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线青年教师,在听公开课时究竟该做点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体现公开课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本文以笔者听的一节区级公开课为载体,具体论述了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的磨课过程,即个人钻研形成初案—集体交流形成预案,再从个人揣摩形成个案—集体反思形成精案的历练过程,试图以听公开课为契机,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观摩公开课的终极意义,在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造常态课堂。公开课,要尽量不预演、不雕琢,真实地呈现过程。这样的课堂,精彩值得借鉴,问题值得反思。尤其是走向卓越的教师,更要把时间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观察学生,研究常态学情,收集教学中的真问题,改进日常教学;架构课程,优化整册书教学结构,对教材做统整、微调与拓展;练习基本功,提升朗读、三笔字水平和理答技巧;阅读好书,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提高解读文本能力。从"磨课"走向"磨人"(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磨课程"(整体上深入思考与设计课程),这是卓越教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新手"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是应该把公开课的"磨"课作为一个不断矫正、充实的成长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教师体验到了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时的意外收获,它是教师不断地否定、超越、感动自我的"众里寻她千百度"。教师只有多经历这样公开课的感悟,教学观才能由原先的片面、模糊,逐渐走向整体、清晰。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教师的听课、评课和上课水平,可采取评课教师课前研讨,组织教师观看公开课录像,以及让主评教师按预设的观课任务从不同视角观察并记录数据等举措。本文从课前培训、观察视角与记录、结果分析、反思与改进等四个方面研讨了公开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由程少堂独立提出的"代表课"概念曾引起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争鸣,但争论中不少人不加辨析地把"代表课"等同于"公开课"甚至"作秀课",而断然否定"代表课"的存在价值。笔者认为,"代表课"与"公开课"有联系,但并非同一概念;"代表课"与"作秀课"完全不是一回事;"公开课"与"作秀课"也不是一回事。"代表课"是具有丰富性和生命力的高质量的课,学生发展、课堂变革、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教师成长都呼唤"代表课"。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中,公开课是一种有效而常见的手段,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在一些公开课从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都与我们的期待有一定差距,过于形式主义,收效甚微。“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不少教师的心声。公开课要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就应当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7.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8.
每位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优秀教师"都需要过程,其中公开课(尤其是选拔课)是检验和提高教师水平的很好途径.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维华 《考试周刊》2012,(60):99-99
每个学科、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开公开课,这在每年的考核中是必备的。但许多教师对公开课的看法不一而足。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的教学被有些老师视为是不相融的两种教学形式,认为公开课是给大家看的,没有实用意义,而常态课才是真正的体育课。另一些教师却认为,公开课来源于常态课却又高于常态课,是常态课的最高形式,其实公开课对常课有指导意义,而常态课是公开课的基础,二者能融合。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有引领课堂教学优化发展的作用,能够展示教师个人的才气和魅力;家常课重在积累和养成,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有平日"家常"的滋养,才会有"公开"时的底气和才气。教师既要重视家常课的积累,又要珍视公开课的机会,以公开课的心态来上家常课,与教师集体抓好备课和反思两个环节,就会把家常课也上得活色生香,焕发事业风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公开课”的微词听了不少,主要集中为“作秀”二字。在“作秀”的公开课上,老师往往没有真心实意地将学生放在眼里,也没有将对学生的关注真正落实在教学行为中,而是挂在嘴上,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真正最关注的似乎不是学生。但若是因此就将“公开课”全盘否定,那也似乎走极端了。然而,我们至少可以从老师们的微词中看出,公开课与家常课有着较远的距离。如何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当前许多英语教师心中的一个期待。近日,笔者有幸参加由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主题为“聚焦课堂——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大型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2.
把公开课解读为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方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视角。因此,应该充分挖掘公开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公开课的表演性.运用教育智慧将其转化为教育能量和教育资源;教师在公开课上要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公开课的“缺憾”是教师反思实践的起点;公开课也要体现师德发展和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备课、上课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上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听课、评课是教研员最日常的教研方式之一,也是教研员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教研员,笔者一直都在思考:教师上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评课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该坚持怎样的评课立场与视角?采用怎样的评课方式?本文试图结合实践回答这些问题,以求教同仁。一、教师上公开课和教研员评课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国,上公开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和途径,由来已久,其作用也逐渐获得国际教育界的认可,各种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在一学期内推荐一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这一学期全校6个教研组竟有3个组因教师不愿参加而迟迟不能确定人选,为此,学校制订了对公开课的奖励方案,即上公开课将与年终考核挂勾,由校长、教务处和各教研组长组成评委,对参赛教师评出一、二、三等效,并且按将其给予参赛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然而老师们对此还是没有什么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之路。虽然我们怕上公开课,但我们又期盼着能上公开课,这种矛盾心理基于公开课"三生三世"的磨砺。我们给公开课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劫"。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劫",磨课过程的反馈、反思、修正自然就被称之为"渡劫"。经历一次"劫",感受阵痛与蜕变,享受成长与喜悦,是其中最大的乐趣与价值。其实,对于...  相似文献   

16.
我在成为一名特级教师这个过程中,有努力、有惊喜、也有过徘徊。从教18年来,在省市上过40多节公开课,有老师说我是在公开课舞台的演出中成长起来的!想想也对,但更准确地说是在为上好公开课而磨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尽管当前对  相似文献   

17.
正成长总是懵懂的,对于公开课的认知同样如此。无论开课这种方式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有多大,它都是每个从业者无法绕开的存在。回顾自己的开课史,一定意义上就是再现自己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8.
<正>磨课,也就是进行课例打磨,一般情况下指教师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钳工实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车间实训效果也不同,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的实操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对课程进行精雕细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与常态课是有很大的区别,如环境不同、学生生疏、时间有限、有特定要求、听课者众多、执教者心情紧张等,以至于有的公开课太重形式,太重课堂表面效果(精彩程度),执教者太顾忌自己的形象,使学生作壁上观、收获甚微,而听课教师可看不可学,从而失去了公开课示范性、研究性的价值.笔者不禁叩问. 一问:何为公开,为何公开? 说到为什么要开公开课,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学校教研组分配,必需的;教研员要听课;区市有交流展示活动;评职或其他评比需要.如此一来,公开课如同一场面向老师的考试.这样的公开课上,上课教师公开了教室,公开了课堂,公开了自己与学生,唯独没有公开自己上公开课的本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开公开课的功利心凸显,而忽视的却是公开课真正的意义,即开诚布公,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美好的知识,给听课老师送上精彩纷呈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