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不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篇十二句。这句话讲了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应该“不器”。要明白什么是“不器”,则必须先知道何为“器”,故“器”字是这句话的关键。“器”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皿。皿意即装东西的器具。“器”从字形上看,四口一犬,四口象征各种器皿,犬是看守这些器皿的狗。需要看守的器皿  相似文献   

2.
“尹”字考     
汉字“尹”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演变中,其形音义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尹”字的认识只停留在了“姓氏”这个意义层面.本文通过对“尹”字形音义等诸方面展开讨论,以便加深人们对“尹”字的认识,使人们能够正确使用每一个汉字.  相似文献   

3.
释"尹"     
“尹”作为治理、董正讲时,常表示治理政事。但据“尹”的甲骨文和古文形体看,“尹”的本义应为治兽,引申为治理政事,又引中为治理政事的官吏。“尹”在古代的常用文献义是职官名,作为职官名,“尹”与“君”在音义上有密切的联系。“尹”又假借为“筍”字,表示诚信之义。“尹”作为姓氏与“尹”的意义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都熟悉“君”字。它的上面是“尹”字,“尹”字在古时候有治理的意思,为做官的通称,如“道尹”、“京兆尹”等;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号施令。因此,“君”最早指的是拥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后来,“君”除了指君主,还指一种封号,如战国时的孟尝君、平原君等。“君”又是对人的尊称。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里的“君”就是王维对元二的尊称。此外,在古时候,子女可称父母为“严君”或“家君”,称亡父为“先君”。夫妻之间也可以互称“君”。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  相似文献   

5.
“君子”一词,在古代典籍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且词义丰赡多变,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但要明其源流,还得以“君”与“子”人手。“君”,会意字,从尹,是手持杖的形象;从口,表示发号施令。据此,“君”是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统  相似文献   

6.
题目一我眼中的“君子” 请以“我眼中的‘君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7.
李聿 《语文知识》2004,(10):33-33
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课注释:“意思是,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这是冉有的谦词.如:至于。俟,等。”此注回避了一个难点.未给虚词“以”加注。译句中有“只好”一词,但“以”字是绝对没有“只好”义的。显然,“只好”是根据说话的口吻补出来的.“以”字并未得到落实。不少老师把这个“以”处理为表顺接的连词“而”,笔以为这个“以”当解作“则”。  相似文献   

8.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现代汉语中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句俗语,可这句俗语却非其原来面目。溯其本源,许多人都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的。他们认为,“无度不丈夫”中的“度”是指气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正好构成“度量”一词,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度”字才被讹传为“毒”。这种解释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却是想当然之说,理由有二:其一,“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之说严重违反了汉语对偶句的平仄规律;其二,在明代以前的典籍中找不到相关的书证。  相似文献   

9.
阅读材料《孔子论水》,从中选取立意角度,或由此联想到关于“水”的其他话题,写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孔子论水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必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水么,君子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的。它遍布天下,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  相似文献   

10.
老导演谢添为别人题字下笔如神,妙不可言。如他给聂卫平题的字是“乐在棋中”,给一家报纸题的字是“好心好报”,给天津狗不理包子铺题的字是“笼的传人”,给一家球厅题的字是“君子好球”,无不妙语双关,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诗经》的“是”字,对探索先秦时代“是”字的性质及其发展,无疑大有种益。笔者以1979年中华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为版本,统计出《诗经》的“是”字在52篇诗中使用,共130例。下面分类通一考释。一“是”字用为指示代词(A)代表第一种格式,其余类推。格式中的X代表“是”字。S代表主语,加括号者表示主语可有可无。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成分。V代表动词调语,M代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下同。(1)“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大雅·瞻仰)(2)“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周颂·有瞽)(3)“视民不,君子是则是。”(小…  相似文献   

12.
君子的人格     
<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的“君子的人格”内容。我们可以照着中国古代先贤有关君子的论述,从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大学的题为《君子》的演说讲起。梁启超的演说《君子》代表了一种面向新世界的观念和希望,这就是提升道德、修己成人,融合古今、汇聚文明。梁启超在他的演说《君子》中首先谈道:“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我们会使用很多辅助材料,如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等,还有一个材料是可供我们开发的,那就是古文字材料(甲骨文)。 中国的文字就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在课堂上我曾经给学生展示过这样一幅图片:4。然后问他们这个是什么字,学生说好像是个“人”,然后我再展示尹,问这是什么字?他们不知道了.还说是“人”,我说,是“人”,但是这个人已经站不住了,学生马上说是“死人”.很好,其实这个字是“尸”,同学们真厉害,你们刚刚读的是甲骨文啊。  相似文献   

14.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宽儿     
我儿七岁,名宽,是他奶奶取的。我一翻《辞海》,原来还是蛮不错的一个词。宽者,君子宽而不慢也。给他上户口时还有小笑话一则:当时登记户籍的是一个年轻女同志,问我儿叫什么。我说是“宽”。女同志便问:“kuān?哪一个kuān?”我总不见得要文诌诌来一句君子宽而不慢吧。只答说是宽广的“宽”,且张开两臂作辽阔无垠模样。这女同志脸上竟浮出美丽的迷惑。我便在空气里一笔笔划着“宽”字。派出所的这位女同志,恍然明白过来,仰天大笑道:“哦——,不就是宽大处理的“宽”么?!”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发现有很多作家的字都是“子×”。从孔子的学生来看就有“子渊、子贡、子思、子夏、子路”等人。后来的著名文人,字“子×”者难以计数,且大都是名垂青史的著名人士。如袁枚字“子才”,张维屏字“子树”,王勃字“子安”,王世桢字“子真”,郑珍字“子尹”,曹植字“子建”,柳宗元字“子厚”,杜甫字“子美”,张九龄字“子寿”,刘向字“子政”,赵孟頫字“子昂”,魏学洢字“子敬”,宗臣字“子相”……  相似文献   

17.
清华精神     
◎八字校训民国三年冬(公元1914年),梁启超先生来清华演讲,以“君子”为题。其引述<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这次演讲不久后便化作了清华园里的一座石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便是清华的八字校训。◎三句箴言“耻不如人”清华建校之际,正是国人从天朝大梦中惊醒之时,清华人以中国科技与文明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为耻;以清华不如西方一  相似文献   

18.
"君子不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英 《大学时代》2006,(11):46-48
本文从文本解读和孔子的“君子观”两个方面,寻找“君子不器”可能的思想内涵。指出“君子不器”不是才专与博的问题,“器”乃是一种君子人格状态的抽象,是一种“以礼修己”的人格表征,“不器”是说君子必须超越他律的“以礼修己”的范畴,而去追求形而上的为器之“道”。  相似文献   

19.
读材料(孔子论水),从中选立意角度,或者由此升发、联想到关于“水”的其他话题,写5O0--6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孔子冷水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必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水么,君子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的。它遍布天下,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忘,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略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  相似文献   

20.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女为君子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