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狐狸的结局     
犹太人有一则寓言,你也许听过: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篱笆的间隙很窄,它钻不进去。于是狐狸绝食三日,瘦得皮包骨头,这才钻进了葡萄园,饱餐了一顿。可是,当它想离开时,却发现自己又胖得出不来了。寓言只说到了这里,可也许你和我一样,对狐狸的结局有一点好奇。一种结局是这样的:狐狸只能拒绝葡萄的诱惑,再绝食三天。当它“获释”时,它又成了一只瘦小的、一无所有的狐狸。如果是这样,毫无疑问这是一只西方的狐狸,它是一个快乐主义者。虽然看起来,它和吃葡萄前没什么两样,但它已经拥有了对葡萄美妙滋味的…  相似文献   

2.
岁月感悟     
一只狐狸想溜进一个葡萄园里大吃一顿,但是栅栏的空隙太小,钻不进去。它狠狠地节食了3天,总算能钻进去了。但是当它大吃一顿以后,却又出不来了,只好在里面又饿了3天,才出得来。这只狐狸感慨的说:“忙来忙去,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相似文献   

3.
张宗明 《现代语文》2005,(12):33-34
[作文试题]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体验,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经验。体验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它有赖于生命的真实的经历。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欢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体验都给我们以启示,都在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请以“体验”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4.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狐狸想钻进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了,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 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葡萄,也就有了一种经历,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只有经历过,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请以"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 [作文题目]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已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了,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1年第3期中有篇文章《思维敏捷的数学家——菲波纳奇》,以下简称该文为[1]文。[1]文介绍了菲波纳奇的一个故事,他很快回答了国王考他的题目,题目是:“求一个完全平方数使这个数加上5,或者减去5,以后仍旧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菲波纳奇想一想就说出这个数是1681/144。[1]文说“适合条件的数不只1681/144一个”,并给出此题的一个“一般解”。我们认为[1]文的解答需斟酌。在这篇短文里,先谈[1]文中需斟酌之处,然后给出一个公式,用它能求出无穷多个适合该条件的数(不一定是适合  相似文献   

7.
    
有只胖狐狸,发现了葡萄园中的美味。无奈洞口太小钻不进去,于是,它把自己饿了几天,终于进入园中,吃了个够。当它吃完葡萄想出去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又胖得出不去了。它只好再把自己饿几天,才得以离开葡萄园。——题记瞧这只幽默的狐狸,为吃到可口佳肴竟效仿起人类把“瘦身”坚持到底,最终让肠胃享受了一顿大餐。应该说,狐狸经历了一次不平凡的生命体验。它可以骄傲地说,我,拥有一段难忘的回忆。也许在狐狸步入“知天命”之年时,已淡忘了那透着紫色光亮的葡萄的味道,然而,它可以面对眼里溢满好奇的小狐狸侃侃而谈,夸大或美化当年之勇来教育小辈…  相似文献   

8.
狐假龙威     
自从虎落平阳、威风不再后,狡猾的狐狸又攀上了龙王。它们每天打着龙王的旗号坑蒙拐骗,危害了许多小动物。一天,对葡萄垂涎欲滴的老狐狸假传圣旨,令老邻居啄木鸟取几枝新鲜葡萄给它,说要献给龙王解渴。早就不满老狐狸招摇撞骗的啄木鸟眉头一皱,心生一计,爽快答应了此事。这只啄木鸟马上邀约几个弟兄飞到葡萄园,一会儿功夫便取来一堆紫色葡萄。老狐狸见到水汪汪的葡萄,高兴得眉飞色舞,迫不及待地抓进嘴里,狼吞虎咽地打起了牙祭。趁老狐狸忘乎所以地享用葡萄的时候,几只啄木鸟一跃而上,  相似文献   

9.
一个秋日,狐狸找到一个葡萄园,园子里的葡萄熟得透出紫色的亮光,让人垂涎欲滴。狐狸非常想吃,无奈洞口太小,自己又太胖,钻不进去。它把自己饿了几天,才得以进园。它一会儿从下吃到上,一会儿从上吃到下,开心极了。不知不觉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当它吃完葡萄想钻出园子时,却发现自己又胖得出不去了。它只好又把自己饿了几天,才得以离开葡萄园。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类与自然数有关的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题 ,“文 [1]给出了二个定理 ,方法虽好 ,但却增加了记忆负担 ;文 [2 ]给出了不借助辅助定理直接证明的方法 ,虽然操作起来更容易 ,但其关键步骤 (即构造相关的不等式或等式 )不易想到” [3];文 [3]所述方法是以数学归纳法证题思路入手 ,先假设n- 1时命题成立 ,再看n时要探讨什么 ,据此“分析”一步 ,再行证明 ,也不轻松 .能否在文 [1]、[2 ]所述求解思路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既不“增加记忆负担” ,又非“不易想到” ,且较 [3]简便、易于操作的方法呢 ?其实 ,利用众所周知的命题“对于数到 {an}…  相似文献   

