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已从教多年了。但还时时想起在上中学时的一节难忘的课。一天,教语文的王老师给我们上课,五六分钟后,学校校长、主任带了一帮教师推门鱼贯而入。还未坐定,王老师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大声要求进入课堂听课的校长、主任、老师:“你们不能这样随意进入课堂,影响教学,请你们出去!”他们只好狼狈退出。课后,同学们暗暗议论,都支持和赞赏王老师的举动,也可能当时我们还是孩子吧!其实,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很高,我们都喜欢他上的课,教学质量也名列同年级语文学科的前茅。同学们都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教学技艺高超、功底深厚的老师而感到自豪。后来他被调走了,大家都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2.
上高中时,我当上了代数课代表。第一节代数课,王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高中生了。我不如你们,没有读过高中,至今有一些习题解起来也不顺手。今后我们要共同学习,希望你们学得比我好。"下课后,同学们在一起抱怨学校领导,为什么把这样的老师派给我们 ?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王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每节课王老师讲课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 20分钟,讲课也不是面面俱到的照搬课本,讲的都是同学们感到最难理解的内容。那时候学生手中也有几本参考书、习题集之类的东西,经常会碰到令人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哪位歌星的歌,老师帮你们下载,下次咱们上一节流行课。”话音刚落,不用我说,你一定也猜到了孩子们的反应,炸开了锅的课堂就不用我过多地去描述它了。随着流行风不断地吹到社会、吹到校园,看着孩子们嘴边唱着不符合他们年龄的流行歌,我决定——上一节“流行课”。  相似文献   

4.
<正>上四年级时,我们迎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他年纪稍大,中等身材,一双眼睛充满了慈祥。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站在讲台上,突然发出一句没头没脑的感慨:“多美啊!”同学们都觉得莫名其妙。接着,他微笑着展开双臂说:“感谢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送给我这么多美丽的花儿!”  相似文献   

5.
一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两位老师上了同一节科学课——《食物的消化》。 案例一 (老师导入新课后,抛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体内跑到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6.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进入微时代,开始了高科技高频率的生活学习,时代的影像倒映在各个方面。作为人才培养的学校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让培养的人才与时代接轨,"微课"也就顺势进入了高中课堂,"微课"使用最多、最有价值的就是语文教学。随着高中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压力,"微课"恰好迎合了高中生在压力下渴望放松的内心需求,也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教学条件。"微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型工具既对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吸引,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微课"进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价值大小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目光,能听到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整个课堂能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老师一言堂,沉闷的课堂气氛却屡见不鲜,课后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发言一点都不积极,显得死气沉沉的,提一个问题竟然石沉大海!我也常常思索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张剑 《福建教育》2005,(1A):38-38
我曾有幸聆听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了“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当时深深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我也要上这一课,决定借王老师的设计。一用。于是我找来王老师的上课录像,一口气看了好几遍,直至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我期待着也能精彩一回。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只是不愿去做那么请听过许多课。上课伊始,师生会相互问好,“同学们好!”“老师您好!”这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模式。上过多年课。上课伊时,也还是那一成不变的“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学生此时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目不正视,有的甚至手中忙着“活儿”还能“应付自如”……忽然有一天,上课时老师的问候语变成“大家好!”“你们好!”“朋友们好!”……学生先是一愣,然后探究地注视着老师,有惊奇,有疑惑,有猜测……接着从老师那真诚的微笑中他们领悟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的脸上也漾起了灿烂的笑靥………  相似文献   

12.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这是天经地义的,在学生看来似乎早已是约定俗成的事。然而,前几天,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听课中,一位讲课老师的一个大胆新颖的课堂设计,令人禁不住暗自叫好。这位老师讲的是《落花生》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采用交流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阅读感悟,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在课的最后,按照常规,老师应该做总结,为学生布置作业了:"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吧?那么,你们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都满脸疑惑,默不作声,也许他们还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学生还能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等缓过神来,学生们开始欢呼雀跃起来。  相似文献   

13.
鲁杨 《中学教育》2005,(12):15-15
在很多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结束语——“谢谢同学们配合”。笔在目前参加某市优质课评选活动时,又一次反复听到这样的结束语(竟有三分之一之多的选手使用了这种结束语)。也许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句客套话习惯语口头禅罢了。其实不然。配合谁?当然是配合老师。配合什么?当然是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学任务完成了,表演出彩了,课上成功了,老师获奖了,所以要“谢谢同学们配合”。如果教学任务完不成,课上的不成功,还会听到这一声“谢谢同学们配合”吗?  相似文献   

14.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心里着急,为什么?老师的课没讲完,呵呵,这可让老师们使出了浑身的招数。白羊座:你们一个个给我好好听课!我的课还没讲完!小心下课我把你叫到办公室去!金牛座:你看我给你们上课,只收5毛钱,这是天上掉的大馅饼,我再给你们多上几秒,还不收你一分钱,这种便宜你们能不捡吗?双子座:同学们,我上课说的那道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没想出来吧!你们很想知道结果吧!那么我们上完课后再讲答案好了。巨蟹座: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供你们读书,不就是想让你们多学一点,你们居然不听,你们辜负了多少人……狮子座:…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阅读,人们往往就把它和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其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新课标实施几年下来,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看到: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人坐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课本,似乎数学课本在课堂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数学课上必要的翻书阅读真的就不要了吗?我认为不尽然也,必要的翻书不仅不能少,而且有些时候还应该强化。  相似文献   

16.
我曾有幸观摩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整篇课的教学,当时我深深地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我也要上这一课,决定借王老师的设计一用。于是我找来王老师的上课录像,一口气看了好几遍,直至每一句话、每一  相似文献   

17.
“寒”流     
发帖人:细语(6-13 15:30)(一日,韩寒、老师和校长站在低洼处,互相争论。天色渐趋昏暗。)校长:韩寒,你跑到学校来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上大学吗?没想到你居然到处煽风点火,指责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你知不知道你犯了弥天大罪?韩寒:别说了!你整天在学长学弟面前说我的坏话,我没发作是因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不要以为我怕了你!老师:韩寒,怎么可以这样和校长说话呢?韩寒:去,不要吵!老师:你又在吓我!校长:你不是怕我为什么要退学呢,你不就是想躲开我吗?只有语文的成绩优秀,其他几门功课都红灯高…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youngpeople(年轻人)之间都是比较容易沟通的。和你们一样,老师也是youngpeople,所以我们也是很好沟通的。这节课,由你们来安排。你们想要我讲什么,我就讲什么,什么东西都可以谈,什么事情都可以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心情对我说,也可以向我问任何问题,当然包括有关我的任何问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回答你们的问题。好吗?学生:好!!(很兴奋地)师:好,请你们提问,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吧。学生(男):老师,你啥时候结婚?师:结婚不是一个可以随随便便对待的问题,它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主要的有两…  相似文献   

19.
覃旦君 《湖北教育》2003,(11):32-33
片段一 师:同学们上学快一年了,到现在为止,教我们班课的老师你们都认识吗? 众生:认识! 师:那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师:下面我要出示一些照片,同学们看清楚了就告诉老师,照片上的人是谁?或者说,这是谁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圆     
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说:“你们看见这个圆,知道它是什么吗?”我想了想,连忙站起来说:“老师,是地球吧?”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小明站起来说:“是泡泡吧?”红红说:“是足球!”……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王洁站起来回答:“我们在操场上吹泡泡,泡泡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又不见了。同学们吹着,笑着,玩得可开心啦!”我也大声说:“中国的足球队员团结一心,终于走向了世界!”老师连声说:“同学们想得真好!”同学们都纷纷发言……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语文课。评语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