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教结合重在实施,其微观运行机制与具体政策的研究是催生政府指令诞牛、推动体教结合伞面实施的关键环节,鉴于此,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足球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数量、球队年龄段设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可以建立足球后备人才试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数量分别是1533、1 000、667、100个.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将"北理工模式"以及我国高素质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参加200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决赛阶段的教练员、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问卷分析,就关于"北理工模式"培养我国高素质足球人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传统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系统、有计划地培养足球运动员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存在许多缺点.必须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使运动员的培养与高等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成为培养足球运动员和高素质足球人才的重要基地."北理工模式"对于探索新时期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招不来、出不去的现状。提出"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绵阳市进行实践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是可行并富有成效的,"初中布点"拓宽了后备人才来源;"高中集中"整合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大学对接"解决了未进入高水平专业队的参训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同时也化解了竞技体育低成才率与高淘汰率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汲海 《体育世界》2014,(2):141-142
2010年3月大连市正式启动中小学校园足球工程,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我校成立于2009年7月,虽然成立时间短暂,但却在2012年取得“全国校园足球绿荫工程大连市长杯联赛(小学组)”第一名的可喜成绩,成为大连市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新典范。本文从我校实践出发总结经验,探讨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推动我市及我国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市场具有对资源调配的功能,那么他就能对足球后备人才这个特殊的社会商品就可以起到调节作用。我国足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足球后备人才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但是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出现了严峻的局面,青少年运动员数量急剧下降,许多俱乐部对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用市场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提高我国足球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阐述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和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为主,中、小学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上发挥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各职业俱乐部把联赛放在第一位,无暇顾及自己的后备梯队的培养,以及受我国教育制度等因素影响,学校足球运动开展不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校园足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建立"校园足球"模式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我国后备足球人才的培育体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教育和体育部门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刚  贺凯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34-13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足球后备人才"和"体教结合"进行了再次的定义,从更广义的概念上去揭示体教结合的真正意义与目的;通过对现行"体教结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方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现阶段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发展对策;扩大青少年后备人才基础;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竞赛制度;创造良好的足球环境;加强足球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人才学理论,从人才的内涵和本质入手分析足球后备人才的质的规定,认为足球后备人才属于社会发展的"潜人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应该明确实施以学校为依托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注重人才成长与内外环境的统一、建立足球特区、注重足球后备人才整体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融入性别视角的大学女生阳光体育推广策略进行了效验。结果表明,将社会性别学理论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融合的指导思想可成为大学女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广策略的理论依据,融合跨学科理论来指导"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是推广大学女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途径。建议在完善大学女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广策略的过程中,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教师团队和体育课程建设以及跨学科研究和跨校联谊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仕健 《体育学刊》2006,13(1):103-104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认识上存在着“非奥运项目不属于正规的体育教学,准备运动必须要排队做徒手操,一堂体育课教材安排要全面,放松运动必须简单有效”等认识误区,产生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这些误区,必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开展试验课改革,转变体育教学评价观念,同时要加快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教育与中小学体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我国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中责任的认定,尤其是加害人和学校的责任认定问题,认为在学校无过错的情况下,不应该承担责任,其风险应由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来承担.  相似文献   

14.
The concept of Olympic education and its use of moral education to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have received insufficient empirical suppor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n integrated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behaviour in adolescents. A natur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The pre-test sample included 411 adolescents (aged 13–14) who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chools that had begun to apply an integrated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along with 430 adolescents from schools without an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The post-test sample included 381 students from schools implementing the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and 402 students from schools without an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The revised 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participants at pre- and post-test time points to assess changes in prosocial behaviour and specifically on six types of prosocial behaviour: public, anonymous, dire, emotional, compliant, and altruistic. The analyse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rosocial behaviour in adolescents from schools that had implemented an integrated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Changes in prosocial behaviour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grated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were observed for the compliant, altruistic, and dire types of prosocial behaviour. In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 integrated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effectively encourages prosocial behaviour in adolescents. This study expa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iciency of implementing an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in schools. We suggest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investigate the behavioural changes in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s from perspective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高校武术院系是武术学术研究的中心.当前,高校武术学术研究的基本特征是:重实验研究,轻人文研究;重竞技武术,轻传统武术;重学术重复,轻学术批评.高校武术学术研究的文化定位应以人文科学研究为主、自然科学研究为辅.构建和谐武术学术生态,需要武术学者的责任感.武术学术评价制度应重视新思想和创造力,和谐武术学术生态的构建需要大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严把入学质量关,招收优秀学生;调整专业方向,深化教学改革,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改善办学的物资条件,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地方体育高等院校办学理念与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定位事关高等学校的发展方向,地方体育院校应树立为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服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新理念,以行业性、教学研究型和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实行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应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并就地方体育院校办学理念的沿革和现存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体育院校重构现代大学理念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武术在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中的作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武术对青少年儿童壮内强外、全面增强体质具有独特的优势。武术应尽快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建议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武术进入学校的规划、指导、管理与协调;将武术初级段位标准列入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建立全国中小学武术健身网络和中心。武术易于在广大农村普及开展,符合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武术应唱主角。在农村推广普及武术,是增加农村体育人口、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育、管理和保护的关系。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学校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兼顾适用公平原则。为解决学生伤害事故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建立社会保险,转移风险责任,并成立专门机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纠纷。  相似文献   

20.
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东莞、重庆、泉州、厦门和蚌埠等实验基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所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课改实验区还是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均能有效地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体育学习,激励其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多元体育学习评价运用的效果课改实验区明显好于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于不同学段和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在下一步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中给予高中生和初中女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