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是北宋中期首屈一指、高才博学且具有通脱旷达审美人生态度的第一流作家。他的诗(词)文创作既俳谐幽默又语含讥讽,呈现出独特的"戏谑"风格,其特征是:(1)戏拟逗趣;(2)臆改引趣;(3)谐(同)音致趣;(4)双关生趣。追溯苏轼诗文"戏谑"风格形成的原因,这除了与苏轼博学幽默、机智旷达的个性特征有关外,最主要的是与我国俳谐文学传统和北宋蜀中杂剧俳犹传统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中的"优词乐语"直接熏陶、影响有关。此外,苏轼那些极富"戏谑"风格的诗文,在创作题材、内容、文学体式、表现手法以及作品风格、情调上,与传统俳谐文学作品相较,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变和重大突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词学批评中的苏轼论摆幅较大,特征各异:北宋,苏轼论是非多誉少,执着传统词体观念;南宋,苏轼论则是褒多贬少,立足词作含寓的现实内涵;延宕到南宋末,又表现为抑扬相共,已开始从词体审美表现形式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立论。这实际上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巨匠,于诗、词、文、赋、书、画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当论及他的文学成就时,人们总是怀着敬意盛赞他对词的革新。史学家们说,苏轼在政治上是比较保守的,然而,他在文学上却是锐意革新的先驱者。苏轼以杰出的艺术才华把词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改变了传统婉约词独霸词坛的局面,从而在词坛上树起豪放一旗,同婉约词派一起成为词坛艺苑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苏门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它不同于其它文学流派,其内部成员不是简单地效仿苏轼,而是极具个性和创新精神。苏门在词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念上都不完全相同,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中后期词坛创作和评论的繁荣局面。这种现象固然同时代思潮和苏轼的倡导不无关系,但也同他们高度自信、争强好胜、追求极致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观念分不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词的传统与东坡词定位及创作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的传统和正宗应追溯到隋唐的民间词。民间词与诗骚传统相承。晚唐五代和北宋初中期的令词是词的“变调”,而这个“变调”形成了北宋词的“新传统”。苏轼以复古的形式为更新的手段,突破了北宋词的所谓传统,给词以新的生命力,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并影响了词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7.
苏轼创作的女性词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闺怨词、赠妓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大类型。在词的发展历史中,苏轼女性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女性词创作的传统,取得了新的超越和成就,其悼亡词和寄内词更是另辟蹊径,实践了他倡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词为伴随歌乐宴饮衍生出的文学样式,直至北宋仍被视为游戏之笔.其问虽经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与开拓,但是这种变革与开拓总是渐进式的.苏轼的谐谑词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范例,它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往谐谑词俗狎的特点,但是其中所体现的苏轼对谐谑词的开拓,尤其是主旨与功能的拔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表现了苏轼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与自我的超越,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词有两大流派,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北宋前期基本上都承袭了晚唐五代词风。词至柳永而一变,在内容上常写羁旅行役,男女恋情,辞藻多彩,音律谐婉,风格清婉绚丽,给人以柔性的美。词至苏轼而再变,一扫晚唐以来浮靡温柔的词风。凡身世友情、怀古感旧、伤时叹世、咏史说理、山水田园等内容,均可入词,从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给人以阳刚之美。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谈谈宋词的阴柔美和阳刚美。  相似文献   

10.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本文主要围绕杨亿的词臣经历来清理杨亿四六文的创作情况。杨亿的一生以词臣自任,也以词臣显名。杨亿及其所代表的昆体四六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对北宋中后期乃至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中期 ,以苏轼为核心的一群元词人针对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进行了一次从创作实践到理论观念上提升与振拔 ,推动了词学向诗学的回归 ,这被称为“诗化运动”。苏门学士大半卷入了这场词学革新运动 ,然而 ,秦观却是个例外。历代而下 ,词论家们认定苏、秦别派 ,并因此没有看到秦观在词学诗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依此设论 ,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 ,秦观的创作实践究竟有没有沾染“诗化”的风气 ?二 ,对于那场词坛革新运动 ,他从中起过什么作用 ?三 ,秦观词的审美指向与苏轼的词的美学意念离合之际寓示着北宋词学的何种趋向 ?  相似文献   

12.
钟志斌 《文教资料》2006,(17):120-121
北宋初期的文学,是在经历了五代十国低迷之后快速发展起来的,而且呈现出一浪高于一浪的发展态势,而苏轼则把宋文、宋词、宋诗推向了高峰。苏轼的人格精神与文学成就同样引人注目,他引领了一个时代文学的大发展,为豪放词成为主流词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忠君爱国情怀和豪迈豁达胸襟对后期特别是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意义更是深远。本文试图从苏轼被贬黄州所做诗文的思想内容来解读他人格魅力精神所在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学及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当中,一位是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领袖,一位则是代表着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坛大家。二人推崇古文,提倡仁政治国,关系紧密,私交颇深。而苏轼的一篇科考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则是他们彼此相知的“契合点,”体现欧阳修与苏轼在仁政思想和文学风格(散文方面)等方面存在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历代论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艺术家)词,皆推崇他的豪放词风,公认他是上承范仲淹,下启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我们说东坡创立了豪放词派,并不是从豪放词作的数量上来说的,也不是说豪放词在他笔下已十全其美,登峰造极。而是说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雄豪俊爽的作品,屹立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之上,开宗立派,“自是一家”;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文学发展的趋向,“以诗为词”,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形成了词史上的一次解放与革新。文学史上,历来将词分为传统的婉约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两大派。但这仅是粗线条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北宋少有的全才和奇才,诗、词、书、画、文章无一不佳,他留下来的340多首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词,也有婉约词。他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地位,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不仅使词在宋代文坛上大放异彩,而且成了宋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词是音乐与文学不断结合又不断分离的过程中的产物,从产生之初,它就具备了内容狭窄、音乐性强、技巧繁富的特点。苏轼开创了与传统词风截然不同的豪放词风,使词坛面貌为之一新。然而,北宋后期词坛又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返初现象,把婉约词风进一步精致化。返初现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吸取了豪放词风的某些长处,在完善艺术技巧的同时也对后世词风以及戏曲曲词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把握苏轼的文学创作历程及其文学地位,不能不推究北宋党争对其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北宋朋党之争,对苏轼的政治生命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一方面具有党争双方喜同恶异、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体性格,即"危言危行、独立不倚、不为苟生、有益于世"的主体性格。正是北宋党争中苏轼的这一独特的主体性格造就了苏轼的文学业绩。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学家苏轼词风飘逸旷达,其咏物之作别具一格。本文分析了苏轼咏花词若即若离亦艳亦雅的独特情致,探讨了咏花词的类型及其写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历来有很多争议。本文指出:婉约、豪放是词学范畴,而不是普泛的文学范畴;豪放词风及豪放词展示因苏轼词而引发;豪放与婉约有着两相对倚的比并关系;豪放与婉约不是一般意义的流派,而是词的两大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举证梦窗词中对北宋诸名家特别是苏轼作品"今典"的隐括,这种独特的同时代文学的互文性关系,颠覆了读者欣赏的思维惯性,也因此成为理解梦窗词的特别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