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则是语文实践。"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生活化的,一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起作用。"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架起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我们的传统语文课堂过于强调学习功能,忽视了营造温馨乐  相似文献   

2.
殷小燕 《教育》2015,(8):4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有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流行的所谓网络语言鲜活无比,热闹、光亮、复杂成了课堂的代名词。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祛除浮躁,让教学回归生活,回归情感。语文教师要用"真情"点燃课堂,用"朴实"打造课堂,避免盲目赶时髦。一、语言规范,施教无痕语言规范是语文教学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值得教师潜心研究和关注的。学生应该时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朴实的本色,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本色语文充盈着教师的智慧,洋溢着教师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是灵动生成的,给予学生的是精神的愉悦.走向简约,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一种高境界,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6.
陈彩云 《考试周刊》2010,(50):51-5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7.
邓永春 《考试周刊》2014,(88):33-33
生活即课程,语文与生活同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生活化",既符合语文教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又切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本真的语文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生活产生语文,语文反映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因此,有人呼吁语文课堂要回归生活.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马晓霞 《教师》2020,(12):22-23
新时期,语文教学应挣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全面落实"言意统一"、会"意"品"言"的教学观念,使语文课堂回归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感受课文情感内涵和语言的使用。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语文知识,实现"言意统一",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品味语言中实现言意转换内涵、从亲近生活中丰富言意转换广度、从关注布局谋篇上实现言意兼得是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语文学习存在一种尴尬的现象:好多孩子学了十多年的语文,但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说不出一段通顺的话。因此,语文教学要回归原点——让语文有效融入学生的生活与生命中,要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要坚守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语文成为孩子生命中"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根据"返朴归真、回归本质、铅华洗尽、回归传统"的原则,着重致力于开发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深厚地课堂"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层次。在课堂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爱上中国文化,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本色,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力求作文生活化,使作文走进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需要,巧设情境,靠拢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下进行作文,打破作文难题,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思考和善待生活。作文教学应回归本色,回归生活化,回归学生灵性表达,这也是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重要交流空间,在课堂中应树立生活的课堂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要让初中生物教学回归生活,可在课堂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开展"生物与生活"知识竞赛活动,作业设置也应生活化。实践表明,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文章来自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沟通,让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注重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要求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这一主张给我们研究、审视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这一主张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在具体操作实践上也容易导致教师不知如何教学。面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反思"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张,重新认识教学和生活的关系,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陈英 《快乐阅读》2011,(26):117-118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回归语文本色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细节往往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汉字魅力,让识字教学有"厚度";对比词语内涵,让词语教学有"深度";分析概括句子,让句子教学有"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