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發射第一个人造地球衛星成功,一个月之后,在11月3日,苏联又将更大的載有試驗动物的第二个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地發射到地球的上空。这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造衛星的發射,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科学技术發展的新紀元,也是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紀元。人类将不再只是地球上的生物,而且将是宇宙的生物;人类将不再只是地球的主宰,而且将是宇宙的主宰。这是苏联的伟大胜利,也是全体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体进步人类的共同胜利! 人造衛星是現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結晶。关于它的一切已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兴趣。这里,我們来談一談人  相似文献   

2.
苏联成功地發射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造衛星是一件大事情。它在科学上可以提供許多宝貴的資料,帮助各門科学的發展。这一期,我們特先發表了这篇文章,談談人造衛星与地球物理学的关系。这篇文章是本刊編輯部根据朱崗昆同志的講稿改写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两颗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以后,报紙上經常出現这样的消息:“五日晨5点半鐘衛星飞过了西安上空……”、“六日晨5点鐘飞过北京……”。看来很奇怪,这样变来变去有沒有規律可寻呢?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向读者揭开关于人造衛星出现时间忽早忽晚、路綫忽东忽西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这个听起來令人奇怪的題目,就像幻想小說的書名字,最近几年來在苏联和外國的报刊上越來越常見了。然而,这並不是幻想,也不是好高騖远的期望,而是在最近的將來里的真实事情。火箭制造、無綫电遙远控制、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使我們有一切根据肯定說,宇宙飛行已經臨近了。据报紙报導,美國打算在1957—1958年間給地球放出几个人造衛星到350—500千米的高度上,以供科学观察之用。这暫且还是些不大的球,大小和籃球相当,重量在50千克左右。 許多國家现在都在研究創建这种衛星。苏联  相似文献   

5.
苏联成功地向高空發射了两颗人造衛星,这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也給天文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广闊的道路。我們一向是在地面上观測天体的,而天体的光綫在到达我們的眼睛或者是天文望远鏡的鏡头之前,必須先穿过一層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当天体的光綫从这層地球大气穿过,大部份的光线都被地球大气所吸收,只有波长从2,950埃[注]到20,000埃和波长从1厘米到30米两个范围以内的天体輻射,才能够穿过地球的大气到达地面上来。有人把这两个波长范围叫做地球大气的两个窗戶。現在,人造衛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两个窗戶扩大,使我們能够对所有波长的輻射进行研究。一般認为,地球大气的上層,是在一千公里左右的高度,而过了三百公里以后,地球大气已經十分稀薄了,  相似文献   

6.
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31日举行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国际科学合作活动。到現在为止,已經有六十多个国家参加。观測的項目有气象学、地磁学、游离層、地震学、海洋学、冰川学和气候学、太陽活动、極光和气輝、宇宙綫、經緯度测定、重力測定、火箭和人造衛星、兩極地区的勘探、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質等14項目。为了配合国际地球物理年,进行宣傳,普及地球物理方面的知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編印了彩色的  相似文献   

7.
小行星 絕大多数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它們和大行星一樣地繞着太陽旋轉,只不過體積較小而已,其中最大的直径也只有八○○公里,最小的只是些形状不同的石塊而已。 衛星 繞行星旋轉的叫衛星,地球的唯一衛星就是月亮,其他像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各有衛星。彗星曳長尾的星叫做彗星。太陽的熱力和壓力使彗星的  相似文献   

8.
导弹     
导弹就是自动控制的飞弹。它能够按照控制者的意志來飞行,飞向预定的目标。人們在导弹上装载不同的东西,就可以使它担负起不同的任务。例如在上面裝载炸藥和引信,它就变成了軍用导弹。而装载了科学测量仪器,就可以用來研究高空大气;或者用作人造衛星,来探測宇宙的奧秘;它就成爲一种为人类和平發展服务的工具了。在这兒我們要談的主要是用作武器的导弹。  相似文献   

9.
人造卫星     
目前,全世界都在急切地期待着一項極为重要的科学計划的实現:在1957年7月到1958年12月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間,苏联和美国都要發射一些环繞地球运行的人造衛星。 長久以来,科学家們对于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和包圍着它的大气層里的各种自然現象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由于火箭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内获得了巨大的發展,这种探索就得到了一个更可靠的观测工具。利用垂直上升的火箭中所裝置的测量和記录仪器,已經搜集了不少的資料。气球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大約是35公里,而最近有一些火箭已經达到250公里的高空(最大速度是每小时6,900公里),利用双级火箭还可以达到400公里的高空(最大  相似文献   

