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岳意定  刘莉君 《预测》2007,26(3):61-64
货币中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短期货币非中性的结论已经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但是长期货币中性抑或非中性还颇有争议。本文运用我国1984年至2005年货币供给量M2和实际产出RGDP的年度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是二阶单整,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运用协整检验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因此,我国货币在长期内非中性,而且货币供给呈内生性。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与GDP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龙炳  符戈 《预测》2001,20(2):12-16
本文道德讨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其次实证分析货币冲击对产出影响,阐述货币、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决定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指出现阶段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波动存在着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验证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4.
王健  包明华 《预测》1993,12(4):45-46,49
经济预测中经常采用反映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对宏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学术界大都运用不考虑货币市场的生产函数进行预测。当预测中涉及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问题时,常常以物价指数将现价表示的经济指标换算成以不变价表示的经济指标,使得预测值具有可比性。这种方法在传统经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货币供给中的4个参与者入手,通过分析货币的供给模型,结合对我国货币供给中微观主体行为的分析,考察了货币供给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认为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现实中的货币供应量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行为;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认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一个来自经济体系之外,另一个因素来自经济体系内部.事实上,货币供给既具有外生性也具有内生性,但主要具有内生性倾向.这对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并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和借鉴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我国2001—2012年的相关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样本数据,首先介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基本情况,其次运用Eviews7.2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我国货币供应量规模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货币化程度较高,存在货币超发现象;此外,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得出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进而成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并针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较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李凡  殷传陆 《科教文汇》2007,(11X):157-157
本文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测算我国投资对货币供给的敏感程度。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目标变量,与投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对投资的影响在短期是相对显著的,表现出货币政策在短期的相对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因果检验,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测算我国投资对货币供给的敏感程度.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目标变量,与投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对投资的影响在短期是相对显著的,表现出货币政策在短期的相对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是近年热点议题,但学术界、社会各界探讨的收入分配往往只注意到新增收入如何分配,却忽视存量收入也存在再分配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的货币供给情况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超量的货币供给产生的财富(存量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理论中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货币供给"内生性"和货币供给"外生性"。本文借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来对现金供应工作进行分析,强调既要充分掌握现金供应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金供应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个方面表述了资产证券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资产证券化能够缓和货币供给;资产证券化具有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和降低货币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加强了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的实效性;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应量这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实效性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金融创新风潮,使得各国中央银行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都造成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分析了金融创新下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中介目标的新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微观经济主体持币动机的变化着手,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由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使得相应的货币供给不能达到政策预定的目标,从而找出货币政策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经验性数据和马歇尔K值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发展确实存在偏离现象,"高货币化"现象十分严重。货币供给不能有效地支持商品交易与服务性实体经济活动不仅使得实体经济本身发展速度下行、利润走低,而且其溢出效应影响显著,主要体现为我国房地产领域的虚拟化现象、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问题以及地方政府、企业债务问题上。针对实体经济中货币供给偏紧现象,应保持通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能仅依靠加大货币投放量,而应增加消费和投资来促进货币的有效流动,真正满足我国企业的正常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钱彦敏 《预测》1989,(4):38-41
近儿年,货币供给连续出现了超高速增长势态,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本来就处于供给短缺的宏观经济格局严重化,产生了通货膨胀的现实和强大的潜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刚刚迈步的价格改革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治理,很难设想,在供给短缺、需求膨胀的运行格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存在短期误差修正机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依赖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在当前较低的利率水平和显著的流动性约束下,货币流动速度降低和非流通性持有增加,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缺乏价格膨胀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总需求的有效扩张。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投资基金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尤为迅速。分析了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制约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