11.
话题是新娘,不是红娘[文题]从小到大,你可能受到过许多表扬,有老师的,有家长的。请以“表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偏题作文思路示例一]文题《表扬》(记叙文)。写“我”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作文考试。考试前一天晚上,我从作文书上抄了许多篇范文,一直忙到深夜。可考试时,试题不在我抄的范文之内,是一篇写景作文。我决定写家乡的小河,我详细地描绘了它的景色,并写出了对它的思念之情。我估计会被扣许多分,可发卷时,发现一分都没扣,而且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文末写道:“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写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要写出真…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  相似文献   

13.
文[1]、[2]、[3]分别对下面几道题目作出了不同的解答,文[1]、[2]实际上是通过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题,笔者认为并不符合原题的要求(原题要求不解方程),文[3]从不同角度利用韦达定理解决了这几道题,有的解法符合要求,有的解法也不符合要求,其中有的解法已近要求,但又遗憾的  相似文献   

14.
一只觅食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园外,但葡萄园被厚厚的围墙围住了,根本就进不去。聪明的狐狸不甘心就这么饿死在园外,认真地查看围墙,意外地发现墙脚下有一个小洞,狐狸试了试就是进不去。聪明的狐狸在园外绝食了6天,靠苗条的身材终于进了园子。狐狸看到这么多的葡萄乐得合不拢嘴,一想葡萄成熟了,会有许多小动物来偷吃葡萄,就决定守在这里。如果有小动物来,那就把它抓住吃掉。直到有一天,葡萄园的主人发现今年的葡萄长得特别好,又没有小动物来偷吃,觉得很奇怪。经过几天的观察,原来是狐狸帮了大忙。园主人十分感激狐狸,便从家中带了一瓶“蜂蜜”…  相似文献   

15.
[作文题]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了,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与种种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只蚌跟它身旁的同伴说:“我感到非常痛苦。我的体内有一个沉重的、圆圆的东西,我遭难了。”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有只小狐狸住在一个葡萄园的旁边,葡萄成熟了,那香甜可口的味道远远都能闻到。小狐狸闻到都流出了口水。这只馋狐狸天天都想着吃葡萄。一天,小狐狸在葡萄园边的小溪里洗手。又闻到了葡萄的香味。它的坏主意便上来了:我可以偷葡萄。可是怎样才能偷到葡萄呢?就在这时小狐狸的眼睛一亮,看见在葡萄园的墙角上有个小洞。可是小狐狸太胖了钻不进去。怎么办呢?对了!我可  相似文献   

18.
[试题]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了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  相似文献   

19.
就像中国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的渲染技法一样,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渲染”,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绪,加深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剖题渲染。课题即文眼,它是窥测课文内容的窗口。教学时,通过着意渲染,艺术地揭示、剖析文题,可为阅读教学作好铺垫,给学生以“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如《一个苹果》记叙的是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八名志愿军战士在七天没喝到一口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在揭题时,我先板书“苹果”二字,有意不写“一个”,并引发学生讨论能否将文题中的“一个”去掉。学生在思考比较中明确:“一个”是文章的眼睛,它充分突出了战友间互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逮刺猬     
我们把刺猬赶进了洞里。我的狗非常敏捷,离洞口还有十几米就闪电一般冲了进去。不一会儿又“汪汪”地叫着出来了。它趴在洞口,眼睛看着我,不停地摆动尾巴,并发出哼哼声,意思是要我们进去。洞口很小,里面黑糊糊的,曲曲折折地往下倾斜延伸。哥哥用锄头把洞口刨大一些后,我就拿着手电筒,提心吊胆地往里钻。走了一会儿,里面越来越宽敞,进去大约100米以后,狗便大着胆子往几处岔洞搜索,我则顺着主洞走,大约又进去了30多米,我终于发现了刺猬。它趴在一个岩石孔中,看见我后突然发出几声“嘶嘶”的叫声,我仔细一看,那刺猬就像一个硕大的滚圆的刺球,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