10.
1.行星的質量一定比自己衛星來得大,至少到现在爲止,太陽系中尚未發現過一個行星的衛星的質量比另外一個行星的質量來得大(小行星除外)。 2.在北半球,夏至(6月21日左右)書最是,冬至(12月22日左右)書最短。 3.獵户座是全天星座中唯一包含有二個一等星的屋座。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張科学幻想圖画。未来的星际旅行家,当靠近火星的时候,他們在火星的第二个衛星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壮丽景色!这时候距离火星只有2万公里,在天空中它是那么的龐大和美丽,火星的視直径大到30度!(从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它們的视直径才半度。)在橙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期待着进入宇宙,开发太空。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以来,人类梦想成真。然而,茫茫宇宙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存在较强的宇宙射线。那么习惯了重力环境的人们进入太空生活时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将产生什么影响?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成了人类的宇航先驱。 1957年11月3日,在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上,一只5千克的小狗莱伊卡捷足先  相似文献   

13.
“找矿丛书”是地质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一套通俗读物。它已经出版了五册:沃尔弗孙著“怎祥找金属矿”、古达林著“怎样找铜矿”、马尔科夫著“怎样找云母矿”、彼得罗夫斯卡娅著“怎样找铝土矿”和索波列夫斯基著“怎样找萤石”。在这些书中,作者们都指出了群众找矿对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他们都介绍了苏联人民在找矿上表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热情。在“怎样找金属矿”这本书中,作者写道:“苏联在伟大的斯大林五年计划时期,在我们祖国辽阔的疆土上,到处都成长起了成千成万的采矿企业。在那里采掘着铁、锰、铅、铜、铝及其他稀有金属的矿石。所有这些为苏联人民在短期内建设社全主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本月七日是偉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領导下,40年来,苏联由落后的农業国变成了世界最先进的工業国。最近的發展更証明了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超过了最發达的資本主义国家。这是我国人民十分响往的。苏联一貫从各方面帮助我国人民。特別是我国解放以来,苏联对我国的無私援助,更成为我国經济和文化建設中極其重要的因素。这是我国人民衷心感激的事,中苏友誼已經成为国际上友好互助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300年左右,争霸世界的罗马帝国的舰队包围了叙拉古,著名学者阿基米德让市内的所有妇女都带上家里的镜子到码头上,阿基米德指挥妇女们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距离最近的一艘军舰上,军舰立即起火.这就是古时候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例子,这也是人造“自然武器”的雏形.本文通过对人造“自然武器”的早期发展、美国人造“自然武器”的研制与发展、俄国人造“自然武器”的研制与试验、日本人造“自然武器”的研制与应用,对世界人造“自然武器”的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路 《百科知识》2010,(13):4-6
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历时15年、耗资4000万美元创造了一些新细胞(人造生命)。这项研究的负责人J·克雷格·文特尔把世界上这一首个人造生命称为“辛西娅”(即“人造儿”)。其实,这个人造儿只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由这个基因组复制和产生了一些细胞,因此其本质是一种合成生命。  相似文献   

17.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却"一枝独秀",成为了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并一跃而成了世界第二强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这有其深刻的原因,从苏联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主要有: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努力发展国内的科学技术事业等。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中,移植文化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苏联的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在苏联后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失败过程中,移植文化也是重要的因素。移植文化弱化苏联的原始创新能力,"反移植"加重了苏联与世界科学界的隔离。  相似文献   

19.
原子能时代     
一个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广闊远景,在人类面前展开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發电站的建立,是苏联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不久將来,苏联將建立新的、功率更大的原子能發电站。这一切給在科学上和生产实踐上应用示踪原子,开辟了寬广的道路。由于示踪原子的帮助,工業技术、农業技术和医学診断技术將得到改进。原子的放射綫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目的上:用来找寻埋藏在地下的有用矿物,研究鋼和鉄的熔煉过程,研究机器和切削工具的磨損。由于苏联学者和工程师的創造性的劳动,使原子技术在和平生活的各方面获得了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20.
曾小桃 《科教文汇》2009,(6):236-236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大萧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却“一枝独秀”.成为了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并一跃而成了世界第二强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这有其深刻的原因,从苏联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主要有: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努力发展国内的科学技术事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