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雀山汉简[贰]》(991—1621)中的否定副词共有10个,基本含盖了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用例。这些否定副词的分工已经比较明确,意义比较单一,其语法功能也相对完善。其中否定副词“不”的出现频率极高,除一般用法外,它还构成双重否定,“不…不…”等表示条件关系的紧缩格式;“弗”字后面跟及物动词,出现了修饰宾语的用例,这在古代汉语中也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2.
"副+名"这一结构古已有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古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这三类,名词是以具体名词为主。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这五类,名词是以抽象名词为主。古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单一,而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更加丰富、灵活,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将从语义、类型、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做一个纵向对比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银雀山汉简[贰]>第二、三部份中副词的使用情况比较丰富,共有38个,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使用面貌.其中,时间频率副词和肯定否定副词出现的个数较多;否定副词"不"出现的次数高达282次,可见"不"当时在否定副词中占了主要地位;"方"、"尤"、"纯"3个副词不常见于其它汉简材料,这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副词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4.
"非"字在古代汉语中主要充当否定副词,随着时代的发展,"非"字的这一用法有所保留,但有进一步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 "非"字已具有词缀的作用,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而且其适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5.
孙丽莉 《文教资料》2006,(22):98-99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语序,与现代汉语形成颇大的差异。现依宾语前置的情况分述如下:一、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与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而言。例如:(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前一句是肯定句,后一句是否定句,有否定副词“不”。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可以用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等(例句中加.表示),也可用否定性的无指代词“莫”等(例中加.者)。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往往要前置。例如:(2)(3)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否定副词"不"在某些复合命题和性质命题中的逻辑功能,以及否定副词"不"会因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不同而直接转变命题的根本性质.另外,本文还从预设的角度对"不""没(有)""别"三个否定副词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7.
学界认为频度副词与否定副词"不"共现时存在三种模式,即频度副词前或后均可或均不可紧邻否定副词"不",以及"不"只能用于频度副词后。然而,对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发现,频度副词后均可与"不"共现,只是否定副词"不"出现在频度副词前时存在差异。本文归纳了否定副词"不"与频度副词共现的规律,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衍推等角度对共现差异的机制进行理据分析,并从否定辖域、语用功能、语流停顿等方面对否定副词"不"与频度副词前后共现时的差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数量有限,但使用频率都很高,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的共现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现有的系统中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成果也较单一。本文试图整理现有文献中的研究结果,并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及研究不全面的问题试图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在常用的否定副词中,"不"主要表主观否定,"没"主要表客观否定,即"不"与程度副词搭配比"没"更加自由,范围也更大,因此选择"不"为否定副词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银雀山汉简〔贰〕》第二、三部份中副词的使用情况比较丰富,共有38个,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使用面貌。其中,时间频率副词和肯定否定副词出现的个数较多;否定副词"不"出现的次数高达282次,可见"不"当时在否定副词中占了主要地位;"方"、"尤""、纯"3个副词不常见于其它汉简材料,这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副词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0.
《荀子》中否定副词的数量较甲骨文否定副词的数量已有所增加。《荀子》一书中出现的否定副词有以下几种类型:(1)一般否定,包括"不""弗";(2)祈使否定,包括"勿""毋(无)";(3)已然否定,"未";(4)存在否定,包括"无""靡";(5)判断否定,"非"(也写作"匪",书中此类例子都引自《诗经》);(6)"莫",多表一般否定,由于其颇受争议,所以单独分析。通过对《荀子》中的否定副词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描述否定副词在战国末期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有很多。本文对比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比较"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研究外国学生言语中常见否定副词应用问题,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3.
杜诗否定副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杜甫诗否定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杜诗否定副词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一些上古汉语中的否定副词已经消失或正走向衰亡,同时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否定副词.二,同类否定副词在分布上的对立现象已不复存在;三,否定副词的内部分工相当混乱;四,"非 NP"式否定判断句仍占较大优势,新兴的"不是NP"式的使用频率还不高.结论是:杜甫生活的初、中唐时期是中古和近代汉语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过渡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汉语的上限可以提前到唐初.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有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它们的基本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否定、禁止或劝诫、对已然的否定、对判断的否定等,但不同意义类别的否定副词之间互相渗透,有统一为"不"(表一般否定)的倾向。此外,李白诗文中关于这些否定副词的固定搭配和特殊句式比较多,从中可以窥见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历时演化平面上,"莫非"有两条演化路径。路径1:否定性无定代词"莫"+否定副词"非">范围副词。魏晋南北朝,统括副词形成;宋代,限定副词出现。本路径的词用频逐渐降低并于现代消亡。路径2:揣测副词"莫"+否定副词"非">揣测副词>反诘副词。元代,揣测副词形成;清代,反诘副词形成。本路径的词用频呈基本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17.
何乐士等认为"莫"可作否定代词,也可作否定副词。通过穷尽式地考察《盐铁论》中的"莫"发现,"莫"作否定副词时仅表对动作行为的否定,作否定代词时多数用于叙述句,少数用于"莫+形容词+介词"或"莫若"等形式的比较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历时对比,发现"莫"的词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异类副词的连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否定副词与他类副词的连用最为常见。本文选取先秦两部有代表性的文献《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对其中否定副词与他类副词双项连用的情况进行考察,研究连用副词的共现位次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红旗下》是研究现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从《正红旗下》语料中确定的47个程度副词,根据语义所表程度不同,将《正红旗下》中的程度副词分为三类:表强度,表比较度,表弱度.通过对这些程度副词的历时考察,发现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大多数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20.
栗君华 《现代语文》2009,(11):14-16
在汉语中,陈述句是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句式。陈述句有肯定句,也有否定句,而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从古至今,汉语中表示否定的词语有很多,“不”就是其中的一个。无论是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不”都可以放在谓语前表示否定。本文主要对《论语》中的否定副词“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不”的古今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