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可行的。案例一一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时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说喜欢蔺相如,他们偏重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还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他们偏重于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本领。出乎意料,一个学生却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这个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职位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封他为大夫、上卿。我喜…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辩证地看问题,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语文教育提高学科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儿童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在早期萌芽并得到发展的. 案例一: 有位老师讲完<将相和>后,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还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时,突然,又有一名同学举手了,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老师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学生得到肯定,心里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3.
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陕西商州市中学任俊荣高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蔺相如自完壁归赵、渑池之会以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则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可见,“右”...  相似文献   

4.
体育爱好     
庄再迪 《高中生》2014,(1):63-63
有4个人在一起谈论体育爱好问题。第一位是男士,他说:“我知道白小姐不喜欢羽毛球。”第二位也是男士,他说:“我喜欢足球,但我不是何先生。”第三位是女士,她说:“有一位男士喜欢排球,但他不是李先生。”第四位也是女士,她说:“我喜欢网球,可惜赵小姐不喜欢。”  相似文献   

5.
学习完《将相和》,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我让同学们说说喜欢哪个人物,并从课文中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我原以为,大家只会说些“喜欢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大局、识大体”之类的话,想不到学生竞在赵王身上作起  相似文献   

6.
儿子才8岁,8岁的孩子有没有“面子”?我发现有。儿子的同学敲门邀他出去踢球玩,他妈妈怕天热、太阳晒,就代为回答道:“我们家右右正在读书,你们去玩吧。”同学走了之后,本来在书房打电脑游戏如痴如醉的儿子关了电脑,一人走进房间,关起门不出来。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推门进去,他还躺在床上生闷气不理睬我们。感到内疚的妻子忙向他道歉,说不知道他那么喜欢踢足球。儿子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他说:“我不喜欢踢球,也不想出门,我只是不喜欢你们不让我说话,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被文章曲折动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对文中鲜明生动的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这四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这四位有血有肉的历史英雄都是那么的了不起,那样聪明能干。下面请大家更自由、更大胆地谈谈你喜欢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学生思考)生: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还在渑池会上挺身而出,为  相似文献   

8.
完璧归赵     
黄雅萱 《辅导员》2014,(Z1):88-89
正时间:战国时期地点:赵国大殿、秦国大殿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赵国大臣、秦王仆人第一幕【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害怕上当,又怕若不答应,秦王会派兵进攻,于是召集众臣商议。】赵王:(着急)这可怎么办啊!大臣:大王,听说有位叫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如我们把他请来试试?赵王:(急忙招手)快,快,快把蔺相如请来!  相似文献   

9.
张璞 《教育文汇》2013,(10):41-41
在上《将相和》这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有的说:“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他与秦王以命相拼,不仅有胆量,还有智慧”;有的说:“我最喜欢廉颇,因为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聊天室     
引导孩子 善于向同学学习 山东·凌见丽有一位初三的学生,下决心将自己的他问爸爸应该怎么做。:“现在班里有5名同学比你学习好,。”这个学生:“我知道他们哪些方面比我强。”爸爸“第5名同学与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非常爱好学习,学习很主动,很刻课堂上勇于举手发言,自己弄不懂的问。”爸爸又问4名同学和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说对知识不死记能举一反三。”爸爸又问:“第3名同他说:“他非常也很有毅力,对疑难问题从不放直到钻研明白,弄懂弄通为止。还有,还喜欢看课外读。”接着爸爸又问:“第2名、第1名…  相似文献   

11.
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我在外地借班上课。讲《在烈日和暴雨下》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几乎全班学生都说:“喜欢。”我高兴地说:“嗯,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是,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呢 ?”这时,前排靠边的一个男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他明确说他不喜欢这篇文章。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篇文章,他说:“我觉得这篇文章里有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好。”为了说明他的这个观点,他还举了好几个例子。我当即满腔热情地表扬他:“同学们,虽我个人并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但是,我非常赞赏他的这种精神,因为他敢…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08,(1):52-53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他又在渑池相会时,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拜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儿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到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赤裸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从此结成生死与共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上,同学们正在认真绘画。当我巡视到刘元帅同学那里时,他神秘地小声对我说:“老师,我的作业本上有一只活螃蟹。”只见他两手捂在作业本上。我知道,平日喜欢绘画的他,又在向我炫耀绘画功夫了。  相似文献   

