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出发,联系《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走红所引发的"萌文化"的浪潮,将"萌文化"看成是一次童年的回归,并从真人秀节目中提炼出"萌文化"的传播趋势及在媒介传播中的表现与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姜慧芳 《今传媒》2016,(12):104-105
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作为当下荧屏的热播节目形态,普遍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在"限真令"的政策影响下,研究加强文化内涵和原创动力的模式及方法是这类节目的重要议题.湖南卫视原创的《偶像来了》第二季更名为《我们来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通过对《我们来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个案分析,梳理出节目的文化传播策略,为当下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首播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应,成为了国内新生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翘楚。本文将从规则创新、传播特征及文化怀旧三个维度来剖析、解构《我是歌手》,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音乐类娱乐节目生存发展的秘诀。  相似文献   

4.
李黎 《报刊之友》2014,(3):131-134
本文将真人秀电视节目及名人文化视为仪式行为,主要是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出发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文中会给出真人秀电视节目以及名人文化关系的简要回顾。作者将选取的仪式理论结合当下中国最流行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进行分析探讨,并试图找到理解电视真人秀节目与名人文化之间关系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于2013年10月份开播的一档大型真人秀节目,开播到现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针对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文化影响力展开论述。首先,对何谓文化影响力进行简要论述;其次,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文化影响力:(1)影响父母的教育观;(2)影响人们的生活观;(3)影响栏目的制作观。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邓晓慧  宋波 《今传媒》2014,(5):91-93
从2012、2013年浙江卫视举办的中国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从开播到现在,一直备受观众瞩目,本文借用费斯克关于电视文化的两种经济理论,来分析该节目从众多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内在成因,旨在揭示大众文化语境中,受众在参与电视文本交流中的显著程度,以更好地俯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电视经济的命脉,做好节目的包装宣传。  相似文献   

7.
刘琴 《东南传播》2015,(6):70-72
从《爸爸去哪儿》到《花儿与少年》,明星"真人秀"节目延续了草根"真人秀"节目的"媒介奇观"制造,主要在"冲突"、"戏剧化"和"解决"这三种元素上发力,虽不能肃清"真人秀"节目的戏剧化冲突设计的陈规,但人物性别"刻板印象"正反建构的加入,因为节目场景的陌生化与生活化,情感性叙事带动了社会性思考,让节目在意义建构上实现了增量。  相似文献   

8.
温雅欣 《传媒》2017,(23):60-61
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将主要市场聚焦于成年人身上,对少儿市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少儿节目特别是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比较稀缺,远远满足不了少儿的实际需求.而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为代表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和以《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井喷与跟风,导致市场疲软和受众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北京卫视等借鉴这两种综艺节目中"少儿"与"音乐"的相关元素,开发出了《中国新声代》《音乐大师课》等非选秀的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展现了少儿的童真、童趣与歌唱才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收获了较好的市场回报.但是,节目也存在电视被神圣化、参与者形象符号化和少儿成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钟翘楚 《声屏世界》2022,(2):108-110
《再次出发韩国篇》是韩国电视台JTBC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制作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以"音乐治愈"作为节目主旨,开播以来获得广泛好评.文章旨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通过分析该节目对受众心情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和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满足,分析其成功动因.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花儿与少年》第一季播出后,好评如潮,在竞争激烈的真人秀节目中抢占了一席之地,开创了国内旅游真人秀节目的繁荣景象。一年来,各类旅游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花样爷爷》《充电旅行》《花样姐姐》等相继播出,均取得不错的收视。今年4月,《花儿与少年》第二季再现荧屏,收视率保持领先,持续热播。本文以此为契机,对第二季从四大节目元素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人物元素、动力元素、细节元素和文化元素深入探寻其热播的原因,尤其强调其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以期给其他节目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音乐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呈井喷之势,湖南卫视音乐互动真人秀节目《我想和你唱》第二季前不久落下帷幕,节目以自身独特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着高收视率与热议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试图以《我想和你唱》为例,通过对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分析,挖掘自媒体时代电视音乐真人秀的发展特征与创新突破,在总结其创新成果的同时发现潜在问题,希望对电视音乐真人秀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葛胜君 《传媒》2016,(13):62-64
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随后,《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节目纷纷涌现.2015年,由陕西卫视推出的《唐诗风云会》再次成为文化真人秀节目的新典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传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2007年流行的"讲坛"类文化节目,无论是两年前的《汉字英雄》,还是最新的《唐诗风云会》,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真人秀"色彩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为"文化真人秀"节目范畴.  相似文献   

13.
李亦宁 《新闻界》2007,(4):97-98
本文以2007年热播的《舞林大会》节目为个案,从节目定位、节目编排和视觉呈现等角度分析其获得高收视率的原因,并从"身体文化"的角度对节目进行剖析,从而对"明星真人秀"这一节目形式的发展前景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呈井喷式发展,这股热潮愈演愈烈.但在这繁荣背后,却有诸多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欧洲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视角出发,剖析了当前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问题,如被商业力量操纵、娱乐至上、流水线生产等,最终使受众被裹挟其中,产生虚假需要、丧失精神独立.本文指出,真人秀节目不能只重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流行文化相结合,不失为此类节目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云 《采.写.编》2021,(10):99-100
《圆桌派》是一档全新风格的聊天真人秀节目.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打造的全新聊天真人秀节目,窦文涛携手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如马未都、梁文道等人,围坐在雅舍内、圆桌旁,每期围绕一个热点的社会话题展开智慧的交锋,激烈的讨论,为众多"精神饥渴"的文艺青年打造出了一档高品质的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6):54-59
肇始于2004年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正式拉开我国草根明星选秀的帷幕,并彻底改变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面貌。新媒体全面崛起的当下,养成系偶像正逐渐成为我国偶像生产模式的主流,并对我国娱乐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质变。本文立足于传播技术驱动下的养成系偶像生产,从"偶像—粉丝"的全新关系出发,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养成系偶像粉丝社群的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影响,试图概括总结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偶像生产理念和深层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7.
王锟 《出版广角》2016,(20):69-71
互联网的广泛、快捷和匿名等传播特点使"羞辱"从一种伤害他人情感的方式摇身变成赚取经济利益的商品,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与互联网心照不宣地联手炒作,为"羞辱文化"推波助澜.文章试图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与互联网共谋打造"羞辱文化"的原因、特点及负面效应,并初步探索破除羞辱文化景观的现实策略,以期为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19.
《星光大道》以"草根"为主线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情感生活与价值追求,他们的"天籁之音"深深感染并感动着千千万万电视观众。草根文化的植入,草根力量的裂变,使"草根性"成为《星光大道》栏目的标签。《星光大道》节目的草根性主要通过节目流程、语言表达、评选机制及其节目参与人员等方面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是一档纪录形态电视真人秀,其媒介文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试从节目对"赢"的重塑、商战的体现和公益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节目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