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邓建英 《广东教育》2008,(11):70-71
知识梳理 农耕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而言的经济形式。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手工业和商业是重要补充。它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一单元,可以分开四大块来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2.
工业设计具有把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工业设计人才应是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工业设计人才教育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创造性思维本身的规律、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华夷之辨,夷夏之防,这是中国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华夷、夷夏,不仅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且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其核心观念是华夏文化远高于夷狄文化。在先秦时代,它指中原农耕文化高于周边游牧文化;后来则长时间地沿续了这一观念。清代以来,这一观念被用来抵制西学的渗透与影响。近年来响起了一片反对西化、反对西方渗透的呼声。从这中间,不难看到夷夏之防这一思维模式是多么顽强。  相似文献   

4.
工业设计如何突破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传统设计思维模式,探索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内在规律,对于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和设计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设计发展趋势、设计思维挑战、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设计思维等角度论述创造性设计思维开发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说雨     
在以农耕生产为主的中国古代,“雨”在人们的生活、思想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从甲骨卜辞起,人们由对雨的崇敬惧怕的心理而开始占卜。最初,只是对“是否下雨”等自然状况的占卜,随着文化的发展,占卜的内容也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6.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儒家“行夏时”、“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的重农思想,对白族农耕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反对“竭泽而渔”的主张对白族农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族特有的农耕方式、儒家思想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白族农耕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透过白族农耕文化与儒家重农思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重农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十八星宿中的苍龙七宿,在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授时作用.尤其七宿中的心宿和角宿,先后担当了春耕开始的授时星象.在农耕社会的早期,龙星不仅指示先民播种的时间,也是四季节气变化的标识,更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龙"形象的起源,苍龙七宿也因此造就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龙"文化.中国"龙"的诞生始终与中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成为儒道经典中的主角,更是历代文学作品讴歌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针对培训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被动参与、消极应对、实效较差等问题,江苏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采用了"菜单自选式"方式,着力于培训的设计、实施和实效方面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即:借鉴中医思维,把脉问诊,精心设计;传承农耕传统,敬重规律,精心施训;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实效。培训赢得了参训教师的高度评价,实现了培训的预设目标——做让参训教师满意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樱花是日本国的象征。解读其象征意义,可以了解日本人的心路变化过程。然而,在日本历史长河中,依时代和个人的不同,樱花曾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本要分析的是,樱花的原始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有助于更透彻地解读此后出现的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真正将"会劳动"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我校创编了原创农耕课程,建立了"小农庄""小花房"等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以蔬菜、绿植的栽培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思考:当传统的草根教育遇到了新时代的"小种子"时,该如何灌溉适合学生们的土地呢?我校因地制宜,通过"农联农耕馆"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课程,展开了新时代小学生劳动与生活的养成教育的初探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应时、取宜、守则、和谐"既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农耕课程的核心精神。课程开发主体对农耕文化中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归类、提炼、加工与转化,构建和实施包含课程理念、课程制度、课程实施、教育活动、师幼互动、家园共育、园所环境等多要素有机整合的幼儿园农耕课程,旨在复育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游牧民族用武力"征服"农耕民族的事例在16世纪以前的世界历史上屡见不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历史"结局"很大程度上和农耕国家自身的衰败、双方的长期交往、游牧民族特有的军事优势以及杰出的军事首领的领导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由军事征服而导致的"文化征服"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靠什么去感知历史呢?只能是通过史料,包括实物、遗迹、音像等原始资料。历史新教材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的图片和字资料,意在帮助学生懂得历史的信息特点并学会运用各种史料所蕴涵的信息,展示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树立“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以往的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和课堂  相似文献   

14.
在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汉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哲学理论大都源于农耕文化。而我国古典园林也是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古典园林多为文人、士大夫自己设计建造,同时自己又在其中欣赏和生活,基本都属于"庭园",这些都反映出在农耕文化影响下主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笔者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梁烨 《华章》2012,(20)
工业设计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思维对于设计师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遵循艺术教育教学理论,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的务实精神;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持续性与延续力;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循环论所显示的凝重性;以中庸之道为高级哲理;集权政治与民本思想依存冲突等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农耕经济是中国传统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贯穿于中国传统化发展的始终,对中国传统化特征的形成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陆农业国家,尽管也曾经存在过摹仿性的作品和思想,但在经过史前时代和奴隶制度漫长的发展和积累后最终确定了中国艺术植根于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与建立在海洋商业国家基础上的西方艺术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长城--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奇迹,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巨大的国防功能。同时,长城也是农耕与游牧两大部类明形态的分界线,起着护卫先进的农耕明,使其不致在游牧人无止境的袭击中归于毁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恩格斯的“合力说”解读《边城》,可以看到其折射出的古老农业中国向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转换,透视出沈从丈固守传统、渴望宁静纯真的原始欲望和逃避现状的农耕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0.
侗族的饮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侗族的饮食习俗,深入探讨了侗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农耕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