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有悖于体育和医学道德的行为。它违反奥林匹克运动的规则,而且威胁运动员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政府对兴奋剂一直是“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伍绍祖曾保证中国“得不到金牌也不服兴奋剂,别人服用我们也不服兴奋剂,查不出来也不服兴奋剂,对身体无害也不服兴奋剂。”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签署发布了《反兴奋剂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这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反兴奋剂的立场,有利于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但恰在此时,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数字     
《游泳》2021,(1):19-19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6日,游泳巨星、美国泳坛传奇人物菲尔普斯表示,由于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且受到疫情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药物检测都被迫停止,这令他担忧东京奥运会能否保证“干净”。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总干事尼格里表示,8本政府对东京奥运会前的兴奋剂检测表示担忧,但日本方面会在奥运前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以确保举办一届“干净”的奥运会。过去两届奥运会,即便奥运会结束2-3年甚至更久,都会有选手因为兴奋剂而落马。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130例兴奋剂检测不合格,其中有68例是在复查中查出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倒在兴奋剂下的选手超过千人,也就是说,每100人就有1人服用兴奋剂。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反兴奋剂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运动员群体中逐渐树立起了“拿干净金牌”的意识。但学校体育的兴奋剂违规问题频现,青少年学生的兴奋剂使用问题亟待解决,兴奋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该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中学生兴奋剂使用现象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总结使用兴奋剂的原因,指出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反兴奋剂教育的缺失问题,详细阐述了学校体育中开展反兴奋剂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学校体育的反兴奋剂教育;实施兴奋剂检查,强化威慑作用;完善未成年人、学校体育等的反兴奋剂立法等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反兴奋剂工作提供最佳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禁用兴奋剂概况三十年代就有人对运动员在竞赛中使用兴奋剂提出异议。几十年后,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召开的体育科学会议上才首次做出决定,运动员禁止使用兴奋剂。国际奥委会将兴奋剂定义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将药物或任何物质摄入体内,或者用非常规的方法,或将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摄入体内,想以人为的和非正当的手段提高比赛成绩的做法称之为使用了兴奋剂。”规定凡在竞赛中被查出使用兴奋剂要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以后,各单项国际体育联合会也相继制订了禁用兴奋剂的条例。国际业余田联的规定则更坚决地指出:“凡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将终身剥夺比赛资格”。近代运动竞赛史上的这项新规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兴奋剂检查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兴奋剂检查是奥运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奥运会兴奋剂检查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兴奋剂检查政策和规则的改革调整,分析研究各国运动员使用违禁物质与方法的新动向等相关问题,从而为未来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查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对于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历届奥运会兴奋剂检查概况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前的19世纪中叶,已有关于比赛选手服用兴奋剂的报道。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美国马拉松运动员希克斯服食了混合着鸡蛋清的士的宁,成为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服药选…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进一步打击服用兴奋剂的行为,保持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制定了"奥委会规则"。美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之间因为服用兴奋剂禁赛处罚而不能在一段时间内参加奥运会的规则争议提交体育仲裁院(CAS)仲裁,CAS裁决运动员被禁赛期满后就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否则就是对运动员的双重惩罚,违反基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国际奥委会应对有关规则进行修改。该裁决维护了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基本权益,也有利于反兴奋剂规则的全球统一化。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中兴奋剂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运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和揭示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兴奋剂的制度设计,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1.兴奋剂的成本-收益分析(1)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成本-收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收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估算,其收益主要为取得比赛胜利而获得的奖励和因此获得广告机会、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其他等。然而,衡量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成本却是比较困难的。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隐性成本则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其不服用兴奋剂时可能取得的成绩及由此而带来的收益;二是被检测出服用兴奋剂而遭到的处罚及因此而遭受的以后正常收…  相似文献   

8.
1968年,墨西哥城第19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首次实施兴奋剂检查,拉开了人类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反对兴奋剂的序幕。从那时起,在世界体坛上,国际奥委会和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对一个又一个敢于涉足禁地者处以“极刑”。 1988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短跑名将约翰逊因服用兴奋剂愚弄了世界;德国短跑女“飞人”克拉贝因在尿样检查呈阳性,引来了她与国际田联的一场官司;1994年初,中国游泳女运动员钟惟月在北  相似文献   

