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孤独感在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使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感情-社会孤独问卷以及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的扬州市健身点150名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居住方式和工作类型对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幸福水平有显著的主效应;2)在控制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后,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孤独感和幸福感的效应显著,多重比较发现,随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增加孤独感水平降低,幸福感水平增加;3)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介作用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发现,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幸福感直接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降低孤独感间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以孤独感为中介变量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通径系数为-0.348.提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孤独和幸福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孤独感在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CLDS 2016数据对体育锻炼、社会资本对我国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会资本对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效应具有中介作用: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也能通过提高居民的集体和个体社会资本存量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通过城乡对比发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和社会资本均对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而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并无显著的直接作用,农村居民反而更多地依靠参加体育锻炼后带来的集体和个体社会资本的增长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在体育锻炼和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比城市居民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七年级和九年级中学生体育锻炼、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基线数据中的相关问题,经过对变量数据的处理后,对17694个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对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中学生学习投入在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值为-34.3%。结论:(1)中学生体育锻炼能够直接正向提高主观幸福感;(2)中学生学习投入在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中学生学习投入与主观幸福感成反比。建议:今后在校园内,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直接正向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和主观幸福感。然而学习投入越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反而下降,因此要多加关注学生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时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学业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仅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效应,更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福利效应。从降低消极情绪体验维度选取抑郁指数和提高积极感受与评价维度选取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作为居民主观福利衡量指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参与体育锻炼对参与者主观福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主观福利效应,显著降低了参与者的抑郁指数和提高了参与者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在影响机制方面,积累健康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参与体育锻炼改善参与者主观福利的重要作用机制,即参与体育锻炼是通过提高自评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扩展社会网络、增进社会信任和提高社会声望,进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福利状况;在异质性影响方面,参与体育锻炼降低女性、城市居民、老年群体及相对收入较高参与者抑制指数的作用更明显,提高老年参与者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提高女性参与者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老龄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在此过程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及Bootstrap中介检验法,对1 25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得出:(1)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体育锻炼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在数字融入与老年人体育锻炼之间中具有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在数字融入与老年人体育锻炼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提高老年人群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融入的程度,对扩大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和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为新时代老龄工作布局及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的冬季里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指数。通过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冬季户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加深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程度等积极效应;提出职能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老年人冬季体育锻炼的关注度,发挥社区体育职能作用,使老年人的冬季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老年人冬季户外体育锻炼的安全性等有效措施和对策,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体育参与、气质性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气质性乐观在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CGSS2017调查数据,采用生活定向测验量表(LOT-R)、主观幸福感量表(SWB)整理相关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检验。结果:我国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中等偏上;体育参与与气质性乐观、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03、r=0.187,p<0.01);体育参与既可以正向预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B=4.274,p<0.01),也可以正向预测气质性乐观(B=0.673,p<0.01),同时气质性乐观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B=1.804,p<0.01);气质性乐观在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为28.39%。结论:体育参与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也可通过影响气质性乐观进而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是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及大众体育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方法、体育锻炼干预效应以及心生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已有的研究结果尚未清楚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1)积极深入地探索两者关系的"剂量效应";(2)开发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水平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3)加强生理心理机制的分析与探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锻炼干预改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和采用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Bootstrap对490名太极拳老年参与者展开调研,探讨太极拳老年参与者深度休闲、流畅体验、休闲满意度和休闲忠诚度的关系。研究表明:(1)深度休闲、流畅体验、休闲满意度与休闲忠诚度四者之间都呈两两显著正相关;(2)深度休闲既可以直接影响休闲忠诚度,也可以通过流畅体验和休闲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休闲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包括3条路径,即通过流畅体验的中介效应路径、休闲满意度的中介效应路径、流畅体验和休闲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太极拳老年参与者的深度休闲影响休闲忠诚度的作用机制,对于促进老年人继续参与休闲活动、改善身心健康、增进生活福祉、促进积极健康老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基于2010—2021年7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60~85岁老年人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Ologit回归、工具变量法、KHB模型和交互项调节效应检验等方法对体育锻炼参与影响老年人阶层认同的机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1)总体来看,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比约为37.37%,其中,2010~2013年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比例不高、但较为稳定;2014年开始,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比例逐渐增加。此外,随着社会变迁,阶层认同处于中上层及上层的老年人占比也在逐渐增加。(2)体育锻炼参与对老年人的阶层认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体育锻炼参与对老年人阶层认同的影响能够通过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中介作用来提升其阶层认同。(4)教育程度、房产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体育锻炼参与显著提升了低教育水平老年人的阶层认同,但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变迁在逐渐变小;拥有房产也可有效增强体育锻炼参与对老年人阶层认同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增强力度随着时间的变迁也在变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1)探讨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活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2)验证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检验这两个变量在体育锻炼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的7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预测效应显著,纳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也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链式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同样显著。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文秀 《湖北体育科技》2023,(3):205-209+255
从锻炼心理学研究视角出发,引入特质正念与身体自尊2个中介变量,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正念注意与觉知量表以及身体自尊量表对河北省6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体育锻炼能够直接正向影响特质正念、身体自尊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同时特质正念与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体育锻炼能够通过特质正念与身体自尊进一步作用于大学生活满意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特质正念水平,促进运动者身体自尊发展,最终影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男女大学生差异不显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2次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育锻炼者更有利于身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整体自尊在体育锻炼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身体自尊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量表对916名(男502,女414)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测量,通过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分析对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1)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293,0.394,0.362;p<0.01),体育锻炼与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321,0.425;p<0.01)。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共有3条作用路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主观幸福感(95%CI [0.056,0.116],效应值为0.085,占总效应的28.15%);体育锻炼→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9],效应值为0.028,占总效应的9.27%);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4],效应值为0.026,占总效应的8.61%)。结论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选取浙江省教育厅2015-2019年大学生体质健康和高等教育支出数据及浙江省统计局各市人均GDP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及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研究经济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支出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经济增长、高等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高等教育支出在经济增长和大学生体质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3)经济增长及高等教育支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4)当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年均增长量不低于3 562.77元时,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会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手段,由于诸多家庭未及时调整教养方式,导致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下降。本研究在问卷调查347个家庭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此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1)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备正向影响。(2)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备负向影响。(3)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备负向影响。(4)自我效能感在对每一种家庭教养方式均能产生中介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采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2个修订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构建了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心理资本中介模型。结果显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锻炼时长、锻炼频次和指导情况可分别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在锻炼时长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锻炼频次、指导情况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推动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探索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可为提升我国居民体育锻炼水平提供干预方向和路径,是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全国大样本调查数据探析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健康素养、健康信念、年龄世代、性别、城乡类别、教育程度、配偶状况、个人收入会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健康信念在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鉴于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加强居民健康信念在促进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显著作用,应加强对不同年龄居民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信念水平,倡导居民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