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奥会: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再诠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奥运会”与奥林匹克精神渐行渐远的背景下,“青奥会”秉承奥林匹克的大旗跃人了世人的眼帘。“青奥会”柔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致力于服务于世界青年群体,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服务于人类“公益”。一百余年前“奥运会”怀揣美好的愿景走向历史的舞台,在现实的碰撞中奥运会渐行渐远,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身体成为“功利”的奴隶。今天,青奥会作为奥运的弥补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复归形式,面临着一个新的碰撞:“公益”与“功利”的对立;“商业化”的对立与统一;高运动水平赛事与药物滥用:不可回避的话题;“多元”与“一元”——“先天不足”:“青奥会”项目设置的严重“西方中心化”。  相似文献   

2.
首届新加坡青奥会跨文化视域下奥运普世价值理念解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新加坡青奥会跨文化交往下的文化进行了解读,并从跨文化的视域剖析了首届新加坡青奥会奥运普世性价值观的构建:1)在场价值——奥林匹克精神,2)目标价值——卓越、友谊、尊重。阐述了其奥运普世性价值的实现方式:1)人员经历(学习、贡献、互动、庆祝),2)新加坡2010年青奥会奥运计划(赛前参与计划、体育竞赛计划、教育和文化计划、青年奥运村、新媒体),最终从首届新加坡青奥会的办赛理念中得以启示:1)努力构建跨文化交往中的核心价值观;2)注重理念到实践的有效传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观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青奥会的发轫动机、原则等进行了深度探讨。认为改变运动不足引发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危机是青奥会创办的现实动机,复归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精神本质是青奥会的理论动机。青奥会呈现出了创新性、育人性、节俭性、淡化奖牌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青奥会要充分发掘古都文化底蕴,拓展青奥文教活动形式;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升城市形象;防范潜在环境风险以促进青奥会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青奥会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互动进行了研究。认为青奥会的"绿色青奥、人文青奥、活力青奥"理念能够实现对学校体育理念的渗透、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青奥会的举办能够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个鲜活的教育样板;学校体育发展能够促进青奥会理念的传播和赛事的推广,能够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能够培养大批的青奥志愿者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互动的策略:深度研究青奥会的文化教育意义,在学校中开展各类青奥主题活动,发挥院校优势服务青奥。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考察节俭办赛的思想由来,梳理节俭办赛的辩证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青奥会节俭办赛提出理论性建构与实践性思路。结果表明:节俭办赛基于奥林匹克回归本源的理想愿景和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诉求,与"奥运瘦身"、"规模控制"本质相通;对奥运节俭理念应树立辩证性认识;"文化节俭"、"务实节俭"、"效益节俭"和"适度节俭"的四维节俭观是南京青奥会对节俭办赛理念的理论性贡献;提出四点筹办性的节俭思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等方面。实现途径主要有:通过南京青奥会标志的载体作用、榜样教育等。研究还对"后青奥"时期推广南京青奥会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建议,以期形成南京青奥会的教育遗产,为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体育软实力和南京青奥会精神的解读,认为承办南京青奥会,弘扬奥运精神,对南京城市体育软实力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让南京城市广大市民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健身意识,成为推动南京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2)青奥会的举办可以更好地把中国传统体育精神传达给外国朋友,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魅力,促进中华体育精神在新世纪、新时期的弘扬;(3)南京青奥会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带动南京公共体育精神的巨大飞跃;(4)青奥会所特有的青少年教育功能,将为南京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文化氛围、体育人文氛围,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借青奥会之东风,提升南京城市体育软实力的策略选择:(1)利用青奥会契机,重视南京城市营销,提升南京城市体育文化辐射力;(2利用青奥会契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保护整理文化遗产为核心,提升文化传承力;(3)以青奥会为契机,以"文化名牌"打造为重任,提高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互动论视角看青奥会与基础教育体育间的文化互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社会互动的原理出发,通过对青奥会与基础教育二者良性运行机制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即将在南京召开的青奥会与我国体育教育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认为:首先,青奥会必将引领基础教育体育,具体体现在青奥会的运动感召、青奥会的普世价值及青奥会的文化共享层面;其次,我国体育教育铸就青奥会基础,具体应验在以下几方面:1.基础教育体育是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2.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是实践奥林匹克教育的阵地;3.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是培养青奥会选手的基地和摇篮;4.发展基础教育体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基础教育体育在青奥会中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并由此提出了发展基础教育体育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青奥会目标对青少年体育人文教育的导向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在对青奥会目标的理解中,探讨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的基本规律;开拓体育教育功能发挥的多元化路径;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为奥运文化教育体系植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加坡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及其特色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认为新加坡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以快乐价值为设计取向,具有多样性、参与性、趣味性等特征。分析指出新加坡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自觉方面略显不足,未能充分挖掘青奥会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应具有“文化自觉”,首先青奥会是民族文化事件营销传播的颇佳平台,文化自觉是青奥会文化多元化的需要,“文化自觉”是实现南京青奥特色的有效途径。南京践行文化自觉应该借助青奥之机打造文化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青年奥运会发展的动力进行研究,认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追求和全球青年对教育和文化的需要是推动青年奥运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未来青年奥运会将更加突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这将推动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和全球青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奋斗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和教育的结合,使人类逐步向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的创立,不仅开辟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新天地,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的融合,以奥林匹克的特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促成青少年群体的全面发展。南京青奥会的成功申办,为研究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带来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以青奥会的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挖掘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并探讨如何实践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众传媒在对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的发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于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价值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特尔菲法,归纳获得了相关人员对"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因子:1)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2)提倡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3)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节约社会公共资源;4)积极投入青年志愿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5)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6)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众传媒在对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的发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于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价值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特尔菲法,归纳获得了相关人员对“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因子:1)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2)提倡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3)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节约社会公共资源;4)积极投入青年志愿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5)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6)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15.
青奥会与奥运理念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青奥会是对青少年身份重建的重要尝试。它重建体育价值,彰显青年气质;弘扬体育文化自觉意识,重塑青少年主体意识;建构参与式文化,营造公共交往空间。但是,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影响,青奥会也很容易陷入奥运会的文化传播模式。因此,青奥会应理性建构一种共同价值、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青奥会圆满落幕,辉煌成绩难掩短板。青奥进入南京时间,关注持续升温的同时,亦需冷静思考筹办中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对参赛心态与追求目标,应以获取身心历练体验为目标,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修养;对舆论导向与民众关注,应适时引导民众认知和关注重点,转换传媒播报视角;对赛前谋划与遗存重点,应提升办会长远效益,取用于民、全民共享,注重青奥精神遗产;对评价标准与筹办理念,应平衡各项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调控承办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有一个讲文明道德、讲团结友谊的历史传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法国的顾拜旦,为奥林匹克运动制定的宗旨是团结、友谊、进步、和平。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目的就在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着重强调了体育教育必须注意文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和特征的一种国际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社会体育教育的一种极其成功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催人上进,可以为我所采用的教育形式,其教育特性使它在新时代表现出了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性,即奥林匹克运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是培养青少年现代化意识的重要阵地;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