9.
飞人如斯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服用兴奋剂恰如残害体育事业的癌症,不仅危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坑害我们青春年华的陷阱。"国际体坛围绕兴奋剂与反兴奋剂展开的斗争是一场旷日持久、极其艰难而又让人困惑的斗争。研究、使用兴奋剂与反对、禁止兴奋剂的两股力量进行了长达30年的顽强较量。尽管在查禁兴奋剂方面,国际奥委会和各单项体育组织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至今并没能扼制住兴奋剂泛滥的势头。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前奥运会冠军美国人琼斯承认服用兴奋剂:仅过两天,亚运会铁人3项冠军中国队员王虹霓被查出服用兴奋剂。一时间,让原本安静的体坛顿时紧张起来,困扰体坛的兴奋剂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尿检和血检     
为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防止和抵制兴奋剂对世界体育的侵袭,从1968年第12届奥运会开始,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以来,检测方法到现在为止共有三种:尿检、“飞检”和血检.尿检 尿检是按一定程序,取运动员的尿液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尿液中违禁药物的有无、多少,确定是否服用了兴奋剂.自1968年以来,国际奥委会一直采用尿检的方法.为何取运动员的尿液进行检测呢?这是因为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一般都经尿液排出体外.另外,尿检对人体无损伤,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方法.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汉城采用了一种分析仪,可从运动员尿液中检测出十亿分之一的违禁药物,也就是说,在50米长、25米宽的标准游泳池中,放入一小匙食糖,也能查出来.加拿大运动员本·约翰逊服用类固醇药物,就是经过这种仪器查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永奎斯特7月7日在新加坡出席国际奥委会全会时表示,许多运动员伪造哮喘病病历,以躲避奥运会上针对麻醉类药物的检查。永奎斯特说,患哮喘病的运动员要对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在奥运会期间他们将被允许服用抗哮喘病的药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有45名运动员谎称自己患有哮喘病,占所有申报患哮喘病运动员的1/10。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施米特认为,一届奥运会有如此多的哮喘病人很荒谬。他说:“我们必须阻止这些伪造病历以合法服用麻醉类药物的行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庞德说:“我们已经识破了那些人的诡计。”他暗…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要对在比赛中表现出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员授予“公正比赛”传统奖。“公正比赛”概念同服用兴奋剂是不相容的。在西方业余体育运动中兴奋剂问题日趋严重.体育和医学的进步反而加深其泛滥。在西方,运动员和教炼员都乞灵于每种新澈素,从不考虑使用后果。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所有禁药的特性,并能流畅地说出既能获取胜利又可逃避惩罚的各种最有效的方法。科隆的霍里曼教授近三年对七千名西德运动员进行兴奋剂分析。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被检查的人定时服用兴奋剂的超过70%。西方兴奋剂的流行引起进步体育活动家和学者的不安,因为越来越明显的是,记入主要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在这里止步--世界体坛反兴奋剂的斗争和WADA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体坛上,使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1940年以前,兴奋剂仅是自然植物和酒或鸦片的混合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的需要,为使战士们保持体力和耐力,军队中开始对兴奋剂及其使用进行科学研究,其结果是阿非塔里(amphetamines)和司特地(steroids)开始在军队中使用.这些药物的效力引起了体育界的关注.大战结束后,少数运动员开始服用兴奋剂.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田径和举重运动员已普遍使用阿非塔里(amphetamines),赛车运动员则服用司特地(steroids).于是,从6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在少数体育组织中反兴奋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我国一向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小,对反兴奋剂知识了解较少,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缺乏鉴别能力,容易发生兴奋剂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反兴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兴奋剂定义、使用兴奋剂的历史、雅典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的现状、运动员奥运会难以摆脱兴奋剂以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对反禁药运动可能会失败的分析,给从事竞技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禁止兴奋剂组织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安徽省体育局承办的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反兴奋剂工作会议7月13日在合肥举行,会议对体育科技和反兴奋剂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了如何为完成2008年奥运会的任务提供科技服务,以及如何做好2008年奥运会的反兴奋剂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体育科技和反兴奋剂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强十运会的反兴奋剂工作,总局在年初制定了10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全年赛外兴奋剂检查力度,开展对生长激素血检,对重点项目的重点运动员实行行踪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完善医疗用药豁免制度,进一步加大处罚…  相似文献   

17.
黎昌政 《体育科研》2006,27(1):65-65
2004年雅典奥运会兴奋剂检查阳性案例创造了历史纪录,这说明国际反兴奋剂斗争正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难题。对此,武汉体育学院副研究员贝恩渤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的反兴奋剂工作主要存在三大困惑。困惑一:如何界定兴奋剂与一般药物据介绍,国际奥运会对使用兴奋剂定义的表述可综合为:参与或准备参与体育竞技比赛的运动员采用某些药物,出于非治  相似文献   

18.
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素有“运动之母”之称,也是反兴奋剂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体育系统发出了《关于对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组织多名青少年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事件查处情况的通报》,沈阳市体校发生的这起使用违禁药物事件令人震惊。这个事件表明使用兴奋剂的违法行径有在青少年中蔓延的趋势,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兴奋剂事件”构成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一大特色。世界“第一飞人”、加拿大杰出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因服用非法药物被没收金牌,堪称奥运史上的空前悲剧。该事件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当前竞技体育的“癌症”——兴奋剂问题,也向我国体育界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20,(1):1-12
孙杨拒检案经过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两次听证,成为国际反兴奋剂领域的经典案例。本文回顾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对案件在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两次听证中运动员、国际泳联、国际泳联听证专家组、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运动员必须明确了解自己是被谁检查的,参加样本收集活动的每位官员都应经过样本收集机构适当培训、任命和授权。反兴奋剂规则不仅仅规范运动员,也规范体育组织,对运动员的严格要求同样适用于体育组织。兴奋剂处罚有类刑罚性,规则不够清晰导致争议的时候,应该仿照刑事处罚"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立法不明导致解释不清的后果不应由运动员承担。虽然客观困难存在,但既然反对在体育中使用兴奋剂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选择,那么体育组织就必须为此政策买单,外包兴奋剂检查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