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冲。当他走进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的卧室,端详着挂在墙上的烈士遗像时,心绪难平。毛泽东当初离开家乡时,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抱负,又把自己的亲人带进了铁血疆场。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两个弟弟先后为革命献身,留下了远志、远大、远新三个遗孤。兄弟手足情深,毛泽东对侄儿侄女始终充满了关爱。  相似文献   

2.
浅谈毛泽东的文章性质观贾占清毛泽东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①。这一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文章来源于客观事物的真理,而且也清楚地表明了毛泽东对文章性质的认识。研究文章发展史可以看出,当人类思维有了相当发展的时候,文章就适应人们生产、生活和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文章妈妈有四个儿子,分别叫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这四兄弟能说会道,出口成章,文章妈妈十分喜欢它们。四兄弟的个性都很强,常常因语文老师的评语,引出矛盾,闹不团结,赌起气来。譬如:当老师写"记叙详细具体"时,描写、议论、抒情就噘起了小嘴;当老师写"描写形象生动"时,记叙、议论、抒情就涨红了脸不服气;当老师写"议论水到渠成"时,记叙、描写、抒情就脸上露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当老师写"抒情恰如其分"时,记叙、描写、议论就各都憋了一肚子气, 自言自语地发牢骚……有一次,因为写一篇竞赛作文,四兄弟都想好好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文章学的价值曾祥芹,王绍令当我们对毛泽东的文章生涯(详见本刊1993年第6期《毛泽东──伟大的文章家》)和文章思想(详见本刊第1期《毛泽东文章思想概论》)做了分析性的简介之后,便可以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做综合性的评价了。能不能用“毛泽东文章学”...  相似文献   

5.
胡利花 《华章》2007,(9):52-52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意在以毛泽东"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句话为线,探讨毛泽东廉政思想对我们党廉政建设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7,(9):10-11
当过毛泽东老师的人很多,比如徐特立、杨怀中、黎锦熙,还有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向美国记者介绍过的"袁大胡子"袁仲谦等,他们后来都成为著名学者或者职业革命家。而毛泽东的启蒙老师毛宇居先生却一直在乡村教书,为开拓韶山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派名毛泽启,是毛泽东的堂兄,又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他1881年生于韶山冲东茅塘,后迁蔡家塘。他的父亲毛福生与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不出五服的叔伯兄弟,青年时同住在东茅塘,过从甚密,毛顺生与文七妹结婚时,毛福生曾帮助操办婚事。1919年毛泽东曾将父亲毛顺生和伯父毛福生接到长沙休养,并和弟弟毛泽覃与二老一起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取了"文包诗"的形式,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明白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从图书室里借了一本书《兄弟争雁》,当我读完后,感到很有感触。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两兄弟一同上山打猎,这时, 发现了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 看起来十分肥美,两兄弟急急忙忙要张弓射箭,准备把它射落下来。哥哥说射下它以后煮着吃,弟弟不同意,他主张烤着吃。兄弟俩各执一词,互不  相似文献   

9.
朱永芳 《语文天地》2008,(11):18-18
毛泽东提倡文章写好后要"认真地加以删改"。他这种认真删改的范畴一直改到一般人不太当回事儿,也不太注意的"小不点儿"——标点符号。这正如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他写文章"连标点符号也不放松"。  相似文献   

10.
乐为 《高中生》2011,(13):16-17
爱读"杂书"10多岁时,毛泽东读了几年私塾后,对"四书""五经"已经不爱读了。一天,毛泽东从同窗好友那里借来一本《水浒传》,梁山泊好汉们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课时怕老师发现,毛泽东便在《水浒传》上面放一本《论语》,当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装作认真读经书的样子。老师走开后,他便看小说。后来,他又找了几本其他小说来读。  相似文献   

11.
高官问责,一直是一个时髦的话题.这不禁使人想起开国领袖毛泽东. 当江山社稷受到威胁时,毛泽东总是把自己的亲人送到一线,当儿子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噩耗传来时,他只有一句诘问:"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不仅仅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而且贡献了全家六口亲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风筝》一文通常被认为反映了封建残余的宗法思想对儿童"精神的虐杀"以及作者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但是,《风筝》与鲁迅早在1919年发表的文章《我的兄弟》相比不难发现,这两篇文章是对同一素材的书写——都是关于孩提时代破坏小兄弟放风筝的故事。鲁迅对同一主题在几年之内的反复写作,并非偶然,行文之间的细微差别反映出他隐秘的情感,即文章构架的兄弟之情是对现实生活中周氏兄弟翻天覆地的手足关系或多或少的影射。从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剖析,可以从"我"对"小兄弟"的情感变迁窥探到周氏兄弟隐秘的情感变化,从而揭示出鲁迅从"含蓄的爱"到"隐忍的恨"的曲折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将<风筝>一文放到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开首一课,并在课前提示中这样写道:"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的确,在<风筝>写作前的1919年,鲁迅写过一篇与本文题材相同的文章,题目为"我的兄弟",主角完全是"我的兄弟",文末两段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兄弟的歉疚之情:  相似文献   

14.
从古到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条,特别是对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驾驭实在是难倒了许多雄主。毛泽东无疑是深谙其道的伟大人物,最会平衡各种矛盾冲突和利益关系,而且看人的眼光非常独到(文革以后的事情不算)。我们领略一  相似文献   

15.
耿耿 《老年教育》2002,(10):14-16
1967年5月13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发生了一场武斗.这是"文革"中在首都发生的惟一一次解放军内部的武斗,史称"五·一三"事件.几乎所有描写这一事件的文学作品和回忆文章,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一位女同志--刘素媛,在她的背后又隐约有毛泽东的身影.毛泽东在"文革"中说的某些话,是通过刘素媛传开来的;有些事情,是毛泽东叫刘素媛去办的.这个刘素媛是何方神圣?  相似文献   

16.
尴尬的欠条     
朋友小黄说他的新房装修还差点钱,问我能不能借给他一万元钱。想到存折里刚好有一万元钱,我拍着胸脯说:"咱兄弟是啥关系,没问题!"小黄拿出纸和笔,"刷刷刷"写了一张一万元的借条。我尴尬不已,说:"咱还是不是兄弟?用得着打借条吗?快把借条收起来!"小黄一本正经地说:"大哥,我们虽然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可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如果你把我当兄弟,就把借条收起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特别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毛泽东认为"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在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种深深的农民情结.这一深深的情结,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文章从农村生活经历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等方面揭示毛泽东农民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毛泽东农民情结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18日的《新民晚报》载有《精彩老朋友够精彩》一文,文章说:"1966年,毛泽东观看《智取威虎山》演出后,还欣然动笔,把《打虎上山》中的一句唱词改了一个字,由原来的‘迎来春色满人间’变为现在的‘迎来春色换人间’。"毛泽东为《智取威虎山》改词是文坛著名掌故,许多人都知道。不过,这里讲得不准确。其实毛泽东是把"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了"迎来春色换人间"。"春色"比"春天"含蓄浪漫,并且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即"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革命史"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概论"与毛泽东思想史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电视上在热播《奔跑吧,兄弟》这档真人秀节目,我觉得邓超和王宝强扮演的"大侠"真是酷极了,我决定也当一回"大侠"!当"大侠",首先要有武器。我翻箱倒柜,找到了爸爸去年去武当山旅游时买的桃柄宝剑。"咔——"剑从剑鞘中拔出,我挥舞着,大吼着,真有一种《红尘客栈》歌词里"剑出鞘,恩怨了,谁说笑"的感觉,顿时感到豪情满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