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地政府提供给媒体的一份打捞报告中称,截至9月14日.参与沉船打捞工作的浙江舟山东海水下工程有限公司东海工一号.共计打捞沉船17艘,其中发现遇难者遗体7具。而在这搜船上工作的潜水员戴林强的潜水日志中,他发现的遗体数字却是12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曹劲 《中国博物馆》2009,(1):120-127
2007年年尾,宋代沉船“南海I号”的整体打捞与保护成为举国关注的考古盛事。800年前的海上贸易和沉船事件挟裹着浓厚的历史人文色彩,现代科技手段在探测、打捞和保存工作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魅力,使每一个关注于此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穿越时空之间人类文明进步的熠熠足印和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整体打捞的终点,首次在公众视野亮相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成为万众瞩目的另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渔船档案是党委、政府编制渔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资料,也是渔政、港监及船检等部门在渔船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重要依据。笔者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近20年,开展渔船档案管理专题研究近10年,先后搜集  相似文献   

4.
声音     
《视听界》2011,(4):1-1
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摘自《人民日报》评论。  相似文献   

5.
图片传友谊     
去年九月,解放日报发表了《在打捞“阿波丸”工地上》的通讯及照片,反映了日本人民所关心的一九四五年四月沉没于我国东海的“阿波丸”打捞情况。十月二十五日,日本广播协会驻华记者盐岛俊雄  相似文献   

6.
曹劲 《文化遗产》2008,(1):154-162
宋代沉船"南海Ⅰ号"经整体打捞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本世纪中国水下考古的盛大事件。对"南海Ⅰ号"持续二十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保护,从此也将进入新的篇章。"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沉箱整体打捞法进行古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体现了我国文物保护、海洋工程的综合实力,开创了多学科进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华健  余琦 《军事记者》2012,(7):25-26
2012年4月11日。菲律宾军舰闯入南海我黄岩岛海域.借口“维护主权”,对中国渔船进行袭扰抓扣,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随后发生世界高度关注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  相似文献   

8.
贺景娣 《大观周刊》2012,(15):165-165
一位语文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出了这样一道题:以大海、月亮、渔船为素材。写一篇想象作文,200字左右。结果,有一个学生只花了七、八分钟便站起来向所有的听课者描绘了一幅“月夜下.渔船在海上自由自在地漂泊”的绝美画面,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听的人都频频点头。但不知何故,教者只是对他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请坐下。”便没了下文。而后,教者又让另外几个同学回答.虽然那几位同学的回答没有刚才的同学那么精彩.但教者对这几个学生的回答却是赞赏有加。听课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教者出此题的意图是要学生想象一个故事而非一个画面.难怪第一位学生受如此冷落。  相似文献   

9.
抓住优势 树立权威 中山舰打捞是湖北省筹划了十年的重大工程,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省委机关报的湖北日报,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理所当然地应肩负起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真实、全面、客观地报道中山舰打捞,并积极影响国内舆论乃至国际舆论的神圣使命。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早在中山舰打捞方案刚刚出台之时,本报就指定文体部、摄影部选派精兵强将,从事这一战役报道,并要求出版部鼎力支持,优先安排版面,保证系列报道见报的连续性和宣传效果。 从1996年11月5日《12日开始打捞中山舰》,到1997年2月22日中山舰开始修复》,3个多月中,本报“为了一代名砚重见天日——中山舰打捞系列报道”共推出文字稿件78篇、图片47幅,不仅反映了打捞全过程,歌颂了打捞人员敢拼敢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且介绍了名舰历史、人物、筹备打捞经过等,回答了读者渴望了解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0.
因日本军舰撞沉台湾渔船事件引发的台“保钓运动”不断延烧,火药味渐浓。台湾“立委”计划6月18日搭乘军舰前往钓鱼岛海域考察,拥有钓鱼岛“行政管辖权”的宜兰县响应配合。宜兰县渔业界人士正酝酿发动南方澳渔船组成随行船队,共同前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南方澳渔民将行动取名为“万船齐发”。  相似文献   

