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就是著名影星、超级名模、体坛皇后或者走红歌星,每年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语种上千封情书的人恐怕也不多.可在意大利就有这么一位绝代佳人,她不随年华的消逝而苍老,也没因岁月的变迁而被人遗忘,她永远是人们心中不老的情人和最安全的倾诉对象.她就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最著名的女主角朱丽叶.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伦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中说:“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是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的。”采访过程是复杂细致、灵活多变的,由于采访对象个性各异,生活经历,文化水平乃至思想观念等也不一样,小记者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才能处理好整个采访过程,获得最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并且得到新的新闻线索。小记者张苗是北京市人民大学附中初一年级的同学,虽然只有13岁,却采访过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马季等许多著名学者、作家与艺术家。她采写的《老舍爷爷是个“小孩…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4.
张敏 《新闻天地》2004,(8):51-51
最近,星城最火爆的电视节目莫过于《明星学院》,说到其中的选手,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刘欣”这个名字。不是她的可爱吸引人,也不是她的漂亮吸引人,而是她的表现和她那无人能比的运气.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大家都在疑问:为什么在每次的pk赛时,几乎每首歌都唱跑调的她,最有可能被淘汰的她,总能安然地站在这个舞台上  相似文献   

5.
20年的运动生涯让郎平懂得,在运动场上,今天大家是对手,明天,甚至下了场就是朋友。但是,她也知道,公众的心态与教练和运动员的心态永远是不一样的。她说,不管谁赢,她都高兴。排球对她.真的就是一个大家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美国东部时间9月23日晚11时17分.在纽约曼哈顿东河畔的寓所,“蒋宋王朝”的最后一位标志性人物,蒋介石的遗孀宋美龄于睡梦中辞世.享年106岁。 她出身于中国最有名的家族、曾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争议的女人之一。她见证、参与和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历程。 那些和她同时代的风云人物们。那些曾经的朋友和敌人都已经先她而去.而宋美龄顽强而孤独地进入了21世纪。她的辞世.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34年前的1968年,在黄土高原上的甘肃会宁,出了一个新闻人物。这个新闻人物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城镇居民,当我们回顾34年前那场波及全国的轰轰烈烈的城镇居民上山下乡运动时,总会把它与这个人联系起来,也总会把她与那句著名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联系起来。她就是王秀兰。王秀兰,1915年出生,会宁县五十铺河西坡(今甘沟乡)人。王秀兰是一个家庭妇女,不识字,39岁时丧夫,一直守寡扶孤,她善良正直,胸怀坦荡,广结乡邻,善扶亲友,经常积极参加街道居民的公益活动。1965年当选为会宁县城关镇枝阳巷居民组长,工作积极肯…  相似文献   

8.
顾芳 《新闻传播》2009,(9):13-13
只看封面上的这身装扮,您一定就能猜到这一定是~位新闻主播,端庄、知性、淡雅,对于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一坐就是十七年的杨伟玲说,其实她心底一直有一个不愿意公开的小小愿望.就是能留一头长发,然而.为了能够在主播台上为大家呈现出最佳的主播形象.她十七年来从未实现过这个简单的愿望,自己的所有照片,也只能如封面上这样的干练短发。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后悔。采访中.她重复最多的几个字眼就是——“我就是喜欢”,她喜欢新闻主播这份职业,她说只要可以,她就会一直做下去。  相似文献   

9.
我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对,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和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 无论如何,还是要像自己希望着的那样生活。我想,姚姚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就是她像众人践踏的泥路一般低贱时,她都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都不肯将就…  相似文献   

