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杜甫巴蜀诗在杜诗中占相当大的篇幅,与杜甫长期流寓巴蜀、受巴蜀文化影响关系甚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丰富了杜甫的诗歌创作,极大地拓展了杜甫的诗意空间。杜甫巴蜀诗不仅展示了巴蜀的自然风物、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与巴蜀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将巴蜀文化与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机结合,使其诗意空间更具丰富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文明由多个区域文化所构成。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中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历史内蕴和区域文化特点,受巴蜀文化的哺育,巴蜀大地历代文史大家辈出。为推动巴蜀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加强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巴蜀是夏、楚文化的发祥地。商周以来。巴蜀东与中原文化交融.南承荆楚文化濡溉.积淀富集,自成体系.卓立于世。司马相如之作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三种文化熔铸的结晶。司马相如是巴蜀文化崛起的标志。巴蜀文化孕育着司马相如.孕育着王褒、扬雄,孕育着西汉上乘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巴蜀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在现代教育中,将巴蜀文化元素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之中,以巴蜀特有的人文资源为龙头、地理环境为骨架,挖掘巴蜀文化精髓,建设文化育人工程,提升高职校园文化质量,走一条以巴蜀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新路子,对巴蜀高职校园文化构建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巴蜀文化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巴蜀乡村文化、巴蜀乡村经济面临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挑战,探索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乡村经济建设模式——“巴蜀模式”及与本土文化经济相匹配的巴蜀乡村现代化道路,理应成为巴蜀地方文人及学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的新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6.
巴蜀山水画艺术孕育于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体现在巴蜀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和地域审美特质。巴蜀山水画艺术根植于丰富的巴蜀人文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品格和创造出了强烈的山水画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的散文独树一帜,风格独特.苏洵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四川眉山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苏洵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散文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苏洵散文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指出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场地设计技术、窟龛雕凿技术、摩崖建筑营造技术等基本特征,探讨了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建筑文化内涵厦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抗战内迁和学术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迎来了研究热潮,其总体目标是重建科学可信的古代巴蜀文化。依据这一时期的民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中的新发现,学界已形成或以巴蜀古史史料的辨伪与重建、或以秦汉以降巴蜀史料证说巴蜀古史、或以考古新发现材料去重建古代巴蜀文化的多元研究新理路。在此基础之上,郑德坤以“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网络”为线索,从广域的世界史视野出发,将域内外古文化和本土有限的历史记载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巴蜀文化的演进脉络;卫聚贤则以“古蜀人文化之异”为视角,将巴蜀地区考古发现中有特色的古器物与民族学、民俗学和历史学材料密切结合,并与中原文化、南方文化作对比研究,从而较为全面地构建起古代巴蜀文化诸内涵体系。经过郑、卫二氏的共同努力,确立了古代巴蜀文化研究的全新历史脉络与内涵,最终促成了巴蜀文化研究的新学转型。  相似文献   

10.
略论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诏与巴蜀间的民间交往、民族迁徙、军事冲突及文人间的学习和交流,使巴蜀文化成为南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又因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文化土壤,促使南诏在“盛唐之音”氛围中,大量汲收巴蜀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的南诏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说的“巴蜀文化”,完全是地域文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巴蜀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因此,它既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也有别于经学与训诂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蜀学”。我们所说的“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包括四川的考古学、蜀学,还包括四川的历史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医学……,总之,四川所有的学术文化研究及其宣传保护工作,一并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2.
由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的“巴蜀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0月 2 5— 2 7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来自北京、陕西、重庆、四川等地的专家学者 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50多篇 ,就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批引人瞩目的学术新成果。1 巴蜀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巴蜀文化的界定标准巴蜀文化是长江中上游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吴庚舜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认为 ,巴蜀文化和齐鲁文化、江南文化、岭南文化、湘楚文…  相似文献   

13.
包装设计是商业的艺术,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艺术,包装设计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将民族文化应用于包装设计,赋予包装设计内在的传统文化特征,能使包装设计顺应时代发展的的潮流,一方面打破传统的简单化、机械化、功能化的包装形式,向广大消费者传达更具创意、韵味和时代性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赋予商品外观人性化、多样化和艺术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包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传统文化也是包装设计朝着个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文章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梳理,探讨包装设计如何找到发展之路,即在本土文化中如何构建现代包装设计的新语义、新生命。  相似文献   

15.
"巴蜀文化"是古今巴蜀地区的文化总和,是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白居易量移忠州刺史,受巴蜀文化的滋润和影响,拓宽了创作题材,与前期创作相比,内容及艺术特色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支,并以其显著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鲁迅对巴蜀传统文化给予过强烈的关注,对史籍《蜀碧》、蜀籍文史专家的推崇,对巴蜀文学的历代辉煌的由衷感叹,与历代蜀人的心灵共鸣,对巴山蜀水的喜爱,对巴蜀人文情怀的赞叹,影响着鲁迅思想的形成和生活、创作的方方面面,同时鲁迅对巴蜀传统文化的评述和解构也为现代巴蜀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巴蜀民族文化,是指从先秦以来直到当代,活动于今四川省、重庆市区域内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文化。文章概述了研究巴蜀民族文化所涉及的相关史料、研究历史及《巴蜀文化通史.民族卷》的结构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已经成为共识,但各地域文化的特色却还值得大力探究。巴蜀文化作为长江上游的地域文化,一向以神秘而著称。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出土的文物与传世古籍文献相互印证了古巴蜀的审美意识发生及其对后来巴蜀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浪漫情怀与崇高追求、夸饰表达与好奇深思、世俗化与审美化是巴蜀审美文化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市面上的产品包装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包装不仅有包装物品的职能,更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各国商品包装都有自身特色。本文通过对中、日、德三国包装设计风格进行比较总结,分析文化对包装设计风格的影响,从而阐述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探析如何实现包装设计风格创新。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巴蜀文化品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邓小平所受巴蜀文化影响、巴蜀文化品格在邓小平人格个性及其理论上的体现作了分析,认为在邓小平身上及其理论中鲜明地体现出巴蜀文化的三个品格,即:务实品格、异端色彩、灵活机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