11.
史一言 《传媒》2002,(7):13
5月15日,不少媒体(包括互联网和报纸),都刊登了新华社关于“5·7”空难打捞“黑匣子”的通讯和照片。通讯的标题是《海底搜寻七昼夜》,副题是《北航失事客机“黑匣子”打捞记》。几个小标题分别为:“发现”、“定位”、“锁定”、“逼近”、“出水”。 说实话,这篇通讯写得比较细致,比较详尽,把潜水员迎着海风、潜身水底、坚韧不拔的精神充分展  相似文献   

12.
王颖 《兰台内外》2023,(2):10-12
随着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推进,相关单位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积极遵循“四位一体”的管理原则,在渔船管理中始终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大数据时代,除了要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外,也要加大渔船档案管理力度,结合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档案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档案信息,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以此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渔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渔船档案管理存在的各项问题,逐一探究大数据时代的渔船档案管理思路,并提出档案增值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楠 《传媒》2002,(7):11-12
办报是门艺术,办报者都应该是钢琴家。这不仅是对总编辑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每一位编辑、记者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想起这个“俗说”,是因为发现2002年5月15日的很多报纸上都刊出了一幅抢眼的新闻照片,“图为5·7空难第一个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情景”。这是个什么“情景”呢?打捞员手捧黑匣子像捧着一个大奖杯似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2001年3月1日,中国考古学家指责英国难打捞专家迈克·哈彻的非道义行为,要求他遵守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与中国协商得理一批海底打捞文物。1999年5月,哈彻在南中国客货商船“的星”号,于2000年捞获了大量珍宝,其中包括35万件的德化青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洞头县宣传化部门本着立足渔农村、贴紧渔农民、服务渔农业的思路,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渔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创建了渔船图书室,成为加强渔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通过建立并充分发挥渔船图书室的作用,渔农民学科技、学化风气进一步浓厚,  相似文献   

16.
一张新闻照片引发的质疑及原因探究2002年大连“5·7”空难发生后,由于事发海域情况复杂,打捞员历尽艰辛才于5月14日找到第一个黑匣子(语音记录器)。5月15日,一幅表现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照片发表在全国各大小报刊上,“打捞员抱着黑匣子站在照片中央,满脸高兴;站在他身后的一群人无不面带笑容,有的鼓掌,有的还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顶”。不少报纸并将其作为头版新闻放大处理,如《中国青年报》、《信息时报》、《新快报》、《解放日报》等。这幅新闻照片在报上一露脸,立刻引来一片愤怒声、声讨声和质疑声。5月17日《…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在打捞“库尔斯克”号的国际合作方的选择上,出人意料地变卦,俄政坛上的新星谢·巴格丹奇科夫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去年末,来自武汉、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的100多名摄影记者云集武汉近郊金口镇,在长江江面广,进行打捞中山舰的采访活动。中山舰是1938年在抗击日寇的长江保卫战中被日机击中而沉入江底的,舰长和25名官兵遇难,去年下半年湖北省经中央同意决定打捞中山舰。得知此信息后,摄影记者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山舰。打捞开始后,大家依托武汉市区作基地,三天两头跑金口。由于金口距武汉市区有60里路程,来回很不方便,不久,大家干脆就移师金口,在江边小旅店安营扎寨。寒冬腊月,没有暖气、火炉,许多人冻病疗,仍坚持工作,当天拍的新闻都…  相似文献   

19.
“只有不曾忘却童年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凯斯特纳告诫我们要珍视童年,那么当我们从忙碌喧嚣的生活中回望童年时,又能打捞出多少记忆的碎片呢?高凯无疑是在童年之海中打捞记忆的高手。他带领我们领略一片片儿时的欢乐海区,伴随着洁白美丽的浪花聆听童年时代的开怀大笑和稚拙的心声。于是我们在童年的海洋中畅游,那是迈向知识殿堂的最初的蹒跚脚步。  相似文献   

20.
日本要打捞在中国专属经济海域沉没的可疑船只,美国泄露《核态势评估报告》,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访美、“副总统”吕秀莲过境意大利前往匈牙利……诸多与中国相关的事件集中在一起,令中国外交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