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活动引发的伤害事故呈逐年上升之势,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文章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析高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风险识别、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高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伤害事故与日俱增,这些伤害事故给教师、学生和家庭带来麻烦的同时,也给学校和上级管理部门带来麻烦。本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伤害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把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问题,提出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风险应对策略与方法,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这三个部分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活动中的一些意外伤害事件及其责任归属,提出高校对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对体育活动风险做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学生运动伤害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构建合理的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保障机制,使体育教学得以正常运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市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按影响程度划分为最重要致因与次重要致因。采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武汉市大学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问题,初步构建起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应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苏洋  闫振龙  应晨林 《新体育》2023,(18):99-102
本文将西安市民办院校大学生及部分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以体育伤害事故现状及致因分析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西安市民办院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情况以及造成体育伤害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民办院校大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情况比较普遍;西安市民办院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大部分大学生对所从事运动项目的体育风险认知程度不够深刻;在体育锻炼中西安市民办院校大学生做准备活动的参与度较高,但认真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引入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制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包括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分析风险和确定控制方法、法律分析与政策陈述、操作行为和程序,执行与监督等,阐述了风险管理在学校体育伤害风险分析与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明确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操作行为和程序、执行与监督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课外余暇体育活动的开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平 《体育科技》2001,22(4):62-65
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大学生大学期间的余暇时间开展余暇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试图从大学生开展余暇体育活动的角度浅析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冬季休闲体育文化及行为探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关吉臣 《冰雪运动》2006,(2):113-116
从休闲文化视角,对我国北方大学生在余暇时间的冬季休闲体育活动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冬季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大学生余暇时间的一种体育休闲活动方式和行为,并越来越被大学生们所青睐,成为北方大学生在余暇时间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体育休闲、健身、娱乐行为。为此,高校体育应在技术教学、组织管理、指导与帮助和安全层面创造条件,以便使大学生的冬季休闲体育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余暇时间开展公路自行车健身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大学生余暇时间开展公路自行车健身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试图把高校校园体育活动拓展到大自然中去,使高校校园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活动接轨,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呈逐年上升之势,对学校、体育教师、家庭和学生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不良影响。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统计处理等研究方法,并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探讨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问题。本研究初步构建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提出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北地区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江苏省苏北地区18所高校的3000名大学生的余暇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的项目、活动频度与活动时间、活动的场所、活动的形式以及影响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同  崔明  吉健友 《精武》2012,(24):73-74,76
随着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增加,运动伤害事故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威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借鉴风险管理的理念,探讨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对运动伤害发生的风险进行规避,预防其发生,减轻其危害性,以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3.
汪青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14-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部分高校的女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对如何更好地调动高校女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女大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余暇体育对于避免大学生不良现象发生和抑制不安定因素具有促进作用.在调查分析陕西部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开展现状基础上,揭示影响、制约开展大学生余暇体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提出我国大学生余暇体育工作健康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大学生余暇体育工作重要性再认识,精心营造校园浓厚体育文化氛围大环境.大学生余暇体育工作应以"提供服务、积极引导"为原则,使校园余暇体育活动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暇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和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外的时间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在高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全社会日益关注素质教育的今天 ,大学体育教育及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也被列为探讨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除了接受教学计划中安排的体育课程教学及参与学校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外 ,是否还有其他形式和内容的体育和健身活动 ,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的趋向性如何等等 ,本文旨在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探讨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余暇体育的方式方法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供学校确定体育教学和群…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常发生各种损伤。不但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给学生及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生理及经济伤害。如何预防和减少余暇体育活动中的各种损伤,对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足;活动空间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活动内容向娱乐化方向倾斜。提出高校应树立整体的学校体育思想,建立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西大学生余暇体育参与模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江西部分高校随机抽取1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其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现状、影响行为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大学生余暇体育的水平不高,在组织管理、场地条件等方面不能满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有关余暇体育情况的问卷调查,揭示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兴趣动机,余暇体育的行为等,从而找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将体育教学和余暇体育融为一体,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余暇体育是指学生在上课和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外的时间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深入研究了解学校余暇体育的组织管理现状和学生从事余暇体育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以及影响学生进行余暇体育活动的因素等方面的问题是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余暇体育的基础。本课题组通过对深圳、广州、成都、北京等20余所大、中、小学60余名教师、599名学生的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和文献研究,对我国学校学生从事余暇体育的状况有了初步认识。1.学生从事余暇体育行为与心理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对我国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行为和心理现状有了初步了解,详见表1、22.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