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2.
从简单的自然规律出发,推导出了宇宙的诞生、万有引力、万有斥力的、物质的结构形式、原子核的放射性、低温超导现象、同位素等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合理的解释了时间的不可逆性、电磁力的产生、太阳系的起源、原子结构、原子核放射性规律、重核元素结构等。其中有许多的新观点和新思维,对拓宽视野,推进物理学的发展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课本上的原子结构图中,原子核往往被画成圆形。而实际上,大多数原子核的形状是橄榄球形的。最近,科学家利用同位素质量分离器仪器,研究了两种同位素原子氡220和镭224的原子核,有了更新的发现。镭224原子核是梨形的,一端较窄,而另一端较宽,像个没有把头的梨。而氡220的形状并不固定。此前有物理学家就从对质子和中子的各种组合进行的研究,推测某些原子核可能是非对称形状的梨形,现在终于在设备上观察到了这一罕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中子,但在微观粒子里面,我们对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种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的粒子,与质子一道构成了原子核。中子虽不带电,但可以通过强核力与质子发生作用,而强核力是大自然四种基本作用力中最强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原子核才那么致密。  相似文献   

5.
正空气里面有什么物质?宇宙起源于哪些物质?从以前的放大镜、显微镜,到后来的粒子加速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和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脚步从未停止。借助现代科技之力,研制日益先进的精密测量仪器,"剥开"物质表皮,更深层次的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基本的粒子,才能一一展现在人类面前。粒子加速器就是这些精密测量仪器中堪称最为庞大和复杂的一种,随着核物理  相似文献   

6.
盛六四  刘祖平  宫晓梅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6):562-564,514,581,582
1引言同步辐射是速度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在作曲线运动时沿轨道切线方向发出的电磁辐射.又叫同步光。它会使粒子失去能量,曾给卢瑟福的类太阳系原子结构模型带来困难。1947年,它在电子同步加速器中被首次观察到,因而被命名为同步加速器辐射,简称同步辐射。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览会内,陈列了一些探测物质的放射性的仪器,我们平常把这些仪器叫作“探测器”。我们知道,原子核是非常之小的,直径大约是10~(-13)厘米左右。从核内放出来的射线或粒子那就更小了,我们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为了探寻和测量原子核内放出来的微小粒子以及研究核反应等过程,物理学家们利用这些粒子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制成了各式各样的探测器。在原子核物理学研究中所用的探测器有很多种,例如:扩散云雾室、膨胀云雾室,盖革一米勒计数管,电离室、闪(?)计数  相似文献   

8.
张玉春 《科教文汇》2010,(24):78-79
原子核衰变是一种复杂的变化,而对原子核衰变的研究又是了解原子核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衰变特性,进一步了解原子核,我们对原子核的三种主要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加以比较,以帮助研究者加深对原子核衰变特性的理解,进而推动粒子物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50年,我国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最近20多年,加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  相似文献   

10.
原子核的秘密的揭露,使人类掌握了新的無穷尽的能源。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在苏联的建立,为將这个能源实际利用于工業和农業的和平目的,奠定了基础。原子技术的發展,开辟了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到各种全然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門中去的广闊的可能性。人工取得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之一,是在原子核反应堆中用中子来照射。比如,用中子照射普通的天然的磷的时候,部分的磷原子核就和中子結合而变成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磷-32)的原子核。当放射性磷的核衰变的时候,核中的一个中子轉化成質子,同时放射出一个β粒子(帶陰电的电子)。衰变是按照这个方式發生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按一定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气体原子中的电子在温度或射线的作用下,挣脱了自己的运动轨道而离去,这种现象叫做电离。气体电离后,失去了电子的原子变成了带正电荷的粒子,叫做正离子,离去的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假设在极高的温度下,一团气体中大部分原子都失夫了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通常只失夫一个电子),结果便变成高度电离的气体。在高度电离的气体中带正电荷粒子的数目和带负电荷粒子的数目几乎相等,因此就称作等离子体。任何物质,当温度达到极高时,就成为等离子体。它是物质三态(固态、  相似文献   

12.
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把带电粒子加速到较高能量的装置, 最初是作为探索原子核和粒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等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原子核物理学和原子能和平利用能有今天的偉大成就,带电粒子加速器可以說是起着主要的作用。虽然宇宙射綫和放射性元素射出的α粒子、β粒子、γ射綫,都能用于原子核研究方面,而加速器却是实驗室中唯一可以随意控制的各种大量的高能粒子和射綫的来源。因此,加速器便成为研究原子核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此外,加速器也可以用来生产新的同位素和元素,或者产生各种同位素。在医学上,可以用加速器所产生的能量为几千万  相似文献   

14.
徐晓龙  孙炳楠  付军 《科技通报》2007,23(6):878-884
针对一般智能理论辨识方法在结构系统辨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辨识方法。用粒子群中的粒子表征结构物理参数,以最大似然准则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建立了结构系统的辨识模型。数值仿真分析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精确辨识出结构系统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5.
作者近期在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以下也称为”该书”)表述的IV模型中.对原子核存在及核子间相互作用有如下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作者存2006年《科学中国人》第12期发表了《四种作用力统一场论近在眼前》利2008年《科学中国人》第7期发表了“从易经的8341规律看高能粒子的质量分布”一文。这些论文在国际高能粒子物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质量为67-69Mev的微夸克,可以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组合的群了形式,统‘了所有高能粒予的质量及角动量分布,他们也提出了原子核内部是否也有类似结构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能够展示核裂变链式反应过程的动态过程的科普仪器——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动态演示仪。演示仪以铀235原子核结构为模型,黄色小球代表中子,红色团表示原子核。采用PLC控制气动装置实现中子的撞击、原子核的分裂以及中子的释放,通过灯光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演示的趣味性。该项目获得了2008年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多个科技馆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难解的疑团原子好比万花筒,里面变化多端,其中一种变化叫做β衰变,意思是从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动地抛射出β(貝搭)粒子后,轉变为別的元素的原子核。这种β粒子也就是电子或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原子核里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沒有电子和正电子,那么β粒子是怎么出来的呢?原来,中子可以轉化为带正电荷的质子,并放出电子。质子可以轉化为不带电荷的中子,并放出正电子。这种自动轉化就叫衰变,衰变式子写出如下:中子→质子+电子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逐渐向两个相反的极端蔓延,即以光年为单位的宇宙量级和以构成物质的原子结构。高中物理中关于原子与原子核的知识只做了初步介绍。本文通过对氢原子这一最简单的原子光谱的探究,简要介绍了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和分类,加深了对于原子分子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玻尔原子模型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本文通过考察尼耳斯·玻尔在1913年之前的思想发展,以及他提出原子模型的过程,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玻尔为什么从金属电子论的研究突然转向了原子模型的研究?他是如何在原子结构与光谱线之间建立不可分割关系的?他的原子模型在哪些方面突破了经典物理学?更进一步,科学家如何解决一个公认的科学理论所遇到的问题?一个人如何才能从学术边缘走向学术中心?通过梳理对玻尔建立原子模型过程的不同解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初步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