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或许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二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这里要说的是,无论怎么解读,主要面向成人开展继续教育,服务于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远程教育,同样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的灵魂.创新型国家的构建离不开创新人才,大学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对此高校应当创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创新学生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等入手,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是要培育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有赖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变革教育模式;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突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从科技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应成为中国当代校长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和目标,需要构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人才的共同特征出发,提出"课堂—实践—科研"三步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存在三大困境:认识滞后,导致创新人才培养"起步难";制度缺失,管理缺位,导致创新人才培养"行动难";资源不足,导致创新人才培养"落实难";环境失调,导致创新人才培养"持续难"。应从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的对策:提高师生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知力,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扎扎实实地迈出;创新大学制度,改革管理模式,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执行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自觉开展;系统开发和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力;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力,保障创新人才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先是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当增设教学实践课,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的专业选修课和能力创新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关系。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种种弊端与不适,因此,应该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和物质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中思想观念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0.
王澍 《江苏教育》2023,(10):31-35
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梳理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分析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介绍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揭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同时,从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分析、创新人才的跟踪评价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阐释全学段一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