10.
水云 《新闻天地》2006,(9):25-28
2004年,央视众多名牌栏同和名嘴曾接受过一次价值评估.其中,王小丫以3.5亿元的身价位列最具价值主持人的第二位此外,她担任主持的《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分别被评估到7.7亿元和5.1亿元,在央视最具价值的五大栏目中占据了两个席位.一时成为中国青年男观众最推崇的电视主持人,作为著名主持人,给观众带来欢乐,给央视创造了财富,也给职业女性塑造了新形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褚天舒,一个让人联想的名字,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著名的诗句:极目楚天舒。而回到《沟通》节目金黄色的月亮里,那是如今屏幕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尽的烦恼与真诚的对白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天舒和她的嘉宾们。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5,(6X):24-24
同样的人生,可以细细品味,也可以尽情挥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不能追问的,追问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给自己强加痛苦,可作者偏偏就是要追问。她追问自己最冷酷的问题是:爱一个人能有多久?因为这追问,她更恐惧她对他的情感所凝铸成的思恋究竟能有多久——她期望他永远是她精神的全部,寄托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至24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作句适今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女性,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媒体围桌会议.这使得她再天成为中国亿万双眼请的“焦点”.中国人认识杨澜非且喜欢上杨澜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开始的.她与赵忠祥搭档,一者一步,相映成趣.单从长相上著,老实说,杨澜算不了漂亮,更不属于“靓女一族”,在持重睿智的赵忠祥面前,杨澜活拔而机敏,更多地表现出她自身知识上和智慧的内在美;就连她的“抢话把子”,也被观众所定容,甚至成了可爱之处.后来杨澜越来越感到自己“才力”不支,依依不…  相似文献   

14.
这次芦山应急电台试验开播,感觉意义很重大.不仪是对灾区群众,从长远来说,对于我们参与救灾的工作人员来说,感觉非常提振信心。在我对救灾工作的认识当中,灾害一发生最开始担心的就是渠道不畅,信息盲区,跟哪里也联系不上。这时.人们就会感到无助、沮丧,悲观的情绪就会蔓延。而信息通畅,灾区里面的人知道外面的人在做什么,外面的人也知道里面的人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5.
战军 《记者摇篮》2006,(9):58-58
主持人的“人缘”也就是其“亲和力”,很多著名主持人,尽管他们的节目不同,风格迥异,有的幽默.有的犀利.有的诙谐,有的智慧.但都让受众打心眼儿里喜欢。因为在他们身上,有一样共有的东西深深吸引着大家.那就是亲和力.它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然亲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牛奶运动,成为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翻开世界历史的篇章.我们惊奇地发现.“牛奶运动”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公众饮奶量的增加,是全世界各国收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甚至将饮奶列入国家的法令。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基础也最重要因素就是人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我以为,人人都有两个世界──客观的生存世界和生观的自我世界;而人的这两个世界里还分两个世界──无论客观也罢,主观也罢,又都分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如果说在我的无声世界里书海艺林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的源泉的话,那么在有声世界里音乐则是我精神生活里最美的享受.自己曾记下过对音乐的感语:我每每聆听贝多芬的小命运交响曲》时,都愈发惊异音乐的奇特神力,她是最能直接调动人的情感,是最具魅力、晨撼力和感召力的.值得欣慰的是自己酷爱的广播文艺就是一个集语言、音乐和音响为一体的有声世界.音乐在听觉艺术的天…  相似文献   

18.
柏生是《人民日报》以写人物专访著名的女记者。在她3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中,专访是她用得最多、最擅长、也是读者最爱看的新闻文本。柏生在专访写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分析她的典型作品.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对提高我们新闻写作、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操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薇 《新闻天地》2011,(12):53-54
多年来,深圳市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时常在两种遭遇中游走:她被信任、被感激,是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贵人”;有时,她又是“不吉利的人”,一个傻子,一个添麻烦的多事者,而她也在生死之间.感受着器官捐献制度的困扰.与人情世故的纠结。  相似文献   

20.
刘林  康乐 《新闻传播》2006,(8):50-51
在《新晚报》忙碌的平台上,如果你问到张蕊,很多人都会指着一个忙碌的身影告诉你:“喏,就是打扮得最漂亮的那个!”,我应该比较细致地说一下眼前的张蕊,她有一种让人值得欣赏的美:披肩的长发,很随意地挽了起来,着装也很简洁,一身红色套装,透露着职业的干练,脸庞小巧且精致,薄施粉黛,眼神通透,一笑会出来两个不明显的小酒窝,双手很舒服地搁在桌上,修长而白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