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  相似文献   

2.
2月11日下午,我乘一辆中巴车去南通。车到双甸停下了,一位中年人匆匆赶来,操着上海口音问道:“售票员同志,你们的车什么时候到南通?”年轻的女售票员说:“五点钟不到!”中年人一听,轻轻地说:“这么慢!”就很失望地走开了。男车主一看不对劲儿,批评售票员说:“你怎么能这样说话?”说着跳下车去,拉住上海人说:“同志,我们的车跑得快,安全正点,除了上下客,中途不停留,四点三刻前准到南通。”上海人一听,半信半疑地问:“那刚  相似文献   

3.
南通文化属于边缘型文化,“淮风吴韵”是南通文化性格的总体特征,“坚苦自立、崇文厚德、和中内敛”是其性格内涵。这种文化性格具有极大的张力,足以支撑一流业绩的创造。南通应该象当年打造“近代中国第一城”那样,确立“当代中国一流城市’’的战略目标。南通文化性格也具有不能不正视的弱点,南通文化性格的自新是南通谋求跨越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易廼屏《读柳子厚〈种树郭橐驼传〉》,原刊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1924年第1卷第3集,署名学校“南通代用师范”。作者另有小说《罪人》,刊于同刊同期。生平事迹不详。“南通代用师范”全称“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学校”,前身为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今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5.
南通实施与上海、苏州一体化发展的沪苏通“金三角”发展战略,具有诸多有利条件,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放大有利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化解制约因素,以正确的思路选择科学的途径,是南通“金三角”发展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南通作为著名的纺织服装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家纺交易中心和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群。随着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服装面料多样性、设计风格多元性、产品款式多变性及更新迭代周期缩短,对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会设计、精工艺、懂营销”的复合型服装人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全国服装知名企业上海赛晖服饰有限公司、南通大学职教所、南通职业大学等共同研制“校企合作基地示范课堂教学项目”实施方案,创新构建了“通专互融·虚实链接·内外贯通”的中职服装专业“大课堂”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师范教育即将迎来100周年诞辰。 早在1897年,实业家盛宣怀首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端;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萌芽;同年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立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开创了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的先河。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作为“教育  相似文献   

8.
南通高职教育作为南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应市委提出的进一步"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南通教育对接上海"之东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适应城市建设需求。围绕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借上海职教思想之精髓塑南通高职教育之灵魂,制定南通高职教育深度接轨上海的具体规划,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充足的人口数量和一定的集聚度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离不开人口集聚的支撑。围绕实现南通市域内人口1000万的总体目标,在分析“十二五”以来南通人口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用好“全面二孩”政策、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通城市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地域(区域)文化构成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文化国力生生不息的源泉,发掘、研究、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是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课题。独特的“江海文化”孕育和发展了南通城市,江海文化的杰出代表张謇营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铸就了令世人瞩目的南通近代辉煌。南通在新世纪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承传历史文脉,加强文化的自觉意识,彰显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三角地区南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缺经济中心城市作为接受上海辐射、支持其发展的支撑点。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端,与上海隔江相望,能否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这对南通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对外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强南通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丰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重要内涵及提升城市形象美誉度的战略意义。阐述了“城市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建构”的相关性,提出了多层次、多维度拓展南通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以进一步增强南通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进而深入推进陆海统筹改革和对外开放,形成园区化经营的“走出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张謇的“地方自治”充分体现了张謇“新世界雏形”南通梦的建构及其实践。其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恶劣的社会环境、势单力孤的个人作为以及“急进务广”的发展方式。中国梦南通篇章既是张謇“新世界雏形”的历史延续,更是张謇“新世界雏形”的创新发展。续写“中国梦南通篇章”,必须处理好财富增长与惠及百姓的关系,以民生为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环境为善;必须处理好长期奋斗和阶段有为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必须处理好“官员梦”和“百姓梦”的关系,实现同频共振;必须处理好物质生活改善和文化生活丰富的关系,实现品质和品位的“双提升”。同时还要制定好“扰梦”拆解策略或预案。  相似文献   

14.
简述南通市服务业接轨上海的经济背景及南通服务业接轨上海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客观地阐述分析南通服务业和上海接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通市服务业接轨上海的思路及重点。  相似文献   

15.
成平 《江苏教育》2005,(5A):2-2
江苏省南通中学简称“通中”,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时(1909年)亲手创办,为当时南通第一所推行新式教学的中学堂。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叶青叶青,1961年生于江苏南通。1982年考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通纺院做老师。1990年回上海读研究生,四年后下海创立了上海亚旭。去年,公司成为三星笔记本电脑华东区惟一总代理。在上海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叶青仍操着家乡口音说:“开始只是想到上海来锻炼锻炼,没想到一锻炼就没回去  相似文献   

17.
江苏南通,素有“江海明珠,风水宝地”之称。本世纪初,南通的张謇即以“父实业,母教育”的观念为先导,创办“女红传习所”,首开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之风。百年回眸,弹指一挥间。1995年,南通人以探索者的胆略和睿智,创业者的雄心和坚韧,对南通中等职业教育进行重大整合,在原有的南通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南通职高、南通虹桥一中、南通纺织技校的基础上组建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江苏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南通职教“主体”的南通中专,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续写南通职教的新篇章。一、以人的发展为本,优化职业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不仅是学习借鉴,同时也是展示自身文化,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经历了“单一贫乏”“双向丰富”和“平衡发展”三个阶段。在坚持吸收其他文化的同时,南通文化还应大步“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南通,从而更好地促进南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冒玲琳 《学周刊C版》2014,(7):170-170
案例背景: 南通蓝印花布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由吴元新老师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已被列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由他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也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身为一个南通人.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一世纪30年代起,先后有近百位南通籍影视工作涉足导演、编剧、表演、摄影等领域,构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群落和影视谱系。其历史跨度之长,涉及领域之广,代表人物之多,引人瞩目。这一中国影视化中的“南通现象”,渊源于南通作为“话剧之乡”的化积淀,并形成了“关注社会、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特别是赵丹作为一代表演艺术大师的实绩和地位呼唤着“现实主义”和“演员时代”在新世纪中国影视艺术中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