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对冬训期男子举重运动员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补肾益气方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男子举重队备战2013年全国锦标赛的20名中小级别运动员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队员,实验组在冬训大强度训练期以3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早训练前9点和下午训练前3点2次定时服用补肾益气方(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附子、锁阳、杜仲等),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安慰剂.运用数理统计T检验法观察两组运动员肌酸肌酶(CK)、尿素氮(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的指标变化.结果:内服四个疗程的制剂后,CK值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自身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机体由于训练强度的改变对肌肉机械性刺激程度较深;T值水平实验组训练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气方能明显提高冬训期男子举重运动员T值水平,对运动性疲劳恢复及竞技能力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间接反映服用补肾益气方可预防男子运动员运动性低睾酮的发生,但对于因训练强度增加引起的CK酶活性增高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大赛备战期间男子花剑优秀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男子花剑运动员大赛备战期间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皮质醇(C)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广东省男子花剑运动员9人,在不同训练阶段结束后次日晨7:30~8:00抽取肘静脉血,进行各个指标的测试.4周后HB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K比赛前后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BU在训练期间变化无显著性;T 8周后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比赛前后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C变化无显著性.HB、T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下降,随运动负荷的减少而回升,其中T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CK对肌肉的训练负荷最为敏感;从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整个训练期花剑运动员出现3个运动性疲劳期.  相似文献   

3.
阶段训练周期中优秀重剑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击剑运动员阶段训练周期中Hb、CK、BU、T、C、WBC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指标变化趋势的相互关系.实验对象与方法:8名广东省男子重剑运动员,在阶段训练周期中不同阶段结束后次日早晨7:30~8:00抽取肘静脉血,进行各指标的测试.实验结果:Hb比赛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CK 8周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U无显著性变化;T4周后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皮质醇比赛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白细胞在整个训练期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红蛋白、睾酮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而下降,随运动负荷的减少而回升,能准确反映训练负荷的变化曲线;肌酸激酶对肌肉的训练负荷较为敏感,在运动负荷突增时急剧升高,血尿素的变化不明显,这和影响它的因素较多有关;整个训练期出现3个运动性疲劳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击剑运动员备战大赛期间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睾酮(T)、皮质醇(C)、白细胞(WBC)的变化规律;揭示3个剑种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专项特征.研究对象和方法:选择广东省男子击剑运动员共25人,运用酶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对不同训练阶段Hb、CK、BU、C、WBC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男子重剑Hb、T基础值最高,T和男子佩剑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佩剑组CK在训练期的变化最为显著,和其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赛后男子花剑组T值下降的幅度最为明显,和赛前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T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下降,睾酮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对男子重剑组训练负荷的反映最为敏感,表明重剑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要求较高;CK、C对男子佩剑组训练负荷较为敏感,佩剑项目对运动员爆发力的要求较高;花剑比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东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综合训练的负荷大小、负荷积累程度、机能恢复状态,测试了12名参加2012年全国冠军杯赛的广州女手运动员赛前五周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Hb、Rbc、Hct、MCV恢复值变化幅度不大;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RDW训练值显著性升高,MCV/RDW训练值显著性下降(P<0.05),提示铁储备下降明显。(2)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赛前二周CK恢复值显著性降低,赛前一周BUN恢复值显著性升高(P<0.05);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CK训练值显著性降低(P<0.05),提示综合训练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BUN训练值呈逐步上升趋势,赛前二周升至最高值,达7.60±1.42mmol/L,提示赛前训练负荷量积累效应明显,可能与综合训练课时长有一定关系。(3)在赛前五周备战中,WBC总数始终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Lym、Lym%、Mono、Mono%恢复值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合理营养可以改善训练负荷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赛前综合训练模式,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负荷量积累效应较为明显,机体免疫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课前、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次日晨的血红蛋白、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在训练后即刻明显下降,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恢复,但仍未恢复到安静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在训练后即刻明显升高,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下降,但仍未下降到安静水平。提示训练内容比较合理,训练后队员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疲劳,训练后次日晨疲劳明显恢复,队员能够适应当前训练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7.
