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石民琦 《精武》2006,(6):52-53
螳螂拳发源并盛行于山东烟台莱阳县,莱阳县的李炳霄、赵珠、梁学乡、姜化龙、宋子德以及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人。其中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功精艺纯,名扬天下, 被武术界誉为莱阳“三山”。尤其是崔寿山先生作为螳螂拳一代宗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3.
刘连洋  李飞林 《精武》2003,(8):39-41
提及螳螂拳法,世人自然会联想到那威震武术界的“莱阳三山”,作为螳螂门第七代宗师,“莱阳三山”不仅将嫡派太极螳螂拳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以骄人的战绩向武术界证明了螳螂门武功的威力。而作为“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则更以螳螂之太极手为武林所称颂。  相似文献   

4.
莱阳三山     
《中华武术》2005,(9):12-12
“莱阳三山”是:王玉山、李昆山、崔寿山,他们是近代太极螳螂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5.
刘连洋 《精武》2004,(6):1-1,4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6.
崔光磊 《精武》2005,(6):38-39
宋子德(1855—?),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太极螳螂门一代宗师,因在家排行老二,人称宋二爷。他早年习猴拳、长拳,艺成后,在莱阳设馆授徒。因慕梁学香螳螂拳之名,遂资助姑舅兄弟姜化龙从梁学香先生习螳螂拳术。姜习成后,再回莱阳依原样传于宋子德。由于宋子德自幼习文,且有长拳功底,所以演习螳螂拳文理清晰,深得姜化龙赏识。  相似文献   

7.
莱阳裔人 《精武》2007,(11):40-42
螳螂拳在清初由王郎创立,此说现已成定论。武术界人士在所能见到的清以前武术方面及其相关的书籍中,都没见螳螂拳的蛛丝马迹。乾隆时出现了关于记载螳螂拳的《罗汉行功全谱》,咸丰五年被篡改后,称谓《少林衣钵真传》(又称《短打秘钥》),谱中载有十八拳家,末家即是"王郎的螳螂总敌(揽)",今考此为王郎创螳螂拳说法最早的来源依据。所谓《少林衣钵真传》,原名《罗汉行功全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升霄道人著。螳螂拳的创编及流传,多赖此书著者,了解此书谱才能阐明螳螂拳史源。下面逐一考述。  相似文献   

8.
太极螳螂拳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林 《精武》2004,(6):15-15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勃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  相似文献   

9.
相传,明末清初志士王郎,反清兵败后,到崂山华严寺中出家,法号“上善下和”。他后来成为本寺院的第二代方丈,并首创螳螂拳法于华严寺中。 螳螂拳经数传,日趋完善,后来由莱阳县小赤山村人李秉霄承其宗法;此后,螳螂拳便植根于莱阳,八代繵递至今,代不泛其人,即现在之“太极螳螂拳”,亦有称其谓“梅花螳螂拳”的,皆指此而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7,(12):11
今冬的烟台武术界将再次掀起高潮,久负盛名的螳螂拳将吸引国内和世界武术界的目光。2008年1月7日,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武术赛事之一的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将走进螳螂拳故里——烟台,在烟台大学体育馆举办螳螂拳全国选拔赛。届时,来自海内外的武学志士将会聚烟台以武会友、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11.
丛万珠 《武当》2024,(2):42-44
<正>“七星螳螂拳之三十六式双手带”起源于明末清初,属由山东即墨人王郎所创的螳螂拳分支七星螳螂流派。它是由王郎的再传弟子林景山(山东莱阳人)传给弟子胡永福(山东莱阳人),后传给第三代弟子王清纲(山东黄县人),而后传第四代弟子辽宁大连金州人张林(字佑富),张林传给第五代弟子丛万珠。现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螳螂拳小传     
螳螂拳始于明末清初,由反清志士王郎(王文成)所创,螳螂拳之流派有三:一是“七星螳螂拳”,二是“六合螳螂拳”,三是“梅花太极螳螂拳”,也称“梅花螳螂拳”。其技术理论与技击手法具有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双重特点,内用太极混元一贯之气,外走太极圆形;不动如泰山,动如惊雷;快似闪电  相似文献   

13.
田雨时 《精武》2011,(1):85-85
自王郎祖师首创螳螂拳后,福居、升霄道人等辗转传到著名螳螂拳家李之箭("快手李"),李之箭首传山东福山人王永春(字云生),继传山东安邱人王少飞(字云鹏),王云生、王云鹏各有所传。  相似文献   

14.
张则浩 《精武》2008,(7):35-35
看过刊于《精武》2007年11期莱阳裔人《螳螂拳史源考述》一文,有几处疑点。草成本文与莱阳裔人商榷。  相似文献   

15.
螳螂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在中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莱阳螳螂拳对中国近现代传统螳螂拳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后被国家定为传统武术比赛表演项目。提起螳螂拳,螳螂拳爱好者都会不知不觉地想起  相似文献   

16.
关于螳螂拳的形成说法多 种,一说是南宋人王朗所创;二说 王朗创拳约为明代;三说是明末 清初人王朗所创;四说是螳螂拳 由明末陕西淳化县人王朗(王文 成)所创……纵观武术史籍,说明 末清初者较多。另外,还有传王朗 字孟熹(1607~1702),山东烟台 栖霞人,系明朝武举,著名的农民 起义领袖。 因起义失败 被清兵追 剿,而后出 家。字通澈, 法号善合, 螳螂拳由他 首创。 相传工 朗幼年好 武,曾到河 南少林寺学 艺,后来,因 清兵火烧了少林寺便回了老家山 东。回山东后他虽苦练武艺,总因 身材矮小与师兄弟交技屡屡失 败,…  相似文献   

17.
早就听莱阳市史志办盖松亭主任讲,龙旺庄镇堑头村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长者,不仅从小练过螳螂拳,而且对螳螂拳的来龙去脉知道得比较详细。盖主任还允诺,一定抽空带我前往拜望。但盖主任近年一直忙于一部大型莱阳史志的编撰、校对和出版工作,始终难以脱身。我实在等不下去了,生怕自己  相似文献   

18.
霍瑞亭 《精武》2011,(1):85-85
少林螳螂拳也称少林罗汉短打螳螂拳、通臂螳螂拳、九字螳螂拳。自王郎祖师首创螳螂拳后经福居传至北京白云观道长闫万修。闰万修承其衣钵传至恩善耆、后有沧县城东大白头村(也称大白兔村)杨俊谱。他跪拜恩善耆为师得全部螳螂拳技艺并创立福顺镖局课徒授业。杨俊谱一生传人扬名者甚多,众多弟子当中以其子杨进元、以及杨德清、杨德符、杨德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青岛市武术运动协会和青岛崂山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武术螳螂拳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8-19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行。应邀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界代表近百人,除了青岛武协、青岛市政府和崂山风景区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外,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武术界泰斗蔡龙云老先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先生、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教授等。另外还有数十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众多螳螂拳顶尖高手。  相似文献   

20.
海阳是螳螂拳的发源地,螳螂拳的故乡在海阳。这是根据历史文献考证得出的结论。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实的生活中,螳螂拳在海阳的影响是大而深、远而长的。凡是到过海阳,接触过海阳螳螂拳传人,对海阳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