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唐洪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8):176-177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有些因素却阻止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参与交通活动的范围,使他们参与交通活动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通过分析我国非机动交通的交通环境,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需求及影响他们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有些因素却阻止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参与交通活动的范围,使他们参与交通活动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3.
正在各类交通事故类型中,涉及行人、非机动车的事故数占比高达60%以上。由于交通监控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机动车交通违法可以通过现场或非现场处罚,但是针对行人及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各种客观条件和技术所限,人脸识别及非机动车车牌识别率不高,导致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大量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违章行为未被有效记录,违法行为证据难以固定,事后难以进行非现场处罚,无法对交通违法者进行处罚和有效的威慑,造成了此类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构成了极大交通安全隐患。如何利用AI技术,加大对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现场查缉处罚,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人对高度危险的敏感程度比较高,对车辆速度危险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这是行人在道路交通中对危险感知的局限性。由于这种局限性的存在,导致行人在道路交通中容易犯错,从而使行人横穿行车道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阻止行人在交通中犯错,除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外,还应当采取必要的交通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道路工程交通组织分析,是从路网的角度出发,结合道路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以及道路两侧地块性质,对道路建成后所服务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流向、流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道路工程的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的分析,浅谈交通组织分析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08,(10):32
本文通过对铁路站前广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问题进行分析,对产生问题的停车场设计、公交站点设置、出租车管理、长途汽车站设置、非机动车管理、行人流线组织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行人与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本文采用摄像拍摄调查的方法,主要调查了行人、非机动车在高峰时段的违章行为。调查中发现,慢行交通中行人的违章率最高,摩托车在交叉口违章率几乎达到100%。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卢楚璘 《今日科苑》2010,(16):30-31
近几年,广州在改善行人设施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禁摩实施以来,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也随之提高。但随着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呼声渐高,现行慢行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交通的需求。在广州市交通拥堵加剧、中心区全面禁摩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创造宜人舒适的慢行环境。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衔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9.
卢楚璘 《金秋科苑》2010,(16):30-31
近几年,广州在改善行人设施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禁摩实施以来,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也随之提高。但随着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呼声渐高,现行慢行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交通的需求。在广州市交通拥堵加剧、中心区全面禁摩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创造宜人舒适的慢行环境。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衔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10.
慢行交通,是指需要人力骑行,能进行空间移动的交通成为慢性交通。它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两种。但随着我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慢行交通已经成为被广大群众公认绿色环保出行方式之一。慢行交通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交通安全事故。据数据统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有高度10万人次左右,尤其以步行和驾驶电动自行车的人为交通事故高发人群。为了改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侧重分析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推动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实施单向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增加通行能力的一种直接有效地的交通组织方法。单向交通组织有独特的发展特点、设置的条件和方法,单向交通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受到重视,文章阐述了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各种利弊为单行组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道路照明的作用越来越大,它能为不断增加的各种车辆的驾驶员和行人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降低犯罪率,美化城市环境。因此道路照明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为如何设计出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的道路照明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实施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的联动控制是优化交通运行情况、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提高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行人与机动车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信号的协调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14.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瓶颈,一直是道路交通组织和设计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交叉口行人与非机动车行驶过街的角度分析目前交叉口交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慢行交通、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因地制宜的过街设施、设置右转硬质渠化岛(交通岛)以及相应交通标志变现的设置等五个方面定性的分析其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后续的交叉口慢行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的有效监管一直是业内研究人员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风险管理的理念使得事故后的安全管理朝向事故发生前的风险评估。结合福建海坛海峡水上交通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本文运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FSA,Formal Safety Assessment),在对海坛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未来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经风险矩阵得出海坛海峡水上交通风险定量化特征。然后,提出基于协同模式的风险控制方案、网格化管理、内容涵盖了危险源分析、风险评估、危机预警与风险干预、安全监督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交叉口是道路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由于车辆和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问、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但会阻滞交通.而且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正确地设计交叉口并合理地组织交通,使车辆在交叉口的耽误时间减少,并保证车辆行车安全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交叉口是道路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由于车辆和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但会阻滞交通,而且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正确地设计交叉口并合理地组织交通,使车辆在交叉口的耽误时间减少,并保证车辆行车安全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武汉交通的现状入手,通过认真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制定交通规划,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增强交通安全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安全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但是道路上违章行人数量巨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交通路口执勤机器人.它可以完成对行人交通行为的有效管控,实现对脸部信息的采集、抓拍、上传、记录等,并设有问路和语音提示功能.本项目旨在通过管控行人方面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保障交通安全,维护出行健康,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是除交叉口外的重要的交通冲突区域,协调人行横道处的机动车流和行人过街等非机动车流的行为冲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组织方式存在的弊端,采用基于行人过街请求的主辅灯信号联动控制策略控制人行横道交通行为。首先提出了主辅灯信号系统的辅灯控制方法原理;其次研究基于行人过街请求和主灯控制器信号配时的信号控制策略,实现满足行人过街请求前提下的车辆通行最优化控制方法;最后设计一种行人过节请求的辅灯控制器,通过设计相应功能模块,实现辅灯信号控制策略。模拟实验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信号状态下触发行人过街请求信息,辅灯控制策略模型能够准确输出的辅灯信号的配时方案,在实施该信号控制策略后,车辆通过交叉口和辅灯人行横道区域的通行效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