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NK、NKT 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1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在冬训大强度训练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NK、NKT细胞均显著变化(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生化指标结合免疫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大强度运动训练作用于人体后可以代偿性地引起运动员免疫指标上升,从而使运动员的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省男子皮艇队10名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前连续3周的训练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分析,发现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整体处于正常范围,少部分队员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对赛前阶段的训练反映较大,可能对于训练强度较为不适应;红细胞压积和尿比重均偏高,训练中水分丢失较为严重,建议保持当前整体训练负荷,调整少部分队员的训练强度,改善营养补充和饮食结构等;注意训练课前中后和日常生活中的补水问题,尤其是恢复冲剂和电解质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武进龙舟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训练前、训练中、赛前的心率进行监控,结果表明:队员的平均晨脉为63.29次/min,左右桨队员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集训前与训练中期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赛前与集训前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也无显著差异(P>0.05);赛前与赛后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心率监控可以客观的监测训练的效果、监控运动员的机能水平、赛前状态及比赛后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了解男子拳击运动员尿十项指标在备战大型体育赛事期间变化规律,直观指导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对运动员负荷量和强度的适应与恢复。以重庆男子拳击专业队重点队员杜雨雨为研究对象,监测在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训练期间3月和8月的尿十项指标个案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3月份每周五实战后即刻尿十项中,尿蛋白阳性出现了2次,尿潜血出现1次;8月份即刻,尿蛋白阳性出现了3次,尿潜血出现了1次;3月份晨尿阳性指标为PH、PRO、URO,尿比重持续≥1.030,其余指标为阴性,URO在3月25日和4月1日阳性反应各一次。PRO阳性高峰指标出现在大负荷训练课后的24 h-48 h,维持两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尿PH值为6.14±0.45,8月份晨尿结果显示URO在8月13、19、26日阳性反应。PRO阳性指标按8月上旬和中旬持续在较高水平,尿PH值下降为5.86±0.23。结论:尿十项监测可以作为男子拳击运动员赛前训练机能监控的有效手段,其中尿蛋白、尿胆原、尿潜血、尿比重的阳性率较高,应作为主要关注的指标;运动员尿PH值明显下降时疲劳程度较高,可作为补充碱性食物等恢复手段的依据;尿蛋白指标可以作为评估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但其高峰出现有24-48小时的滞后;尿胆原指标对整体训练负荷较敏感,可作为短期整体训练负荷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射箭运动员在冬训期间不同训练时期的血液内分泌指标和氨基酸的变化。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运动员血清睾酮(T)和皮质醇(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四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r-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男运动员训练疲劳后血睾酮明显下降(P<0.01),与进行中等强度训练时比较也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员在运动疲劳期,皮质醇显著升高(P<0.01),而T/C比值显著下降(P<0.01)。女运动员在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后,血睾酮、T/C比值明显下降(P<0.05),皮质醇明显升高。中等强度训练时,男、女皮质醇较训练前期明显升高(P<0.05)。在进行中等强度训练期和大强度训练期运动后1小时血浆中谷氨酸的血浆浓度明显升高(P<0.01),而在大强度训练期后明显下降,低于安静值。门冬氨酸在中等强度训练后血浆浓度也升高(P<0.05),在疲劳期则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安静值。在进行中等强度训练期和大强度训练期运动1小时后血浆中r-氨基丁酸、甘氨酸均上升,大强度训练期明显升高,与训练前期安静值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射箭运动员在长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5名山西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血清睾酮(T)、皮质醇(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使男子柔道运动员的T、T/C值显著下降(P<0.05),5名运动员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运动疲劳,C值变化不明显(P>0.05)。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的Hb、HCT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T、C、T/C及Hb是男子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对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及早发现和预防运动员潜在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与中国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76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 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5%VO2 max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其余时间在常氧下训练;HiHiLo前后测定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相关指标;PCR分析受试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HiHiLo后心脏结构指标LVM、LVMI、IVSD和PWD都显著性增加(P<0.05);训练后安静时、各种负荷时和恢复时EDV、EF、SV、SVI和E/A显著性增加(P<0.05),HR、CO、COI、Vmn和Vp显著性减小(P<0.05).HiHiLo前各指标在ACE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50 W和150W时HR外,其余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训练后变化在各组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HiLo能使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呈现良好的顺应性变化;ACE基因型与个体心功能对HiHiLo的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冬训对男子优秀游泳运动员内分泌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7名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冬训期间睾酮、皮质醇、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NKT细胞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血清T在冬训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血清C在第2周显著高于调整期水平,随后逐渐下降,恢复1周时明显低于其他训练各周次(P<0.05),T/C比值在训练第3周、第4周显著低于调整期水平(P<0.05)。免疫球蛋白、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在冬训过程中变化不大;NK细胞在冬训第2周开始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恢复1周时有回升的迹象,但仍显著低于调整期水平(P<0.05);NKT细胞在冬训期训练第2周开始出现持续显著性下降(P<0.01),恢复1周时虽有回升的迹象,但仍显著低于调整期水平(P<0.01)。结论:冬训对男子游泳运动员的内分泌和免疫机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没有造成明显的免疫失衡和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15.
