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第一个也许是最后一个全才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1519年)勇于尝试任何人未曾做过的事,并从中探索出规律,加上超过任何人的勤奋,就会创造任何奇迹。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他从小爱好绘画,14岁进入著名画家、雕塑家雏罗齐奥主持的艺术工场学习绘画。他遵循老师的教诲,照着一个鸡蛋写生,苦练基本功,终于熟练地掌握了绘画技术。达·芬奇是人文主义者,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顶尖珍品。达·芬奇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  相似文献   

2.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画和《最后的晚餐》壁画是人们所熟知的名画。他画蛋的故事更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而他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就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黄金豆 《成才之路》2013,(20):61-61
曾经读过《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这本书,这是一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整合一体的学术著作。美国心理学家凯西·玛考尔蒂的著作《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儿童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出于爱好,本科阶段我选择了南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我  相似文献   

4.
最初的晚餐     
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仇英的《竹林品古》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两幅传统名画作品比较谈起,强调中西方的审美受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中西方传统绘画的不同,并揭示产生这种不同审美差异的原因,说明中西方绘画既有相同性,又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将随着各自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而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先驱,是举世闻名的一代天才。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都是美术界的旷世奇珍。可是,你也许还不知道,达·芬奇的才华不仅体现在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也不光表现在文艺复兴理论的创造和各种人文知识方面,而更表现在他通  相似文献   

7.
不过是十年前,我还为自己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打算学习一下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或花鸟画。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晚餐》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迄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这幅壁画取材《圣经》新约中耶稣受难故事,表现了耶稣告知有人背叛他,众门徒得知消息时的震惊场景;突出了耶稣从容镇定的光辉形象,鞭挞了犹大的背叛行为。达·芬奇以独特的视角和景观设计,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大量艺术手段的科学运用,为这幅传世名画做了有力的衬托,使这幅画作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9.
《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学科素材的综合性,学科间教学的融会贯通。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创作个性的基础。下面就我在纸浮雕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技法展现综合绘画表现力的学习过程,说说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旨在通过综合绘画教学方法探索实现教学回归生活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美术活动应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和素材。生活是幼儿创作表现的源泉,我园开辟的种植园,为幼儿感受生活、积累绘画素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以我的一次教学为例,谈谈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的一些尝试:一、细心观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绘画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1.
一事无成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他同时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他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但是,还有一件事也许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1519年,当时他正客居法国,那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眼看着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自己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不过是利用白天来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梵高,他给我们留下的《向日葵》,也是我们人类历…  相似文献   

12.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0)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著名。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母亲是一个农妇。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绘画。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学绘画,从师于安德里亚·罗奇。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有教他如何创作绘画作品。他只是要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天鸡蛋后,有点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教我新东西呢?”老师回答道:“别以为画鸡蛋是件简单的事情哦。”达·芬奇说:“每天画鸡蛋真是很枯燥啊!”老师回答道:“你看,…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主义诗人玛丽安·摩尔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她早期的诗歌在意象、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均.与中国绘画有共通之处;施美美的《绘画之道》使她对中国绘画及其相关哲学有了深入和系统的理解,完善了她的审美观;后期的作品《告诉我,告诉我》堪称她诗歌创作和中国绘画之道完美契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我家藏有许多书。有绘画书、音乐书、童话书、科技书……还有《孩子天地》、《未来科学家》等许多报刊。遗憾的是爸爸妈妈不让我看,理由很简单,怕影响我的学习。为了躲避爸爸妈妈的封禁,我只有偷着看,而且是躲在楼上房间里。  相似文献   

15.
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已成为幼儿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以绘画活动中如何凸显幼儿自主性为重点,从对当今绘画活动出现的问题和现状进行思考,阐述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中简称《指南》)背景下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凸显幼儿自主性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和今后需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等,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激发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相似文献   

16.
高旦 《师道》2010,(7):44-44
在我们日常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把握有困难。如本学期岭南版第七册小学美术教材的第15、16课都是图画日记《我的第一次》和《我的一天》,这些都是表现人物动态的绘画练习。对于从学龄前就接受过一定的绘画造型培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近一晚上,都在盯着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耶稣坐在餐桌中央,他以一种悲伤的姿势摊开双手;十二门徒在耶稣  相似文献   

18.
王捷 《考试周刊》2011,(71):223-223
如何在绘画教学过程中,依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适时利用好奇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结合绘画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第4册有一课:《会变的花树叶》,  相似文献   

19.
一事无成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他同时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他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但是,还有一件事也许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1519年,当时达·芬奇正客居法国,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眼看着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自己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不过是利用白天来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凡·高,他留下的《向日葵》也是我们人类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绘画是他们最喜爱、最常用的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把绘画与其紧密联系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