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媒体塑造"根叔"的背后 "根叔"①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出现,并在中国大学界引发了一种"根叔"现象②,此表明:网络媒体在大学校长形象塑造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根叔"现象兴起彰显个性化校长缺失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今年毕业典礼上毫无"官"架子,用学生熟悉、亲切的语言拉家常、讲道理的演讲风格引起学生和有关人士的热烈反应和积极评价,李校长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根叔".此后,多所高校校长争相效仿,纷纷上演"根叔"式毕业演讲,而且都无一例外地获得了成功.此说明,"邻家大叔"式的校长,时下正在国内高校悄然涌现.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夏季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李培根一篇题为<记忆>的演讲在大学界引起了轰动."根叔"演讲视频被上传到互联网后也大受追捧,点击率一路攀高,一时间"根叔"成为国内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4.
在华中科大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一篇名为《记忆》的致辞赢得了30余次热烈掌声。当致辞结束,全场8000多名学子自发起立,“根叔、根叔”的喊声和掌声经久不息,不少学子甚至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5.
一、媒体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2005年"中国大学校长公众满意度"的调查中,有69.8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1];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博导张鸣教授做出了大学已经"衙门化、黑社会化、帮派化"的论断[2];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健指出,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且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3]……由此可见,大学行政化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正>任职华中科技大学9年后,李培根于日前卸任。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典礼上,李培根短短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就此,"根叔"成为网络热词。近日,根叔发表离职演说,再现了这位老校长敢言、民主的风采。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给学校留下的遗憾和歉意,也给我自己留下的诸多  相似文献   

7.
"去行政化"与大学权力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不是行政机构,但行政权力是大学内部运行的基本保障.我们要理性看待大学的"去行政化".大学要构建边界清晰、和谐共生的权力体系,确保大学正确行政而又避免行政化.其主要途径为:充分尊重办学规律,赋予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淡化行政色彩,努力营造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8.
去行政化:大学权力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行政化"赢得掌声 高教改革势在必行,但却举步维艰,尤其每每到了体制改革层面,就如同到了"死胡同".体制改革被看做高教改革的最大难点.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但大学"行政化"问题,却是焦点中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高教改革的死结就在行政化上,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参考》2010,(2):19-19
不久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一份报告提出上面的主张.应将学校决策权从政府下放至学校层面,以便于校长更好地满足学生及当地社区的不同需求。政府可以保留的唯一权力是课程框架和标准的制定.当然某些特殊情况除外.如对于某些规模很小或边远地区的学校而言,如果他们认为政府帮助学校进行决策更有效的话。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其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发现及知识的应用为本质特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内在要求.科层化是以追求效率、统一性和服从为其基本特征.大学理念和科层化精神存在内在冲突.大学组织目标的多元化、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非职位化等特点和科层化的组织设计也存在冲突.大学虽然有科层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其实际上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一旦它"流行"起来,就会被一种惯性和模式所控制.时下,"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文化"等已经变成"大学人"最常谈、最习以为常、也是最认为理所当然的词汇了.人们往往从真理、知识、自由等"自我"的角度思考和证明它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徐敏 《上海教育》2010,(14):38-38
“根叔”是谁?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近日,该校毕业典礼上,李校长一段十几分钟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动了7000多名学子,学生们高喊“根叔”,以表示尊敬爱戴之情。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著作.该书昭现了他的新的哲学体系,也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一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在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叔本华的哲学把主体看作是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客体一贯的、经常作为前提的条件.意识给了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生目标成功实现的重要保证。从判断、分析、解决三个逻辑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对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尽快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学习",强调了大学生"学会学习"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的需要,是大学生毕业后社会定位的需要.指出了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当"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17.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引领、筑梦指南、精神指南、实践路径。新时代强化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纳入“大思政”范畴,改革培育途径,创新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历史发展趋势、大学的社会职责、历史使命以及中国大学目前现状等都要求大学应该办成"学习型社会"。大学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应该从学习观念的转变、树立大学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长期稳定的学习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学术交往互动的平台、强化领导"扬善抑恶"的职能、注重研究教育实践等方面入手,构建崭新的"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化的中国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一、务实求真的课堂是师生难免出错的课堂 一般的课堂往往不是教师能完全预设的,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面对课堂,虽有课前的预设,但有时也会出现指导欠功夫,或者学生理解走上岔道,这其实是真实的课堂.在我听过的语文公开课上,有些老师却刻意包装、作秀演练.  相似文献   

20.
出于礼貌,在中小学,上课伊始,总要有一段形成多年的师生间约定俗成的“礼仪”。当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行注目礼,老师来到讲台说声:“同学们好!”学生托着长长的声音齐喊:“老——师——好!”出于礼节,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无可非议。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听其声,观其神,听到“老——师——好”时,就会看出多数学生随声附和,例行公事。新课程进入课堂,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此,有的学校、有的班级、有的老师对“问好”针对特殊时间、特殊情况时赋予新的内涵。请看案例。案例(一)(一个班级一周师生的课堂前的礼仪“对话”)3月7日师(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