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戴伟华教授的《唐代文学研究丛稿》是他继《唐代幕府与文学》、《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之后的第四部著作。与前三本专著不同的是,《唐代文学研究丛稿》是一部有关唐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其中收录了三类论文八篇,包括在大文化背景之下对作家创作的探讨和考辨、在宏观视野下对研究领域拓展的思考和在方法上所作的富有成效的努力,颇多创获,集中体现了戴伟华先生的学术研究风格。兹将此书的研究特色略作介绍。一、考证精审实事求是整体言之,戴伟华先生注重材料与观点、考证和理论相结合的学术风格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  相似文献   

2.
文学,尤其是诗歌艺术,到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和繁荣。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影响唐代文学繁荣和发展的多重原因,除了政治昌明,社会稳定之外,从文化教育制度和用官制度等多方位研究,可以使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上个世纪70年代末,学术重新步入正轨后,唐代科举与文学发展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一次对两岸三地50年来的唐代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审视、梳理,并将其精华和成就充分地展示出来,使得两岸学者彼此能够比较全面、清楚地了解对方学术研究的历程、特征和成果,从而开拓眼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譬如台湾学者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的治学作风,一方面又注意接受西方的理论和观念,相对于大陆学者更多地注重对文体、诠释、鉴赏等文学性问题的探讨,这就值得大陆学者借鉴和学习。同样,大陆学者比较注重  相似文献   

4.
唐代小说中"诬风"甚盛,其创作篇目虽不多,然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补江总白猿传》、《霍小玉传》、《周秦行纪》等唐代小说,从创作动机来考察唐代的"诬风小说",以观唐人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动机,探究唐代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薛天纬先生是唐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位著名的学者,《唐代歌行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亦是唐代歌行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意义之作。《唐代歌行论》一书近38万字,由上篇"溯源"、中篇"衍流"和下篇"正名"三部分构成。"溯源篇"考察歌行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0,(3)
<正>中国文学在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具有明确的传播意识,特别诗文鼎盛的唐朝表现得尤为突出。学者黄俊杰的《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借助大量相关的诗文资料与历史材料,以传播学理论的研究视角来对唐代诗文的传播形态和诗人的传播意识进行考察,深入研究诗文中的媚时、独立、传播、存世、湮没等问题,不仅有助于受众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性情风骨,也有助于其深入思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7.
文学小说     
《全国新书目》2014,(8):30-31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蒋勋中信出版社97875086455512014-06 39.80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  相似文献   

8.
唐代墓志是文史研究者长期以来极为重视的重要文献。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收录了唐代墓志四千多方,并加以整理标点,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汇编》在张钫《千唐志斋藏志》、李根源《曲石精庐藏唐墓志》、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等著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收集的墓志拓片加以补充修订,并补入了建国以后公开发表的新出土墓志以及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的藏品,尽可能完整地收录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墓志,堪称唐代墓志的集大成之作。《汇编》体例大致是按照志主落葬日期先后为序进行排列,以年号为界各自编号,书后又编姓名索引,颇便查检,是唐代文史研究者必备之书。笔者在研究唐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任文京先生的《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深厚之功力运用得当之工具对唐代边塞诗歌进行研究的力作。近年来唐代边塞诗歌的研究之所以很难取得新的突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多数研究者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得过死,奉行一种单纯从文学到文学的研究策略。视角的单一和狭窄必然会对研究带来思维局限。而该书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多维视角。作者熟练地运用“历史——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地理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维的角度来考察唐代的边塞诗,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旧的话题就能够多有新说,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比如作者从唐代边塞…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一共八卷十册,约四百余万字规模,2004年10月由三秦出版社一次性完整推出。该书的两位主编分别是大陆的唐代文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傅璇琮先生和台湾的唐代学会前会长、台湾大学教授罗联添先生。他们皆为学界名宿,亦是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对屈宋辞赋作品传播流布的推动为个案,具体探析唐代类书的文学传播功能。并以此管窥类书对古代文学作品除总集、别集这一主要传播通道之外的补充传播功用,揭示类书在古代对普及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一共八卷十册,约四百余万字规模,2004年10月由三秦出版社一次性完整推出。该书的两位主编分别是大陆的唐代文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傅璇琮先生和台湾的唐代学会前会长、台湾大学教授罗联添先生。他们皆为学界名宿,亦是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边塞诗词的起源、唐代边塞词的历史背景、边塞征战和游子思妇的两大内容,分析唐代边塞词的地位,并从西域文化的角度考察以《花间集》为代表的唐代边塞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记述的是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代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更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  相似文献   

15.
《悉昙章》是古代印度人学习拼写梵语的一种初级教程,中古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僧俗间受到普遍重视,并对中国的语言、文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汉语音韵学中的等韵学、文学中的诗文声律理论、敦煌发现的《悉昙章》歌辞等都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但翻检中古时期的各种内、外典目录,《悉昙章》几乎未曾被著录过,目前保存下来的《悉昙章》,也只有唐代智广的《悉昙字记》一种。那么,当时《悉昙章》传播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从事唐代文学及文化传播学方面的教学已经多年,一直盼望有一本内容相互关联而又可供使用的参考著作,屡屡不能实现.2009年,柯卓英教授出版了大著<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如愿得赠一册,手持大著循循读来,受益匪浅之后引发些许感受,现借助阅读并学习柯著的机会将笔者关于唐代文学的传播方面的学习体会行之成文,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17.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即古籍研究所)程国赋博士的论著《唐代小说与中古文化》一书最近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全书25万字,共有5章,分别论述唐代小说与门阀观念、婚恋思想、进土科考试、史官文化、昆仑奴现象等方面的关系。另有附录《唐代小说创作方法的整体思想观照》及《唐代小说研究专著、论文辑录》二篇。 1997年,作者曾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唐代小说嬗变研究》,该书从纵向的角度分析唐代小说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影响,以此探寻中国古代各种文体之间渗透与融合的发展趋势。《唐代小说与中古文化》一书则意图从…  相似文献   

18.
都虞候在《资治通鉴》唐代时期选录次数很多,尤其是中晚唐。笔者研读《资治通鉴》,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唐代都虞候的出现、建置和职能,编撰者录用多的原因以及对中晚唐政局影响等方面有若干补充。  相似文献   

19.
陶敏、李一飞编著的《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之一种)是一部上乘之作。众所周知,文学研究必须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文学文献研究是文学研究前期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对各种史料的搜集、鉴辨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陶敏等长期从事唐代诗文的文献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  相似文献   

20.
袁锋 《兰台世界》2013,(10):143-144
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昌盛的时期,唐代的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唐代的繁荣离不开制度的优越,在唐代时期中国封建制度发展成熟,尤其是封建法制体系逐渐形成,国家对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管理逐渐制度化和法律化。在档案管理方面,唐代的制度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唐六典》、《唐律疏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