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泰 《精武》2010,(8):14-14
龙形宗师林耀桂(1874~1965年),广东省博罗县仍图镇埔头村人士,有“东江老虎”称号,六岁随父庆元公学习海丰师南少林拳,于22岁因缘获拜罗浮山华首台寺大玉禅师门下深造,艺成把所学融会贯通,始创东江龙形拳。有“先学海丰成妙业,后从华首得真传”之说。  相似文献   

2.
史美雄 《武当》2010,(12):8-9
以下歌诀节录自倪清和先生著作《内家拳拳法篇》中一小部分,现时坊间有关内家拳法之著作不多,资料详尽又能保全原貌者,倪先生的著作甚佳,因其资料以浙东嫡传——温州派为依归,与其他武术家以松溪派内家拳之论述不尽相同,希望能带给爱好研习太极拳的朋友多一份资料作比对。  相似文献   

3.
自我刊今年第七期刊出《南枝拳》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纷纷来信要求了解更多的拳法。我刊征得作者同意,从本期起向读者介绍南枝拳的套路。《四步》是南枝拳中最重要并须苦练的套路,全套仅三十余个动作,其中直冲拳就有十几个,动作简易朴实,最适宜练功力。  相似文献   

4.
夫拳法贵炼,炼气炼意为上,炼形炼力居其次。盖气能帅力、意能君形也。浅识拳者,得其形,不解其意,深识拳者,得其意而忘形,故欲通上乘拳法究竟,须炼有定规,至诚之道充于中;打无常法,法备则用周;变遵自然,感动兴起于不容已;庶不致走入歧途也。  相似文献   

5.
黄茂烈 《精武》2006,(10):24-25
第二段第二段内容、演法和要点与第一段相同,不同的是第一段向东演拳,第二段则向西演拳,方向相反。为易学起见,学演第二段时,可另画一个卦①在东,卦⑤在西的八卦图于地上。但练熟了第一段,第二段也就自然会熟练,不须如此。  相似文献   

6.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7.
<正>出拳类拳操为布衣拳五类基础招法之首,也是布衣拳的入门套路。布衣拳谱提出:“出拳类有三招,前腿拳、后腿拳、侧腿拳,以拳面而击,拳形有掼、立、勾四法”。在布衣拳里有“武以出拳霸天下”之说,话中的“出拳”指的就是出拳类拳操,可见出拳类训练在布衣拳中具有重要地位。更多出拳类招法也在摆掌类、运肘类、抖身类和抬腿类拳操中不断被组合运用。出拳类拳操动作名称有:抱拳起势、跪步勾拳、坐步立拳、扑步撩拳、侧步掼拳、上步勾立、退步掼拳、回拳收势。  相似文献   

8.
贵州黑虎拳是南派少林拳,广泛流行于与湖南、广西二省交界的黔东南地区。该拳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既防身又健身。由于该拳的拳论、拳理、拳谚分散在民间,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故虽有拳理拳论,却未形成系统的文字资料。本文通过考察21位老拳师手中的资料,采用分套路总结,求同不存异,归类合并,保持原貌的方法,首次将民间资料汇总总结。并...  相似文献   

9.
文圣拳     
王安林 《武当》2007,(5):8-11
一、源流文圣拳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创始人是刘奉天(1617—1689)宗师,刘奉天真名叫刘佐臣,自幼研习家传导引术,后经高人指点,修行道家内功,造诣  相似文献   

10.
秘宗拳     
六十一、魁星独立:(1)左腿微屈站立,提右膝成寒鸡步,左手变掌架于头上,右拳从下向上届肘上提至胸前,拳面朝上,目视右拳。<图120>(2)右脚向右斜前落步成右仆步,同时右拳成立拳向腿伸的方向冲出,目视右拳。<图121>六十二、马步边和:(1)身体左转90°,左脚不动,右脚回收并向右上步成半马步。同时双手  相似文献   

11.
黑虎拳     
黑虎拳是摹仿虎的活动形态并结合南拳的套路特点组合而成, 大部与戚继光三十二势拳有关连,适合平原、山丘和船上练用。 黑虎拳突出了南方短打的拉法,沉稳坚固,臂腰实,击打猛烈,  相似文献   

