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命制出有特色、有新意、有品位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题,是广大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研究者以及老师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的“苦差”,但也是体现研究者以及老师命题水平、能力和境界的“乐事”。在2013年济宁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过程中,尤其是“中国梦”材料解析题的命制,笔者不仅享受了由“苦”到“乐”的体验,还从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得到一些实践性认识。“中国梦”材料解析题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勇 《教师》2015,(5):98
2013年历史高考中的40题第一问:归纳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该题总分为10分,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归纳思维。近几年高考中的40题,几乎年年都考“特点”的归纳思维题,这也提示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一、归纳法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课程结构的重大变化为: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模块由若干专题组成教  相似文献   

3.
高考结束后“皖北高中历史教师沙龙”举办了“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问卷调查”活动,要求参与者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或欠佳试题。从问卷调查结果看,2013年北京卷第37题得到了老师的一致认可,并引发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入思考。笔者不揣浅陋,在这里谈一谈对北京卷第37题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小静老师和可爱的闹闹:你们好!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也是《我爱写作文》的热心读者。我原来最怕作文,并且最怕作文“溜题”。可是,读了《我爱写作文》2013年第3期“访问作家”中的《溜题》一文,我都忍不住笑出声了:原来“溜题”并不可怕,原来作家也有“溜题”的经历呀……  相似文献   

5.
201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命题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确定命题思路,在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五种题型上进行创新,实现了课程标准“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目标要求;同时,在历史课程的能力及其培养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指导和要求,促进了中考历史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6.
“作文开头难”。不少学生常常望题生叹。如果我们指导学生在作前多想想,让他们学会想些什么,怎样想,就可以减缓坡度。一、范围往“大”处想。小学语文的作文训练题,大多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范围,这就可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写作题材。对这类“范围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往“大”处想,从课内想到课外,从课堂、操场想到街坊、村巷,从老师、同学想到亲友、邻居。  相似文献   

7.
笔者最近学习了《中学数学杂志》2013年第9期崔志荣老师《把控测试信度减少无效“投机”》一文,读后收获不浅,并对文中的三道题目“测试题”、“改编1”和“改编2”产生兴趣.原文三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我校逐步从2011年省赛三等奖,2012年省赛二等奖,2013年省选拔赛第一名第二名、国赛二等奖第一名及三等奖,2013年省赛第一名、2014年国赛两个一等奖的经验,结合自己在几年辅导学生参加中职护理技能大赛的实际工作经历中,介绍我校从活动早期的领导规划、学生选拔、指导教师的准备到学生的训练等方面谈怎样开展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 《中小学数学》曾刊载了朱月红老师的文章《由两次考试的“狼题”想到的》,文中的一道“狼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我校逐步从2011年省赛三等奖,2012年省赛二等奖,2013年省选拔赛第一名第二名、国赛二等奖第一名及三等奖,2013年省赛第一名、2014年国赛两个一等奖的经验,结合自己在几年辅导学生参加中职护理技能大赛的实际工作经历中,介绍我校从活动早期的领导规划、学生选拔、指导教师的准备到学生的训练等方面谈怎样开展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学生拿着一道应用题来到办公室问老师.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解答,只是把题读了一遍,谁知道这学生听后笑了“:我会了!”就跑回教室了.这老师用什么妙法把学生的疑难很快地解决了呢?原来这位老师读题很有“门道”,还很有表情呢.比如在读“今年比去年多生产多少斤”时,把“多”字读得很重,又拖得很长,于是,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可见解答应用题,不能忽视读题.怎样指导学生读题呢?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妨培养学生边读题边审题的习惯.除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读题有困难可由教师代读或者领读外,对其他年级学生,更多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特别是默读的好习惯.对初学或还没有熟练掌握的应用题最好要做到三读——一是初读,即了解性地读题.通过初读弄清题目中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二是复读,即审题性地读题,要反复默读、边读边想.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题中难懂的或容易混淆的词语,如“:照这样计算“”增加到”与“增加了”等;2.弄清题中没有明显给出的数据,以及与运算无关的、多余的数据;3.弄清某些倒叙的题目的题意,如(1“)妈妈今年28岁,比爸爸小5岁.爸爸今年多少岁?”(2“)某书店上月卖出儿童读物1568本,还...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有位老师作者这样说,阅读与写作是中考的“重头戏”,也是同学们的“头痛题”。为变“头痛题”为“乐答题”,化“重头戏”为“轻喜剧”,新年伊始,我们特设“阅读与写作”栏目,编发了由著名特级教师郭志明领衔的指导文章,同时特别推出一套试题有奖征答,为同学们一展身手搭建了平台。我们热切期待着同学们的快速反应,期盼着同学们的积极应答。答案及作文请寄阅读与写作栏目组,获奖名单与参考答案下期公布。金辉  相似文献   

13.
邓从新 《科学课》2014,(5):88-88
对于学生提出的“好选题”,许多老师发现别人已经研究过,于是就要求学生“放弃”研究,另外选题。可是,如果我们指导学生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继续研究,是不是会让他们的研究更深入、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炜老师用六年时间编写出《周德清散曲作品选读》,这对一位长期在农村高中任教的老师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该书由“阅读鉴赏”“综合实践活动”“附录”三部分组成.“阅读鉴赏”部分按周德清散曲内容分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选若干首散曲,每首散曲附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和相关资料链接,帮助教师指导阅读或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单元设计了序列鉴赏探究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5.
“作文开头难”,不少学生常望题兴叹。如果我们指导学生在作文动笔前多想想,让他们学会想些什么,怎么想,打好腹稿,就不会感到下笔难了。在作文指导时,我常让他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思维。一、范围往“大”处想小学语文的作文训练题,大多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范围,这就可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写作题材。对这类“范围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往“大”处想,从课内想到课外,从课堂操场想到街道村庄,从老师同学想到亲友邻居。要“搜肠刮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过的写作素材都“亮一亮”。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而能写出自己  相似文献   

16.
天凌 《小学时代》2009,(3):22-24
你知道哪里的孩子从不接受“挫折教育”?你知道哪里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说“你真笨”、“你不行”、“你怎么错这么多”之类的话?学生做对10道题和做对5道题,老师都会说“很好(very good)”,哪怕只做对2道题,老师的评语也常常是“你很努力(a good try)”。  相似文献   

17.
和老师谈笑风声?和老师勾肩搭背?和老师称兄道弟?认真做好右边的选择题,分析分析自己和老师的“亲密”程度。请阅读右列10题,每题后面有“是”或“否”两种答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答案,并在题后的“是”“否”上打上勾。  相似文献   

18.
冯齐林 《教育文汇》2014,(21):38-39
“作文难,难作文”,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中学生的通病。每当语文老师把“文题”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皱额锁眉,甚至过了几十分钟还是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历太浅,知识面太窄,尤其缺乏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了解除学生写作的痛苦,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一定要从平时的积累开始。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学法指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放在首位,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较好、较快地完成知识上(从不知到知)、情感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能力上(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最近,听一位老师教“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课,就是一堂很好的“学法指导”课。现介绍如下: 1.拼题引入,巧妙铺垫。教学准备题后出示下  相似文献   

20.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一位老师为了突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转化而来.在巩固练习时.每一道题都不忘问学生:这个平行四边形其实可以看做什么图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直到学生都会说“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时,老师才感到“心满意足”。可是,第二天练习课中学生对一道题的解答,却让老师感到从“天堂”打到了“地狱”。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如图),如果要在它的四周都围上篱笆。篱笆的总长度是多少?(单位: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