不同训练周期中运动员疲劳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周期中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对运动员疲劳的诊断效果;方法:以北京划艇队12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血液生化指标、心理调查问卷、Omega Wave系统对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周期的疲劳情况进行诊断.结果: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周的血清肌酸激酶与基础训练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健康疲劳量表得分较基础训练周显著降低(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的交感神经调节系统影响因数与基础训练周相比显著降低(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的压力指数相对于基础训练周显著升高(P<0.05);结论: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可以导致运动员出现心理或生理疲劳;Omega Wave系统对运动员生理疲劳的早期发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U-19足球运动员比赛后前卫、后卫队员机体生化指标变化.方法:检测足球比赛前后13名前卫队员和16名后卫队员的血液指标水平.主要血液指标为:Alb、FFA、TG、BUN、CK、LDH、COT、WBC、IgG、IeA、ISM.结果:比赛后前卫和后卫队员的血液指标比较,除了前卫队员赛后BUN和CK水平高于后卫队员(P<0.01),其他指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在前卫中,运动后除TG和IgG没有显著性变化外(P>0.05),Albumin、FFA、BUN、COT、LDH、CK、WBC等指标的水平高于运动前水平(P<0.01),IgA、IgM等指标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或P<0.01).后卫队员中,运动后除了BUN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前卫队员一致.结论:足球比赛后前卫和后卫队员蛋白质和脂代谢加强、肌组织损伤程度增加、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的规律,本文对我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全国锦标赛赛前训练期每周一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提示:1、与基础值相比,赛前训练期的CK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赛前训练期BUN值总体波动范围不大,但控降体重较多的运动员BUN值有显著上升;3、血清肌酸激酶能有效评定跆拳道训练后肌肉所受刺激及疲劳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所致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是否是由于体温改变所致,VEP改变是否与运动强度存在依从性.方法: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记录受试者(n=8)进行功率车(Monark 839E)增量运动(起始负荷为25 w,递增负荷量为25 w/挡,每挡运动10分钟,转数为50 rpm)前(安静状态)、近无氧阈强度运动(心率为130 b/min左右、RPE值为13左右)后即刻、近无氧间强度运动待体温恢复至安静状态后、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心率为180 b/min左右、RPE值为18左右)后即刻、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待体温恢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在近无氧闽强度运动后即刻,P100潜伏期即呈现极显著性缩短(P<0.01),近无氧阚强度运动待体温恢复后仍保持显著缩短(P=0.059);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后即刻显著缩短(P<0.05),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待体温恢复后仍然保持显著缩短(P<0.05).近无氧阈强度运动后即刻及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后即刻P100潜伏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00潜伏期对近无氧阈强度及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有一定的敏感性,运动是不依赖于体温改变而对VEP P100潜伏期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运动对P100潜伏期的影响并不存在有强度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1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在冬训时大强度训练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变化(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生化指标结合免疫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以12名国家男子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与分析.结果:(1)高原上各周WBC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处在较低水平;(2)高原上训练Hb先呈显著性升高后下降,Hct一直高于高原前;(3)高原第2周EPO显著性升高之后下降;(4)CK、BUN随力量课和跑步总量变化;高原第1周运动员的T/C值显著升高.结论:(1)"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应密切监控WBC水平;(2)"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没有提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3)BUN、CK值与陆上训练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可以用这两项指标反映运动员对陆上训练总量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