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建楠 《今传媒》2016,(2):114-1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介生态的变化正在悄然进行.一大批网络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晓说》《凯子曰》等进入大众视线,成为大众关注的新焦点,其中《罗辑思维》节目凭借其独有的特点脱颖而出.本文以"五 W"模式为基础,分别探讨《罗辑思维》节目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方面的特色,希望为今后网络自媒体节目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大众媒体特别是网络因其便捷性、交互性、广泛性等特征,在高校形象呈现与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以武汉大学"解聘门"事件为案例出发,探讨大众媒体如何呈现高校的道德形象,这种呈现存在什么特征,并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敏 《视听界》2014,(2):58-61
新闻报道中的国家领导人,:通常是以标准化的形象、程序化的语言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的。这样的形象和语言呈现固然有其传播优势与必要性,但也会遮蔽领导人的个性与态度。如今,国家领导人形象需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借助媒体资源实现政治传播的多样性发展与双向性交流。本文从说服理论、符号象征等角度,对领导人卡通形象背后的传播变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举玺  高上 《传媒》2023,(2):65-68
媒体是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支点。本文基于对俄传播的必要性和意义,观察俄文杂志《中国》在俄罗斯社交媒体平台VK上开设的账号“中国”,分析其塑造中国形象的优势,从主题倾向、信息发布形式、受众反馈等方面研究其对俄传播现状以及对中国形象呈现特点,考察其对俄传播中国形象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众关于粉丝的印象,大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呈现,粉丝的媒介形象以存像的状态连接着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成为大众认识粉丝的重要渠道与参照框架,但媒介建构的粉丝形象并非简单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局部地反映某些事实.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主观现实两方面入手,探究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如何呈现粉丝媒介形象并最终给大众留下.主观想象,研究发现媒体所建构的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整合的结果,而大众的主观现实带有时代烙印和主观情绪,造成粉丝的负面形象深入人心,引发圈层代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琳 《今传媒》2017,25(11)
本文以越南《人民报网》广西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框架理论的内容分析法,探讨越南主流媒体如何呈现和构建"广西形象".研究发现,越南《人民报网》主要报道越桂合作交流的积极内容,新闻报道态度呈正面,在传递本国价值倾向的同时也塑造了良好的广西形象.文章指出,越南主流媒体对广西的报道遵循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逻辑;"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借助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地方政府在次区域合作中的作为和成果,有助于中国"一带一路"话语建构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侯微 《今传媒》2016,(4):49-51
本文是对网络媒体中芙蓉姐姐形象进行分析,追溯了2005~2015十年间大众媒介与芙蓉姐姐共同演绎的历史.文章选取芙蓉姐姐成名史的三大焦点时刻:走红、转型和征婚,分析了每个焦点时刻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立场与倾向、芙蓉姐姐通过自媒体进行自我呈现的方式与特点;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网络媒体与自媒体的互动调整、芙蓉姐姐与网民的权力转换,以及芙蓉形象的建构与重构;最后透过一个经典红人的沉浮,反思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塑造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老年观,也会影响到老年人对自身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到积极老龄社会的建设.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新民晚报》近十年有关老年人的新闻报道,并基于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新民晚报》呈现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敏 《今传媒》2014,(5):21-22,27
新闻报道中的我国领导人,通常是以一副标准化的形象、程序化的语言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的。但传媒政治时代下,国家领导人的形象需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并借助媒体资源实现政治传播的多样性发展与双向性交流。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诞生的新一届领导团队的形象呈现更具人性化色彩,逐步形成实力政治为主导,形象政治同步蜕变的发展格局。近日互联网上热议的动漫视频《领导人是如何炼成的》,首次出现领导人卡通形象,这无疑是对我国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的一个大突破。本文将以这部动漫视频为例,通过说服理论、符号象征、国家软实力等角度,对我国领导人卡通形象背后的传播变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木子  贺蕾 《新闻知识》2012,(10):42-4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网、中国知网、《中国体育报》有关丁俊晖的新闻和报道进行分析,梳理自2000年以来有关丁俊晖的报道数量、新闻框架、丁俊晖媒体形象以及媒体态度变化,旨在对当今大众媒体呈现体育明星的问题上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丁俊晖的比赛成绩和金牌分量与媒体呈现态度、新闻框架紧密相关;媒体在对体育明星呈现愈加多元化的同时,需要注意自身肩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非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日渐广泛与深入,对大众非言语传播展开研究显得必要而且重要.王亿本的《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即是至今少有的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之一.以对对内的社会认同营建与对外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等现实场景应用为出发点,该书探讨了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塑造媒介真实、参与情感传递、塑造媒体形象、舆论引导说服等方面的功能发挥,以及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隐喻表意与协同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各城市在国际媒体中呈现出来的媒介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际对中国的认知。英美媒体凭借其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传播手段和经验、较高的媒介使用率以及英语语言优势,在他国媒介形象塑造和国际传播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英美主流报刊关于桂林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反映桂林这一国际旅游城市在国际传播中被赋予的媒介形象,并针对旅游城市媒介形象的构建与国际传播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萍 《青年记者》2016,(32):116-117
大众媒体从诞生至今,一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从大众媒体的各种报道中,了解别人的故事、企业产品的情况,乃至一个城市、地区、国家的情况,从而对人物、企业、城市、国家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识.构建和传播良好的城市环境形象,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张思远 《新闻世界》2014,(1):133-134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1983年至2011年这28年间的所有关于农民工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析农民工媒介形象传播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大众媒体在报道中所能采取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大盛事.在目前举国抗震救灾和迎接奥运的过程中,一些理念被提出和推广,"绿色奥运"即是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这一口号既有赖于媒体广为传播,又需要媒体促进社会的接受和落实."绿色奥运"是一场检阅,也是中国人文明形象的展示,而树立新形象的主要渠道仍是大众媒体.生态文明传播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三家媒体2009-2018年关于女性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的变迁,比较三家媒体对女性农民工媒介建构的差异,剖析媒介在女性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农民工群体形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2013年后关于女性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叙事类型发生转变,女性农民工形象相较之前有所改善。总体上,女性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表现为正负面报道极端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国内地方媒体如何建构与呈现"留守儿童"相关议题,分析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日报》"留守儿童"议题的新闻内容与呈现方式.分析资料显示,《重庆日报》"留守儿童"的报道以在要闻/综合版面为主;新闻呈现方式上,主要是以消息为主、通讯/特稿/深度报道为辅,其后是评论;消息来源上仰赖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教师与学校领导、留守儿童及其家人;报道的语气以正面为主,中性次之,负面最次;在报道主题呈现上,以改善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为主题的报道最多,其次是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与重视,再其次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在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呈现上,中性形象报道最多,正面形象次之,负面形象最少.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国家形象日益得到重视,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的构塑之间关系紧密。基于此,本文选取《国家报》《世界报》和《ABC报》这三份在西班牙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报纸,以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期间的涉华报道为主要考察点,解读中国在西班牙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分析西班牙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蕾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12-214
中国政治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国家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2012年5月14日至22日,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具有外宣功能的纪录片完成了首轮谢幕.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及对比分析方法,从传播范围和被接受程度分析该片的传播效果,并和国家形象片对比,总结出我国在对象国媒体议程设置影响下,应积极制定国家形象影像化和文化传播战略,通过多媒体和新媒体将我国国家形象植入大众生活和文化的传播中,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塑造一个真实健康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