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泛娱乐化"是将表形形式和表现内容转向过度娱乐化,将不应包含或者原本不包含娱乐元素的事物转向娱乐化的属性,并且也是一种能够使人的价值观出现消极情绪的文化现象。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阶段正处于疲软的发展状态,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泛娱乐化"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以及消费主义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脱节的,进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临一定的困难。鉴于此,主要分析"泛娱乐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且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泛娱乐化"的对策,以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得自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向青年群体中蔓延。自媒体“泛娱乐化”现象以娱乐需求“为首”、以多元思潮“裹挟”、以网红直播“吸睛”、以粗略表演“出位”。这容易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降低大学生审美情趣、消解大学生价值认同、淡化大学生责任担当。基于此,我们应该通过强化媒体空间治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媒介素养提升、深化学生自我教育等多项举措,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刺激下,大众媒体逐渐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从而误导了人们的审美与价值观。大学生身处"泛娱乐化"的文化语境中,审美观念模糊、标准混乱,出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严重阻碍了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成长成才。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存在审美认知片面、审美感受力肤浅、审美判断力缺乏和审美创造力不足的问题。为此,高校应当加强审美教育,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并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自觉抵制泛娱乐化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核心的“泛娱乐化”现象也愈发普遍。面对消费主义的冲击,许多人似乎迷失了方向,他们极力追求“网红同款”,似乎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奢侈品,代表着自己的全部价值。殊不知,一味地追求光鲜亮丽的外表,只能沦为浅薄无知的躯壳。唯有心无旁骛地追求,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生命丰富而厚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非理性化是在全球呈强劲发展态势的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年群体产生深刻影响的突出表现。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化的影响、消费主义符号象征意义的蚕食是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日益受到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消费中存在着大量不合理的现象。这些不合理行为中所蕴涵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在高校中为大学生设立消费指导课程、开展适度的勤工助学活动等方式是培育大学生“适度消费”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所谓泛娱乐化就是指信息内容与形式过于娱乐化,从而对人容易产生一种消极负面的影响。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有相对疲软的现象存在,这就使得泛娱乐化对其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力,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文章将针对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展开较为详细的探讨,试图找到有效的对策来减少或避免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广泛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成为消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诱因,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现实挑战。通过深化课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理论阐释和寓教于乐的平衡、凝聚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等针对性策略来应对“泛娱乐化”影响下课程思政育人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盛行催生了网络“泛娱乐化”。新媒体通过打造万物皆可娱的“泛娱乐化”网络环境、借助推荐算法形成“泛娱乐化”信息茧房、利用自媒体扩大“泛娱乐化”传播,来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攫取更多利益。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逐渐向高校渗透蔓延,一方面,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陷入困境、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考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直面问题,通过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开展健康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有效应对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9,(1):49-52
新媒体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为防止泛娱乐化现象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运用涵化理论,对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进行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涵化模型,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对助力社会正能量环境形成,年青一代健康成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实质是大众文化人文教育功能的异化,干扰着现时代精神生活的合理化建构,冲击着社会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助长着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蔓延。从"现实的个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境遇、文化消费的市场逻辑三个层面展开,才能深入反思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内含着对健康积极的大众文化的期待与诉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发展方向,要积极促进大众文化主体从"自在"转向"自为",要以严格的商业资本制度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思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消费主义思潮试图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腐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使部分大学生对消费价值观认知模糊,使他们的生存模式出现世俗化倾向。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需改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具体方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齐心协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教育价值取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以节俭为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抓紧建设高校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信息技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助推之下,"泛娱乐化"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不良影响,让高校思政课堂出现娱乐化倾向,影响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念、正确是非观念的形成。高校思政教师要有上好思政课的责任与担当,加强理论修养,坚守理论品味,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拓展课堂教学,把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娱乐化现象对一些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和审美情趣庸俗化等负面影响。为抵御泛娱乐化的危害,提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实现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变革教育方式、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向支持作用和合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舆论导向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人的价值异化、共同理想泯灭、民族身份认同淡化、扭曲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回应这一挑战,引导大学生解构与批判消费主义话语,形成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拒斥";同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16.
“信息茧房”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算的必然产物。它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范围变得窄化和极化,使大学生的思维面临同质化和退化的风险,容易被西方意识形态所诱导。这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权和主导权带来很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必须解决“信息茧房”衍生的时间博弈、流量吸引、泛娱乐化等问题。因此,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守正创新:树立全员合力新理念,培养有责任担当意识的网络精神领袖;严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能力;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教育手段;力争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权和引导权。以此破除“信息茧房”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处在精神世界建构期的青年在泛娱乐的裹挟下推崇“万事皆可娱乐”的价值理念、禁锢于“私人订制”的“娱乐茧房”、习惯以形象化的“视觉实证”代替理性判断,造成精神生活的泛娱乐化倾向。网络“泛娱乐化”对青年精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即价值取向功利化弱化精神生活追求、审美取向庸俗化歪曲精神生活内容、道德信仰虚无化弱化青年精神生活动力。面对青年精神生活泛娱乐化的倾向,可以从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主体自觉能力三个方面,引领青年精神生活方向、增强青年精神生活动力、提升青年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泛娱乐化的影响下,多数大学生出现社会责任感弱化、审美丑化、价值观迷失等问题。面对泛娱乐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作为大学生教育主体的高校,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把握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动向,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引导。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引导作用,提高审美水平;通过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提高思辨能力;多种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付洪涛 《文教资料》2014,(15):134-136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的重要主体。“中国梦”的阐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三个倡导”,探索可行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践行“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网红文化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近些年来开始表现出传播内容肤浅化、传播主题泛娱乐化、传播价值非主流化和传播场景虚拟化等相悖于主流文化的异动特征。大学生作为网红文化影响度最大的群体,一些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在网红文化异动影响下受到逆向熏染,不断扭曲其审美认知、干扰审美判断、误导审美实践。为防范网红文化异动对大学生审美观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通过宣扬正向网红文化,推崇正面网红形象、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强化高校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等矫治路径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