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i基合金材料,测试了合金力学性能及其在室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还探讨了其耐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oS2质量分数为10%-15%的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和摩擦磨损综合性能.该合金主要由Ni基固溶体、定比化合物CrxSy、MoS2和Mo2S3等相组成,在室温下摩擦表面形成含硫化合物复合膜而起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法和湿法高能球磨将Ni-Al原始合金制备成超细粉末并活化成Raney-Ni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了球磨后Ni-Al合金及Raney-Ni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以环己酮加氢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Ni-Al合金粉末中NiAl3相含量逐渐减少,而Ni2Al3相含量逐渐增加,且其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活化后的Raney-Ni催化剂中只含有金属Ni相.添加甲醇的湿法球磨能明显增加Ni-Al合金颗粒的分散性,活化后的催化剂颗粒变小,分散性增加,从而提高了其环己酮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铝热反应方法在10wt.%Ni的Fe3Al材料中添加不同量的合金元素Cu,随着Cu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2wt.%Cu的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小;随Cu含量的增大,材料的硬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加入4wt.%Cu时材料的硬度达到最大,材料的屈服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Cu含量为4wt.%的Fe3Al屈服强度最小,Cu含量为6wt.%的Fe3Al屈服强度σ0.2最大,为1500Mpa。  相似文献   

4.
通过合金化、热处理等几方面对高铬铸铁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含铬量为12%~21%、含碳量为2.0%~3.5%的高铬铸铁,通过合适的合金化(添加适量的Mo、Mn、Si、Cu等)及热处理工艺可得到在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比较均匀的碳化物,使材料达到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耐磨性显著提高,制成的高铬铸铁齿冠,使用寿命延长,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 3 6%醋酸溶液可制成 Ba0 .4 Sr0 .5Ca0 .1 - x Mnx Ti O3完全固溶体并且煅烧时无晶相转变现象 ;而用冰醋酸制成的 Ba0 .4 Sr0 .5Ca0 .1 - x Mnx Ti O3固溶体煅烧时有晶相转变现象 ,其晶相转变温度约为 70 0℃。醋酸浓度增大 ,晶化峰顶温度降低 ,晶化放热峰向低温移动。热处理温度升高 ,微晶结构从无序向有序转变 ,同时晶粒由不规则形状变成规则的四边形态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质厌氧消化制备的沼气,重整生物质空气-水蒸气气化制备的燃气,在超稳NiO MgO固溶体重整催化剂上,调整生物质合成气的化学物质的量之比,并与传统调变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制备的生物质合成气合成二甲醚的实验,考察了重整过程的促进效果,对系统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对重整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考察.结果表明,引入沼气重整,活化了生物质燃气中过量的CO2,制备的生物质合成气x(H2) x(CO)比在1 5以上,仅含痕量的CH和CO;沼气的加入量决定于生物质燃气的组成和生成速率;生物质转化为二甲醚燃料的碳转化率达到70 %以上,合成产物中二甲醚选择性达到69 6% ;与商业镍重整催化剂相比,自制的NiO MgO固溶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高温活性、还原性和抗积碳性能,连续1 0 0h的寿命测试,未检测到积碳和晶相结构变化;与传统调变方法相比,添加沼气重整工艺简单,系统效率高,合成气组成适合二甲醚合成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6组36个塑性膨胀剂不同掺量的灌浆套筒连接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以研究塑性膨胀剂对试件连接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塑性膨胀剂掺量的增加,试件由钢筋拉断破坏逐渐转变为钢筋拔出破坏;当塑性膨胀剂掺量相同时,试件的灌浆锚固钢筋连接力学性能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锚固长度相同时,塑性膨胀剂掺量为0.10%的试件连接力学性能相比其他掺量表现更佳,说明灌浆套筒连接试件中塑性膨胀剂的最佳掺量范围在0.10%左右;塑性膨胀剂掺量为0.10%时,试件出现拔出破坏,说明掺入膨胀剂时还需要关注设计应力大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周期性边界计算域内的颗粒流化。计算采用的流化系统Archimedes数为1 432,对应于颗粒终端Reynolds数为30。研究模拟颗粒浓度为25% ,颗粒-流体密度比为2~1 000时,密度比对流体-颗粒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密度比的范围对应由液固到气固的两相流动。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碰撞采用弹性碰撞。研究获得颗粒平均速度、速度方差、偏度及峰度随密度比变化的规律。结合结构因子的分析,因密度比变化使颗粒-流体流动由稳定转变为不稳定的过程中颗粒速度特性变化与聚团形成的关系被确定,也确定了不稳定流动产生时所对应的密度比范围。  相似文献   

9.
虎皮兰(Sansevieria trif asciata Prain cv.Laurentii)叶经固相微萃取(SPME)和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鉴定出58种化学物质,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78.69%,其中主要成分为3-乙基-8-酰基-双环[4.3.0]壬烷(12.74%)、六氢-1,3-异苯并呋喃二酮(9.43%)、1-二甲基乙基-4-甲氧基苯酚(6.39%)、2,5,5,8a-四甲基-3,4,4a,5,6,8a-六氢香豆酮(5.06%)、反-9-十四烯酸(4.56%)和β-紫罗兰酮(4.25%)等化合物质。  相似文献   

10.
超嗜热菌Aquifex aeolicus 亮氨酰-tRNA 合成酶(αβ-LeuRS) 是已知的唯一的双肽链LeuRS。通过αβ-LeuRS和大肠杆菌LeuRS相应肽段的重组和重组酶性质的研究发现,αβ-LeuRS的α亚基C末端36个氨基酸对于αβ-LeuRS的氨基酰化活力至关重要。αβ-LeuRS的两个亚基人为融合得到的单亚基酶SLeuRS-αβ,具有完全的野生型双亚基酶活力,其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同时,通过亚基重组揭示了LeuRS 对于不同种属的tRNALeu的识别元件位于α亚基内,而其中的CP1 结构域不仅是LeuRS 行使编校功能的结构基础,对于LeuRS识别不同种属来源的tRNALeu 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不同来源的LeuRS一级结构比较,克隆了单独的CP1结构域组成的肽(CP1),发现唯有A. aeolicus αβ-LeuRS 的CP1对错误的氨基酰化产物具有体外编校功能。它与其它3种来源于细菌LeuRS的CP1都能够编校误氨基酰化的古老形式的亮氨酸小螺旋 (minihelixLeu)。通过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在αβ-LeuRS的CP1内存在一个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特异的结构模体,它对CP1发挥体外编校功能必不可少,引入原本不具有体外编校功能的E. coli的CP1 后则可使其获得编校功能,但是该模体不影响全酶的编校功能。αβ-LeuRS中与tRNA结合有关的亚基-β亚基也可以赋予E. coli CP1编校功能。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来源于古老的超嗜热菌A. aeolicus 的αβ-LeuRS 保留了进化的遗迹-具有编校活力的CP1和与其编校功能密切相关的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特异的结构模体,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随着其它结构域招募进合成酶中而逐渐失去了对全酶编校功能的作用。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aaRS通过纳入新的结构域以加速进化过程的理论,并且也从不同角度为aaRS/tRNA共进化理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