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外宣翻译肩负着构建国家"话语权"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使命,为此需要加强研究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跨学科研究成果。本文借鉴并运用营销领域的SWOT分析法对外宣翻译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与SWOT象限图对应的翻译策略,特别提出翻译策略首先应包容并蓄,并根据需要对各象限的翻译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以便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综合国力仍然较弱的情况下,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文化赤字。实施正向翻译与逆向翻译结合的合作翻译,可以弥补现阶段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不足,最终达到减少文化赤字,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智 《天中学刊》2010,25(4):120-123
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需要发挥中原文化软实力的巨大支撑作用。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以中原文化“走出去”为依托。目前,中原文化“走出去”初具成效,但仍然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着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亟须加大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的力度,拓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4.
史成周 《海外英语》2013,(21):180-181
莫言获诺奖对中华文化对外翻译有很多启示: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确定哪些文化走出去,如何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是翻译,需要合格的译者,可建立"国外译者翻译+国内学者/作者监督"的合作翻译模式,需要考虑海外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中国文化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06年开始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面临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的新任务,孔予学院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周雪 《海外英语》2024,(6):54-56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培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外宣翻译也变得举足轻重,可以借助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和发扬出去。文章联系外宣翻译的基本内涵,对文化传播下的外宣翻译特点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准确把握受众差异、翻译明确文化定位、选择合适翻译方法、有效保留原文底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外宣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宗教"走出去"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新课题。就文化战略而言,中国宗教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就对外战略而言,中国宗教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该从国家对外战略的高度成为中国外交的软实力和正能量;就宗教实践而言,中国宗教资源丰富、和谐共生,应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深度挖掘"走出去"的资源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政策机遇,同时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文化差异、文化霸权、文化贸易理念差异和贸易争端等。文章从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交流新理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文化内涵生产与传播效果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合作形式以及壮大对外文化贸易主体实力,创新对外文化贸易业态等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说,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贸易等手段,来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塑造出一个文化大国的美好形象,从而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而在对外交流中,英语翻译工作至关重要,可以确保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0.
张翼 《考试周刊》2014,(61):21-22
文化翻译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翻译工作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本文从翻译的角度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家发生的一切正在受到国际社会密切的关注。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十九大报告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我将以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英译汉翻译实践,通过典型的译例的深入分析与探讨国家形象视阈下的中国政治外宣翻译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华太极拳要以自信的姿态"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建立系统的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势在必行。构建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应在翻译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阐释《易经》的内涵,深刻解读中医经络学说,整理出太极拳汉英术语工具书,以此更好地促进太极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要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扩大文化走出去的空间范围.文化是"一带一路"的灵魂.要做到中国文化走出去,区域文化走出去至关重要.南京区域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也是提升南京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南京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南京形象和南京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本项目旨在了解南京市中学生跨文化口语能力现状以及其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让中学生敢于介绍自己的区域文化,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助力区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漫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由国家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因此在新综合国力竞争的语境下,肩负有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文化软实力属于国际竞争力中的文化竞争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吸引力作用,且这种力量往往以"自然化"的面目呈现,是文化的符码化的再现与建构,中国动漫产业应该充分运用图像符号的传播优势,对外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王燕利 《海外英语》2020,(7):138-139,147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国在21世纪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新时代背景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话语权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之中,唐诗、宋词、元曲等优秀文学作品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该文从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美学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许译诗歌的三美原则,体会许渊冲本人的翻译思想得到的一些启示,从而浅析作为译者以及翻译活动本身能为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促使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外交必须在与大国消弭分歧,与邻国实现安邻、睦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高等教育外事工作,即高校的国际化工作必须首先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其无疑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软实力"战略中的"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高铁"走出去"为先导,中国制造业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西南交通大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与高速铁路相关的行业研究型大学之一,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产业"走出去"和我国教育外事战略,为促进和丰富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外事工作中的人文交流以及中国外交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发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而湖北省是华夏民族灿烂楚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本文将从旅游文本翻译需要遵循的标准以及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视角出发,以功能翻译论为理论指导,以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武当山道教文化为例,主要探讨和研究该景区人文景观介绍英译出现的问题,提出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以及英译技巧,并呼吁将旅游文本的翻译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纳入到翻译教学体系中去,更好的帮助湖北省优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强化软实力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通过克服西方文化依赖,增强国家文化创新力;通过推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通过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众包翻译及其特点,提出可以利用众包翻译模式的优势推进我国文化"走出去",并且分析了众包翻译模式在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中的积极作用,如弥补我国翻译人才不足、有利于向海外传播我国文化、有助于海外读者接受我国文化等等。旨在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在当下中国全面建设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新疆翻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科学发展观和新疆现代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在综合和借鉴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各种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文化效应研究"视角分析新疆多元一体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翻译文化安全问题。翻译文化安全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翻译文化"强疆"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文化翻译实践和文化翻译产业实现文化"强疆",增强新疆文化软实力,使疆外文明"安全"走进来,疆内"文化"自信走出去,达到文化双向交流和文明传承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