国化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其基本途径是客观地,是可以成为宝贵经验的,是可为今后的改革与实践借鉴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既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新鲜的实践,又深刻地指导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它体现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以来,它的内涵在毛泽东有关中国化论述的基础上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包括它的实践基础、理论形式、目的、结果、分类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遵循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四大新贡献,继续并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艰辛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理论指导,同时借鉴我国和西方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的优秀思想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时期,普通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失误。普通百姓的盲目崇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误入歧途的社会基础,大中学生的狂热激情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陷迷途的助推力量,知识分子的集体迷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难以走出迷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可以从“化”什么、怎么“化”、“化”成什么三方面来理解。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对象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是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时代性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上下工夫,并努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维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理研究,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形态研究,进而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重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三者的内涵理解上不能有偏差。在中国化问题上,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问题;在时代化问题上,主要是如何理解时代的问题;在大众化问题上,主要是如何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问题。理解三者内涵的关键是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科学的方法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利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今天,国家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拐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的伟大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作为我党弥足珍贵的理论财富,与"中国梦"有着怎样的关联?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通过解读其理论成果,发掘两者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分析革命导师关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