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图书馆发现一批少帅张学良老照片犤《每日新报》报道犦近日,天津图书馆的人员在收集整理近代文献时,无意间发现了许多有关张学良将军的珍贵照片和资料。已经发现的这些老照片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张学良慰问抗日将士的照片,张学良参加各种政务活动以及张学良生活的部分照片。这些照片是从散落的旧画报如《北洋画报》、《良友》等旧天津老报刊以及馆藏书籍中发现的,其中1927年7月登载在《北洋画报》上的孙中山赠予张学良的手迹照片最为珍贵,在墨迹旁还有孙中山与张学良的合影。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学良将军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被誉为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的《良友画报》,是伍联德先生1926年在沪创办的。今年正值它创刊六十周年纪念。1984年6月,由伍福强先生继承父业在香港复刊的新版《良友画报》,今年3月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酒会,还出版了一厚册印刷精美、包括有海峡  相似文献   

3.
1926年2月15日,上海街头报童手举一册崭新的大型画报高声叫卖,画报封面是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妙龄女郎大幅玉照,她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影星胡蝶,这本画报就是享誉海内外的民国第一画报《良友》。  相似文献   

4.
解读《良友》画报的封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春晓 《新闻大学》2004,10(4):52-55
一提起综合类图片杂志,人们很容易想起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殊不知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份以图片为主的大型杂志,而且创办时间比《生活》整整,早了10年,这就是《良友》画报。《良友》画报(TheYoungCompanion,后来改作TheCompanionPictorial)由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在上海创办,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乃至全中国富有影响的大型综合类画报。伍先生创办《良友》的目的是以出版  相似文献   

5.
《良友》画报的办刊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欢欢 《新闻世界》2012,(1):111-112
《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在近20年的出版生涯中,创造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认为《良友》的成功与其对反馈的重视和丰富多彩的策划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吴果中 《现代传播》2007,(3):165-167
一《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2月15日,至今已八十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画报之一,比《苏联建设画报》早出版四年,比美国《生活》画报早出版十年,也是中国画报史上第一份大型综合性画报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惟一拥有八十高龄的画报。因此,考察其历史文化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杂志界,四开大小的单张画报颇为流行,而整本成册的画报却未曾出现。在此文化生态下,《良友》一洗上海当时盛行的单张画报的陈腐幼稚,八开本、月刊、整本成册,图文并茂地报道中外时事,介绍美术名作、体育活动和摩登时尚等方面的潮流,销数从创刊的…  相似文献   

7.
《良友》画报1926年创刊于上海,为月刊,内容庞杂,既有时事报道,也大量刊登西方建设及其新奇事物,有时尚明星、电影报道,更有休闲性文学文字.画报刚一出现便受到大众的欢迎,1926年2月创刊号即售出了7000册.  相似文献   

8.
一 1985年出版的《出版史料》第四期,为了配合庆祝开明书店创店六十周年,刊载了一组纪念性质的文章和图片,其中有“半个世纪以前摄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开明的编辑部同人暨家属的合影。同年出版的《我与开明》那本书中,也收辑了一张五十年前的张照片,题为“部份编辑及作者合影”。这两张照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虽经收辑者努力采访照片上的本人或家属,但对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全部人名以及因为什么缘故才  相似文献   

9.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良友》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这一时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我的良友》(上集),1946年1月初版于上海,这是为纪念良友图书公司创业二十周年,由赵家璧约请作家撰文而编就的一部散文集。良友图书公司自1925年由伍联德创办后,十余年间,它从最初只承印小报式画报为主的印刷公司变成出版多种书刊的出版公司。特别是赵家璧进入良友,业务更是不断扩大,出版了大量进步的文艺书籍,如至今  相似文献   

11.
《良友》画报以登载纪实性摄影作品和推介摄影活动、反映民生为主要内容,画报还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摄影采风活动,并采访读者关注的时事新闻人物,编辑、出版发行摄影作品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纪实性摄影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到老上海的风情,就会想到旗袍、百乐门、霞飞路、月份牌广告……这一切都可以在一本《良友》画报中寻踪觅迹。《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有人说它是一本时尚刊物,也有人说它是一本新闻画报,其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它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销量仅次于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良友》画报的发行经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也是意识超前的,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对时代的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三十分逝世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终年五十九岁.孙中山灵榇于三月十九日移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社稷坛,四月二日移厝西山碧云寺,是日,三十万人送至西直门,万人送至碧云寺并举行公祭.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经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议决,将总理灵榇奉安于南京紫金山.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在碧云寺举行奉安公祭,二十六日移灵榇南下.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二○周年,现将北京市档案馆所藏当时北平特别市市政府就此活动给管理颐和园事务所的一组训令公布.这组档案史料反映了移灵期间北京纪念活动的组织情况和隆重场面.  相似文献   

14.
《良友》画报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本大型综合性彩色画报,1926年创刊于上海(比美国《生活》画报早了10年),1945年10月在中国内地出版最后一期。该画报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文化、体育、时尚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为我们留下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图卷,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相似文献   

15.
高红超  韩峰 《新闻世界》2012,(5):161-162
《良友》画报是我国新闻史上影响最大、出版时间最长、发行区域最广的画报。刊登在画报上的照片多达38000余幅,反映了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在发行上,《良友》画报最高销量曾迭四万份,读者遍布世界各地。本文主要分析了促使《良友》走向成功的媒体经营与管理战略,包括编辑、发行、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等,以期为当今媒体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良友》画报作为一份时尚杂志,从1926年2月创刊至1945年10月停刊,在中国内地出版了20年,其品牌的力量使杂志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且至今还有极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创刊于上世纪20年代的《良友》画报,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之一。起初,它记录上海都市生活,构建都市图像,是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抗日战争爆发后,《良友》画报迅速调整刊物风格,全力配合抗战宣传工作。在抗战时期,《良友》画报的新闻活动历经四年余,它以服务抗战为准则,以图说新闻的方式宣传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8.
正抗战号角响青年勇向前这是1931年12月出版、第64期上海《良友》画报上刊登的一张摄影作品,名为"号角吹响的时候"。照片除背景外,占据画面四分之三部分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军人在行军礼,照片的左上角题有"良友"及"孙宋庆龄"字样,照片的左下角有7行竖排小字,写有:正义的号角吹响了,青年准备的时候。仰望的心,期待着、期待责任使命的来临。一旦责任说道:"你应该去。"青年回答:"我必定去!"该照片右下方说明,照片中人物是上海青年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17,(7):39-41
2月优异策划 ☆《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廿周年》,《新民周刊》,2017年第7期,2月20日 简介:2017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日.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同志曾在上海度过7个春节,对上海的改革开放大局带来了历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同志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今年是他一百一十岁冥寿。我在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追忆与思念——纪念叶圣陶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一文后,还想起叶圣陶先生与周恩来总理的二三事,现补叙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