12.
鹤拳     
少林派的鹤拳在台湾被称之为“国术”.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大陆武林高手纷纷赴台.其中有位叫王大鹏的拳师擅鹤拳,初在一富户做保镖,立足之后招徒授艺,所传弟子多有成就,素有台湾鹤拳鼻祖之称.  相似文献   

13.
八门拳     
八门拳,是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厦和新疆的主要拳种之一。据拳谱记载,八门拳是清朝嘉庆年间燕山武术家常巴巴以宋、元遗技为蓝本,取觉远访白玉峰时所留拳技为素材,集诸家之长所创。它内容丰富,有基本功法、拳法、器械、对练套路。其拳势舒展大方、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14.
龙形拳     
刘秀勇 《精武》2008,(7):39-39
龙形拳是以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生肖之龙形仿生学为基础理论,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观点,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由先古高人编练而成的独特拳种。  相似文献   

15.
《精武》2007,(4):1-51
南拳流派之一。相传为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人广州。因李胡子号称“大侠”,故名。侠拳的特点是长桥大马、长劲、直桥为主,速度快而劲猛、身法活而步型高,进退灵便,手法多,快速多变,动作幅度稍大,劲道势猛。手法有定拳、鞭  相似文献   

16.
唐拳     
小舟 《精武》2007,(1):53-53
唐拳,又名八卦唐拳,现流传于上海、吉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相传为唐朝李渊第三子李玄霸所创,1911年,河北王少成将此拳传于湖北人丁鸿奎。唐拳动作矫健有力,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朴实无华,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属传统长拳类。唐拳以拳为本,其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桩功、平衡、跳跃、旋转、跌扑、滚翻、冲推、弹踢。基本拳法为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为踢、打、摔、拿。八法为手、眼、身、步、精、气、力、功。十二型为猫窜、犬闪、  相似文献   

17.
龙形拳     
荣中根 《武当》2006,(4):3-4
一、龙形拳渊源龙形拳是以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生肖之龙形仿生学为基础理论,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观点,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由先古高人编练而成的独特拳种。  相似文献   

18.
板凳拳     
●,,●h墒灌弱弼餐动作分解:两脚原地随身向左后磨转180“,变右弓步为左弓步,两手握凳随之下落于身前(凳面贴身),不停,.右脚向前(东北角)跳步,左脚顺势向右脚前上一大步,右脚迅速向左脚后插步,淤攀29.渔人撒网 动作分解:两脚原地向右后磨转180~成右弓步,两手握凳下落于身前近小腹处(凳面向下),右脚随即向前跳步,右脚提起,身随之向右旋转360'’,右脚向前(左脚右侧)落步,两腿开立成撑裆。同时两手握凳向右向上经过脑后再向左打一凳花,落于向体左侧近胯处(凳面向下,凳脚向上),腰稍向左转并前俯,眼向左下看(图29~1)。上动不停左脚继续向前上步,…  相似文献   

19.
女子拳     
并步亮掌:1.左脚向前一步,右臂经体侧向内绕环一周至右侧举,左臂自体前在右臂内,向上穿手至左侧举,眼看右手。2.右手亮掌,左手成反勾手,同时右脚向前并拢,头向左转。提膝穿手:3.两臂经体侧摆  相似文献   

20.
秘宗拳     
三十二、蝴蝶穿花: (1)右脚前上半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后搂成勾手,左手向后向下往前撩掌,高与小腹齐,目视左掌。<图62> (2)右脚不动,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膝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距离略宽于肩。同时左掌内旋向左前上横拦,掌心朝下,右手由右向左前叉掌,高于腹齐,掌心朝上,两手间似抱一个大球状,目视左掌。<图63> (3)右脚向右前方上步,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距离略宽于肩,膝微屈。右手内旋由左前向右前上横拦,掌心朝下,左手由左上向右前叉掌,高与腹齐,掌心朝上,两手间似抱一个大球状,目视右掌。<图64> (4)此动作同(2)。见图<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