14.
创新让学生个性飞扬 教学中,我们十分注意对学生不同见解的保护,让学生畅所欲言,摒(bìng)弃对试题标准化的一味追求。如学完《将相和》一课后,我提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蔺相如和廉颇,而有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喜欢秦王,因为他很威风。”话音刚落,全班“哄”地笑了起来,这位同学的脸也一下红到了脖子根。我马上对那位同学点点头,赞许道:“真不错,你的见解很独特。”那位同学的神色顿时又自豪起来。此后,上其它课文再提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就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卢文英)  相似文献   

15.
前前后后地听了一些教师讲授《将相和》一文后,我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三个小故事中,对蔺相如人物特点冠以“机智勇敢”一语。我以为颇失侧重。以“完壁归赵”一节为例, 蔺相如这个人物特点重在于智谋超群,为大智(如果说“勇”的话,在“渑池会上,蔺相如才勇冠秦军)。“完璧归赵”的故事开始,先交代强秦要“以城换壁”,赵王及群臣知是秦王设下的一场骗局,就是惶惶然不知如何应付。此时蔺相如出场,只“想了一会儿”。就给了赵王两颗定心九:“如果秦王真拿出15个城来换,  相似文献   

16.
当了三年的“孩子王”,酸甜苦辣样样都品尝到了,品来品去,觉得酸也甜,苦也甜,辣也甜!不是么,在我们的教育下,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难道不是一种甜蜜吗?你喜欢他吗?小敏是一个大胆的孩子,她给我班的一个男同学写了两次“情书”,全班都知道了。我想这件事没有隐瞒的必要了,于是在班上我问她:“你喜欢他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我又说:“老师也喜欢他。”她抬起头很疑惑地看着我。我说:“你看,他学习好、品德好,爱帮助同学,真的很招人喜欢。你喜欢他什么?”她说:“他学习好。”我说:“你信不信咱们班还有好多同学都喜欢他。”…  相似文献   

17.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奏瑟”,教材上注为“奏瑟,弹瑟,下文‘鼓瑟’同。”案:《说文》:“奏,进也”。本篇下云:“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赵王所为,秦御史所书均为“鼓瑟”,“奏”“鼓”区分甚明。又下云:“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北京大学编《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一本‘奉’作‘奏’。”秦方“请奏瑟”,赵王“请奏盆缻”,针锋相对,何其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杨梅我们太熟悉了我家就有杨梅树。您就让我们自学吧!我们肯定能学懂,”我高兴地说:“是吗,太好了!能说说你打算怎么自学这篇课文吗?这位同学稍微想了一会儿答道:“我可以把杨梅介绍给大家听,”另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然后看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他介绍得好。”“还要看看书上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杨梅  相似文献   

19.
引子:Q言Q语知多少 一位母亲:儿子一开口。我就云里雾里 儿子喜欢上网聊天,满嘴奇怪的词语。家里包饺子,他不肯吃,还说“偶稀饭KPM,酱紫,偶一会和同学去外面米西”。我让他背英语,他头都不抬:“惨绿,偶再看一个烘培鸡,千万8147。”我瞪眼儿说听不懂,要他好好说话,他吃吃地笑,动不动就对我说“矮扶了油”。正经的东西没学会,净整这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于是我干脆把家里的网停了。结果他说我“DC”又“LT”,跟不上时代.一点不懂“油墨”。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有一位同学家里发生了这一样件事:那位同学一边做作业一边摇头晃脑地哼歌,他妈妈劝他不要这样,谁料他却“理直气壮”地言道:“我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