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虽已不是新话题,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却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出台了不少有关"减负"的政策及整治举措。但时至今日,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却依然困难重重,依然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顽疾!这种状况不得不让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减负主要指减轻和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大和经济负担过多的局面。从教育报偿的视角来看,教育减负失效的原因主要有:忽视了报偿对教育减负的负面影响;教育差距的客观存在;考试分数作为一种报偿所起的作用过大;教育减负政策执行不到位等等。需充分认识报偿在教育减负中的价值:在实践层面,切实做到教育公平;在政策层面,进行合理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在学校层面,改革学校评价机制;在社会层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在家长层面,保持一种正常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基础教育减负问题的重视,中小学"减负"政策失真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减负"政策的失真一方面不利于中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因而,切实落实"减负"政策迫在眉睫。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减负"政策失真的原因,并针对其提出了现应的措施,以促进"减负"政策的切实落实及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减负"一般指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家庭、社会构成教育的生态系统,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们的压力及其相互影响则成为"减负"问题的直接诱因。基于生态视域的"减负"对策:加强政府治理改革,培育"减负"良好的基础性社会生态;提升政府教育管理水平,构建"减负"健康的宏观教育生态;提升各教育主体专业素养,优化"减负"的微观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5.
相梅 《华章》2004,(11)
转瞬之间轰轰烈烈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已进行几年,“减负”这一过时的话题似乎已被淡忘,在“减负”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许多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就社会各界关注的“减负”相关问题,对教育体制和现状有深刻认识的教育专家,他们是怎样看待减负的呢?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减负政策执行涉及多层、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遭遇重重阻滞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推动减负政策执行利益整合、削减委托代理信息传递链条和构建“火警式”监督机制,是治理该政策委托代理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正>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近60年来,我国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却越来越重,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的"中国式减负"为何总是越减越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家的减负政策实施长期面临困境?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其审视。一、简单化的做法遮蔽了减负问题的复杂性1.关于减负的基本问题。我们如何认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事实?一方面,减负是针对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8.
自建国到90年代后期,中国基础教育政策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简称减负)一直是重要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民生问题的关注点。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减负更成为家长与社会媒体长盛不衰的教育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政策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虽然民间与学界讨论很多,但是学界与大众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理解与有效解决方式未能达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共识。因此本文引入米尔斯的"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的讨论,从"真实世界"的政策理解进路国际上已有近三十多年历史的"家庭作业"研究出发,从时间、负担与投入呈现不同群体所感知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象,最后提出将课业负担转化为学习工作量与学习投入的教育观念,从而推动对减负的系统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和政策被替换等失真表现,分析了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失真的原因,提出加强宣传使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基础教育"减负"的督导评估制度等对策来解决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策工具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和保障。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政策时间—政策工具—减负责任主体”三维分析框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进行深度分析,可洞见其变迁历程与演进逻辑。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的组合持续优化,但存在结构性失衡;责任主体的协调性逐步增强,政策执行存在偏差;政策工具有特定的责任主体,适用范围待拓展。为提升减负政策工具的实效,应优化减负政策工具结构,推进政策工具的动态选用;凝聚减负责任共同体,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调配政策工具与责任主体,提升能力建设型工具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值理论,从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价值转化三个维度对中小学生减负政策进行评析。研究发现,政策实施面临复杂的价值困境,主要表现为价值选择冲突、价值认同度低、价值转化收效甚微。具体来看,一是政策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致使决策者的"质量观"、目标群体的"唯分数观"和学校与教师的"争排名观"产生冲突;二是"沉疴难治"的工作艰巨性和民众消极的"态度泛化"造成政策价值认同度低,催生合法性危机;三是政策目标的偏离或落空,致使政策价值转化收效甚微。为了摆脱减负政策的价值困境,必须推动模式突破、制度突破、观念突破,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全面推进考试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促使目标群体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与统一政策相冲突是减负政策实施的阻力之一,厘清投入和负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科学减负的基础。研究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索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潜在分类,并从个体的学业成就、学习品质及其人际关系等角度探索了各类学生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学生的负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需要减负、有的需要增加时间投入、有的需要提升学习品质,学生可根据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状况分为"低投高负型""低投低负型""高投高负型""高投低负型"等四种类型。(2)不同类型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还是在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学习品质上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3)减轻负担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等非学业方面的素养,无论学习投入程度如何,学习品质表现好的学生的负担感受均较低。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建立对学生的负担状况进行科学分类的精确诊断系统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减负方案,利用智能化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减负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粤澳11 097名中小学生发现,广东中小学生思政课课程感知和各维度感知水平显著优于澳门,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维度差距最为突出。性别差异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年级差异大体为小学四至六年级优于初中各年级;曾在香港就读对课程感知有消极影响,在内地就读则有积极影响。父母文化程度大体与课程感知呈正相关。基于此,要继续完善澳门思政课课程建设,加强广东思政课课程实施督导;提高男生思政课课程学习兴趣;引导初中生重视国家事务,实现思政课的情感目标;提高粤澳姐妹学校互动频率,鼓励澳门中小学生到内地就读或交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损害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正在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大问题。本调查在河南省各地市分城市、城镇、乡村3类地区,选取了28所小学,31所初中,25所高中,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调查发现,我省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比较突出;中小学学生校内课业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但校外课业负担大幅度增加,减负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除了在量上加以衡量外,还应从其结构、来源以及学生个体对课业负担的态度、情绪体验等各个层面予以考虑:第一,课程设置、智育结构等方面是否合理化,将直接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程度的差异;第二,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内外部压力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学生个体对课业负担的态度情绪也会对学生课业负担程度产生影响。基于此,上述因素应成为我们衡量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减负政策经历了以防止身体过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取消重点校制度、规范校外培训为侧重点的四个时期。分析四个时期的减负政策可以发现,升学压力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减负政策的根本目的,调整优化学生负担结构是减负政策的核心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减负政策的主要执行主体等四个基本共识。在回顾减负政策历史演进和分析四个时期减负政策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减负政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生态从升学导向转向素质导向,学生负担结构从单一转向多元,政策执行主体从教育内部为主转向内外联合,政策思维方式从标准化转向差异化。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小学教师‘减负年’",岁末国家出台了给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了20条减负措施。文章分析了《意见》在落实时可能遭遇的问题,因为很多负担源于上级布置的任务,所以减负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教师专业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严峻现实和严重后果,深刻认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多方面原因,采取有力措施,标本兼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治标之策,教育部不仅要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而且要出台《中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把“双十条规定”真正落实到实际中。作为治本之策,要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实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为中小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19.
学业负担过重向来是义务教育改革难以攻破的瓶颈,"双减"政策从校内教学和校外培训两方面为当前的减负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径。从校内教学的视角来看,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关键不仅在于作业的减"量",更需要课堂教学的增"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减负提质提供支撑引领,助力教学过程精准高效,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作业,全流程数据驱动教学评价降低考试压力。然而技术理性使课堂教学面临人本关怀缺失,教学评价重量轻质,学生学业负担再度加重的风险。对标"双减"目标坚守教学育人本义,人机协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动态监测学业负担,科学精准减负,统整量化质化评价是减负提质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张媛  薛海平 《中学教育》2020,17(2):33-44
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不断提出各种减负政策.近几年,我国减负政策聚焦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因此研究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更好实施减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和shapley分解法,分析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增加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却减轻了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个人因素对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和校内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外补习影响程度较小,但课外补习对学生校外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是造成学生校外客观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和家庭应根据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程度,实施精准减负政策,有效减轻我国初中学生主客观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