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1995年以来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历史、制度建设、融资途径、发行流通体系、大片策略、电影节等方面探析了韩国电影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就其明显的文化产业特征与文化力量进行解读,最后对2006年以来韩国电影发展乏力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佳琪 《今传媒》2016,(11):95-96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韩国电视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的热播剧抢占人们的视线,与此同时,韩国电影无论是在产量、票房以及获奖等方面也都显示出异军突起的局势.韩国影视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不禁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反思,由此本文通过分析韩国电视剧以及电影在叙事方面的优缺点,希望对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电影的艺术功能与产业功能并存,而韩国电影界却惯于优先考虑其产业特性。本文认为,电影教育应不仅仅实现单纯的产业功能,还要能够培养出艺术家,并据此确立未来电影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论。尤其是随着数字网络发展而形成的媒体融合的环境,对于过去以培养导演和摄影技术为中心的电影教育方式需要进行变革,需要从经验教育、融合教育入手,建立一种适应未来挑战的新型电影教育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华子祺 《东南传播》2023,(7):97-100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韩国制定多项政策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将电影作为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韩流”。本文通过梳理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具体阐述构成外部因素的韩国文化产业政策、专门性组织结构、电影产业法律法规,分析韩国电影自身的国际化叙事、文化价值传播和文化共情力等特点。通过追踪其发展规律,可以为我国电影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韩新明  白雪 《传媒》2016,(12):53-55
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壮大不但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电影产业化程度的加深,各个国家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以期保障电影产业的稳健发展.当前,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等许多国家都纷纷把电影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其大力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经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内需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振兴电影产业旗舰计划中看台湾发展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旗舰计划的背景和S.W.O.T.分析中不难发现:其实作为任何一个旗舰产业计划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解决该产业生存、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根本解决;进而再追求其单点突破,能够向火车头般带动整体产业向上发展的生命力、活力与动能。换言之,无法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或是把握机会、创造机会都是产业生存发展最大的致命伤。台湾要发展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计划,首先就不应该陷入以3D电影作为旗舰领军的“政策盲点”。不论是中国的香港还是日本、韩国甚至好莱坞,要拍摄一部3D电影绝对…  相似文献   

7.
黄奇  张庆锋 《情报学报》2001,20(1):122-128
文章介绍了韩国IT产业的发展过程及重要的政府计划 ,分析了韩国IT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政府积极有效的扶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卓有成效的企业研究机构、完善的高新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自行开发  相似文献   

8.
宋晓利 《传媒》2016,(2):59-61
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时间虽然较短,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产业运营体系的日趋成熟,使2014年韩国电影产业的销售额突破了2027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的大关.随着高层互访交流的次数增多,中韩两国在电影产业领域的合作交流也日益频繁,2015年5月在成都举行了“中韩影视文化产业论坛”,6月在上海开展“中韩电影论坛——中韩合拍下上海模式的探讨”,9月在吉林举行了“2015中韩影视传媒高峰论坛”等会议,从侧面反映了中韩电影产业开始了纵深的合作历程.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世界行销的产业战略已经成为了多数国家民族电影生存的最大威胁.当前中国电影和韩国电影作为亚洲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自觉实施了本土化发展战略,率先将推动产业化发展作为重要方向.本文详细比较了中韩两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细致剖析了两国电影产业政策的差异,努力在比较研究中为两国电影的相互借鉴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美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好莱坞、迪士尼等大型影业公司生产的影片大批量输出.在这种背景下,法国电影产业成功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据了解2015年法国影院观众数量高达2.06亿,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数.截至目前,法国仍旧是欧洲第一大电影市场,拥有2020家影院、5653块银幕,位居欧洲国家之首.面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冲击,法国电影产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不断转型,提高电影拍摄技术、理论和制作手法,并增强了法国文化内涵,成功提高了国内市场份额和国际竞争力.法国电影产业面对电影全球化发展趋势,内外兼修,成功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电影产量和市场容量大幅度增长.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发展水平不高,但其影视领域的频频探索和突破,却为产业化进程中的国产片制作、发行、放映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事业亦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本文旨在考察并剖析宁夏农村电影消费市场的现状,从而为宁夏电影产业发展中开发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冯翔宇 《大观周刊》2010,(41):106-106,77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迅速,其关键是人才,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推动动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均根据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广方式,如韩国依靠游戏推广动画、日本依靠漫画推广动画、美国依靠电影推广动画,而我国的动画产业是靠电视发展壮大,注定了电视媒体是推动动画产业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所以,审视动画产业的现状和思考动画产业的未来,必须与电视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纳入蔚为壮观的影视文化生态系统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动画电影故事内核、衍生产品和营销模式等局限于低龄化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整个影视产业链扩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实现儿童化与成人化、国内观众与国外受众同步影响和同步营销,迅速融入日益规模化、产业化的互联网影视文化生态系统,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孔同 《传媒》2007,(4):66-67
韩国传媒产业的现状 传媒产业打造"韩流"风潮 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开始,十年来韩国的传媒产业逐渐做强做大.2000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成功登陆中国市场,在年轻人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韩流"热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严密的审查制度,而韩国电影则采用分级制度;同时中韩两国在电影的拍摄背景与叙事下,也各有特色。本着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的核心思想,本文从中韩电影的制度与叙事进行对比,从中挖掘中韩电影的不同之处,并找到面对新时代新挑战的全新发展路线,这对于两国的电影产业,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力于介绍《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的同时,对韩国电影振兴中的文化、体制等元素进行考量,进而反思国内电影产业的困境,探究原因,并指出中国电影业的两个障碍:生产许可证制度与资金来源的单一化,进而试图从把电影分级制度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及学习韩国电影业开放与合作的姿态等方面,使此困境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电影业中存在诸如国产电影总量小、资源浪费严重,国产电影票房低、市场竞争力弱,国产电影缺少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影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形成和迅速发展,新闻传媒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看重从业经验、综合素质和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新闻人才。所以,新闻传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合传媒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而身为高校新闻媒体、专业教师,应如何充分利用新闻学课堂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电网的大背景下,我国新媒体产业朝气蓬勃,同为朝阳产业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发行渠道,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实现电影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对接和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瑞 《传媒》2016,(1):73-75
改编自韩国一款3D动作游戏的《龙之谷:破晓奇兵》,无疑是国产动画电影与游戏产业的一次深度融合.在跨界语境模式下,这一融合的现实意义尤为突出,其打破了电影与动漫游戏的绝对界限,实现了受众由第一人称“玩家”向第三人称“观众”的转型.而在融合态势下,《龙之谷:破晓奇兵》所展现的价值则体现出了电影产业的新变化,本文试从网游与动漫融合的角度出发,探析其艺术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