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风/光/储微电网实验平台面向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等专业课程展开相关设计,集成了模拟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等装备。该实验平台可开展模拟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光伏系统跟踪等实验,通过实验设计与实现增强学生对光伏、风机等分布式电源以及微电网系统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微电网充分发挥了分布式发电的价值和效益,可作为大型电网的有益补充,解决大规模电力系统的诸多潜在问题。本文介绍了微电网产生的背景,并阐释了其概念和结构特点,最后,对国内外微电网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设计和搭建由光伏(PV)、燃料电池(FC)、蓄电池(Battery)和直流负载(Load)等构成的混合直流微电网系统,对系统的供电模式和能量流动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以上海地区日照强度和负载功耗为例,借助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建模。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性较好,新型混合直流微电网系统较好地克服了光伏发电间歇性和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不稳定的影响,光伏与燃料电池搭配使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低碳环保意识的普及,以分布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型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在分析了各类分布式发电的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DG的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V的控制原理,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模式的模型及控制方法,并将上述控制原理应用到分布式电源并网与孤岛运行方式切换的控制环节中。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得到了系统在不同控制环节下的负荷电压质量以及DG输出功率等的仿真波形图,从而验证了上述切换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分布式光伏发电对降低工商业用能成本、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系统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定义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面临的技术难题、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系统协调问题及人才缺失问题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协调优化电网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增强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发电在配电网中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分布式发电的优点,分析分布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介绍微型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等值模型,最后对分布式发电的市场价值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微电源功率传输特性,分析了下垂控制的原理,研究了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基于下垂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下运行,当负荷扰动时,仿真结果直观地体现了下垂控制方法能够调节系统频率以及微电源输出电压的幅值,有效地解决了孤岛运行模式下微电网频率和电压幅值的支撑问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从设计、数学建模、仿真等方面研究了微电网仿真与实验系统,在微电网模型基础上,采用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WSCC)3机9节点系统作为标准输电网模型,结合硬件仿真实验平台,开发出微电网仿真与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入系统、模拟输配电系统、负荷和仿真实验平台。研制的仿真及实验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实验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应用表明,系统设计合理、功能完善,各方面性能能够满足微电网仿真和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池的原理分析,得出光伏电池的数学理论模型,进而搭建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电池等效模块,再经过直流-直流变换模块、逆变桥变换环节、滤波环节,得到完整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模型.利用PSCAD软件建立了光伏发电的模型,完成了光伏发电各环节的搭建和调试.该模型可以定量地分析在外部输入参量,如外部光照量、电池板温度等变化时,光伏系统的输出电压、输出功率、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以及并网后对于系统网络的影响.作为一个等值电源,还可以计算出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等值阻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在三种运行模式(即微逆变器系统、电源优化器系统和组串式逆变器系统)下的光伏系统发电量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了户外不同运行模式下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初期衰减情况,测量结果表明,三种系统的发电量组串逆变器系统的日发电量最高,微逆变器系统和电源优化器系统基本一致,而晶体硅组件在户外运行了3年之后功率平均衰减率为2.20%,同时,不同的运行模式下组件初期衰减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其中微逆变器安装方式的组件衰减率最低,通过EL测试尝试找出导致其衰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顺德地区的小型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峰值功率为1kWp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1年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系统的发电量和系统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顺德地区峰值功率为1kWp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为1000kW·h,本系统的性能比为71.53%;为使系统的效率达到最佳.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乘以87%应等于逆变器的最佳工作电压: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流谐波畸变率较小,不会对电网和负载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中基于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WSCC)3机9节点系统,建立了1个带有逆变并网接口的输电网模型,并利用逆变并网接口模型模拟了微电网与上级输电网的连接,对微电网对上级电网电压与频率的支持情况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上级输电网的有功与无功负荷发生突变时,微电网的接入使上级输电系统的有功与无功功率能够实现就地平衡,并保持系统频率与电压幅值的稳定。整个微电网系统仿真环境设定均按照实验室所能达到的低电压低容量条件下完成。文中所有仿真算法及结果均在PSCAD/EMTDC软件环境及动态模拟实验室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Xscale270的智能网管UPS电源可实现UPS电源集中管理,解决维护效率低等问题。该UPS电源以嵌入式微处理芯片Xscale270为控制核心,集以太网、RS485、RS232、SNMP等多接口通信设计,具有自检、自保护、自动报警等功能,支持热插拔及现场自适应接入,可单机独立运行,也可多机并网运行,网管功能强大。  相似文献   

14.
微逆变器可实现独立的光伏模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极大优化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能量转换,提供即插即用概念。光伏微逆变器在功率变换中,常采用高频变压器升压产生期望的输出交流电压,根据直流链配置可以分为直流链、伪直流链和无直流链3种微逆变器拓扑结构。微逆变器控制技术包括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技术、输出电流控制技术、孤岛效应侦测与保证技术等,且功率开关对于改善微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地县两级供电企业的一体化数据备份方案,实现地县两级供电企业数据备份一体化运维和管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级、应用级灾备和异地灾备的部分功能,有效提升信息系统灾害应急能力,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并保障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从网络备份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设计方案入手,详细讨论基于存储网络的备份系统的软件设计,并对网络备份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分析和设计,尤其是备份管理程序和备份客户端与备份源代理(即恢复目的代理)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一个基于IP的网络备份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了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法,优化了网络备份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电网连锁跳闸场景下,提出一种对电网临界初始运行状态的搜索方法。首先,根据系统在连锁跳闸时的具体表现,结合线路电流型后备保护的动作行为,给出判断电网连锁跳闸的数学表示形式,并对支路在连锁跳闸时的临界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其次,建立寻找距离当前电网初始运行状态最近的连锁跳闸临界初始运行状态的优化模型。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法,筛选出连锁受扰支路上的关键节点,基于关键节点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IEEE-14节点系统上进行仿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连锁跳闸时的临界状态进行有效搜索,从而帮助运行人员观察当前运行状态的安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增大,系统稳定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实现对复杂电网在线稳定监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影响秦皇岛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根据目前网架结构和供电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对措施及电压稳定监控软件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网中的连锁跳闸现象,提出一种针对潮流转移引发连锁跳闸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根据连锁跳闸支路的表现形式和后备保护的动作方程,确定筛选支路受扰严重性的评价指标,筛选出严重受扰的支路。结合初始故障断开后系统中支路电流与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聚类分析算法筛选电网中的关键节点,并对关键节点对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筛选关键节点是有效的,可以为电网预防连锁跳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