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教自学考试的开考,越来越多的自学者渴望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但是他们又常常苦于没有时间,没有老师辅导,加上目前高校使用古代的文学史教材有些内容太多、太深,有些又太简,不适合自学读者使用.这些情况给广大自学者带来了不少烦恼.为方便读者自学,出版界近几年来,相继出版了好几种中国文学史辅导读物,但有的设题偏少,不足以概括整个文学史,有的设题虽多,却又过于简略,往往语焉不详;有的又太依着文学史,几乎变成了文学史教材的缩本和解说;还有的虽采用条  相似文献   

2.
国外信息共享空间实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调查了国外25所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例,主要介绍了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Richard J.Klarchek信息共享空间,从创建背景到服务内容、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又描述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实施情况;随后,分析了宾夕法尼亚大学David B.Weigle信息共享空间2007年年报,阐述了IC的使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类目设置与目录编制 1、类目的设置 我们本着既符合<中国档案分类法>编制原则,又便于我们编制、管理和利用的指导思想,采用了二、三级混合分类,共设置了637个类目.一级类目和<中国档案分类法>完全一致,以下类目则视情况决定取舍,一般选用至二级类目,对内容较多的大类如工业、农业、交通等类选用至三级类目.这样二、三级分类结合使用,既保持了<中国档案分类法>所设置的主要类目,又满足了市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分类的实际需要,还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可谓是一举三得.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工作,从2008年春季开始在试点地区展开,两年来众说纷纭,目前又有观点提出应尽快全面推行这一制度.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的基础性条件方面.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质疑;最后建议从循环经济的成本与产出方面对教材循环使用进行再思考.提出我国中小学教材循环还是以循序渐进为好.  相似文献   

5.
《蓝白红三部曲》是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的封笔之作.《蓝色》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以其精致的视听语言、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刻的人性挖掘主题享誉海外,尤其在视听语言上,导演充分运用多种色彩配以多变的交响乐,又大量使用了特写镜头描绘人物情感,最终描述了一个简单而又动人的故事,完成了传播自由之光的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6.
先秦契约档案的主管机构是"司约","大史"、"内史"、"司会"、"六官"的下属部门"府"也参与了契约的管理;所使用的契约档案载体既有金属制品,又有竹木布帛,甚至还有薄石片;同时,契约档案管理体现出明显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教辅市场风云变幻,围绕教辅自然话题多多.出版社视它为创利机器;家长、孩子们把它作为"又爱又恨"的学习拐棍;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弃之不行;政府三番五次采取措施治理教辅市场,压缩出版利润;新闻媒体跟踪采访,揭露教辅黑幕,一时间教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只就教辅概念、编写方向、使用的材料、基础知识训练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正>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专业术语上的差异——仅仅是理解上的差异——阻碍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学科在专业目标、目的和教育等方面的联合.如果说:图书馆是印刷型资料,及与之有关的、经过组织为人所使用的其他载体的搜集,而它的主管人和专职人员又被称为"管理员"的话,那么,旧式的区分法似乎已经把整个情报学科包括了.可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自动化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利用,却又带来了对管理员  相似文献   

9.
<正> 图书馆建筑面积指标是馆舍建没首先遇到的问题.64年高教部曾提出过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定额,80年又在此基础上做了重新修订,但两次提出的定额标准仅限于传统的闭架式管理和使用,只提出了阅览、藏书、办公三个部分的面积定额.如今图书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非但管理和使用方式已今非昔此,新的技术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读者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就读者类型而言,就与以前不同(见附表1).因此,要求提出一个新的,适应今日馆舍要求的面积定额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规范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1986年12月3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出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个规定是我国所有出版物包括报纸如何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依据。 《规定》除了提出“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这一总的原则外,还规定了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两种情况(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2.记数与计量)和应当使用汉字的两种情况(1.数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